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3种管理模式下核桃低产园提质增效研究

时间:2024-09-03

王 晓

(景东彝族自治县林业技术推广中心,云南 景东 676299)

景东县是云南省核桃种植基地县之一[1],核桃栽培历史悠久,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因退耕还林等工程实施及核桃市场价格高,景东县核桃产业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截至2019年底,核桃种植总面积达40 266 hm2,挂果面积19 866 hm2,产量1.05万t,折合产值达1.6亿元[2],成为全县规模最大的经济林树种,在全县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基地建设过程中因初植密度大[3]、投资不足、管理不善,多数核桃基地进入初产期后,林地逐渐郁闭,严重影响核桃生长、开花结果和林下间作,导致林分质量下降,核桃产量、质量及林地效益降低,形成核桃低产园,个别农户产生了毁林复耕的想法。因此,开展核桃疏密整形和冬季间作等3种管理模式试验,旨在探索适宜核桃种植管理的方法,为广大林农提供参考和示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区概况

试验区位于景东县新民村,距县城13 km。海拔1 600~1 700 m,农耕台地,半阳坡,坡位中,土层厚,平均坡度20°。核桃基地是2002年退耕还林项目新造林地,立地条件好,林相整齐,总面积15.67 hm2。品种均为云南大泡核桃。株行距8 m×8 m,株数150株/hm2。核桃长势好,树木大小相对均匀。2014年10月,开展每木调查,平均树高10.2 m、米径21.5 cm、冠幅49 m2。株行间的冠枝开始相接或相交,冠幅面积占林地面积的73.5%,平均单株产量6.5 kg,平均产量为975 kg/hm2。

1.2 试验设计

1.2.1样地、样木和样本设置

在规划的6 hm2核桃基地中,依次区划a、b、c 三个区,每个区2 hm2。a区进行“疏密整形和冬季间作”试验,内设3个样地(3次重复),编号为01、02、03号;b区进行“疏密整形和不冬季间作”试验,内设3个样地,编号为04、05、06号;c区进行“不疏密整形和冬季间作”试验,内设3个样地,编号为07、08、09号。样地按水平方向等距设置,正方形,面积0.067 hm2。样地内的核桃树单株设为调查样木,编号挂牌;样木自下向上依次标记10个一级大侧枝(成活枝),编号挂牌,进行分枝角、枝径和枯损率调查。

1.2.2疏密整形

疏伐强度设为35%,疏伐方法采用“品”字形疏伐或保留。整形以疏散分层形为主,自然开心形为辅,重点是定干和选留一级大侧枝,主干的第一分枝高度控制在120~200 cm[4]。疏散分层形,一级大侧枝从下向上按螺旋式上升选留,每株选留5~7个壮枝,以上截头封顶,树高控制在8~10 m,第一大侧枝与第二大侧枝间的水平夹角控制在40°~70°,两枝间距离控制在70~120 cm,依次类推;自然开心形,在主干上分枝相对集中处选留3~4个一级大侧枝,以培养二级主干,促使树冠形成伞状树形。

1.2.3冬季间作

冬季间作物为小麦(云麦53号)、豌豆、蚕豆,每个样地1年更换1个品种,3年3个样地轮换1次。林农按常规方式选择种管方法,即每年耕地、锄地、施基肥(农家肥,22.5 t/hm2)和追肥(复合肥,600 kg/hm2)各进行1次。

1.3 调查方法

核桃树体因子、产量、质量连续调查4年;小麦、豌豆和蚕豆产量连续调查3年。树形采用观察法描述并记录,冠径采用树冠垂直投影测量法调查,调查时间为每年10月10日—20日;树体因子(树高、米径、枝径、分枝角、自然整枝)采取实测法调查。一级大侧枝直径以距主干10 cm处检尺测量、分枝角度采用半圆测量、枯损率以枯损枝数记录,调查时间为每年11月10日—20日;核桃产量,采收时现场整理收集,将整个样地的核桃青果(或鲜果)混拌均匀称重,同时每个样地随机采集100个果实,烤干,存放10 d,进行称重和全部考种,测量粒重、三径值、种壳厚、缩仁、空仁、仁色、出仁率;间作物产量,采收时每个样地进行现场称重。小麦以干品计量,豌豆和蚕豆均以绿豆计量。参试品种的单价按照2015、2016和2017年的3年平均价计价[5-7],核桃坚果为18元/kg,小麦为3元/kg,豌豆为6元/kg,蚕豆为5元/kg。

2 试验结果

2.1 疏密整形和冬季间作

采取疏密整形和冬季间作措施,有利于促进核桃生长和丰产型树形培育,核桃坚果产量、质量、产值、投入与产出等均有不同程度增长(表1~表3)。

由表1可知核桃树高、米径增长缓慢,其平均冠径和树冠面积分别增长26%和59%,枝径平均增粗253%,分枝角度增大72%,中短枝多(花枝);由表2可知坚果三径值、粒重、出仁率和饱满度等均增长1%左右,单株产量增长223%,产量和产值均增加109%;由表3可知经疏密整形和冬季间作,核桃园3年的平均产值为45 270元/hm2。

2.2 疏密整形和不冬季间作

采取核桃疏密整形而不进行冬季间作措施,林地综合产值低。核桃生长和丰产型树形培育、坚果产量、质量、产值、投入与产出等虽有所增长,但林地无其他收入,产值低(表4~表6)。

由表4可知核桃树高、米径增长缓慢,其平均冠径和树冠面积分别增长19%和41%,枝径平均增粗168%,分枝角度增大52%,中短枝少;由表5可知坚果三径值、粒重、出仁率和饱满度等均增长约1%,单株产量增长42%,产量和产值均增加0.93%;由表6可知经疏密整形和林地荒芜,核桃园3年的平均产值为16 650元/hm2。

表1 试验a区核桃树体调查因子Tab.1 Investigation factor of walnut tree in test a

表2 试验a区核桃坚果性状及单株产量Tab.2 Walnut nut characters and plant yield in test a

表3 试验a区核桃和冬季农作物的产量、产值及总产值Tab.3 Yield, output value and total output value of walnut and winter crops in test a

表4 试验b区核桃树体调查因子Tab.4 Investigation factor of walnut tree in test b

表5 试验b区核桃坚果性状及单株产量Tab.5 Walnut nut characters and plant yield in test b

表6 试验b区核桃和冬季农作物的产量、产值及总产值Tab.6 Yield, output value and total output value of walnut and winter crops in test b

2.3 不疏密整形和冬季间作

采取核桃不疏密整形,只进行冬季间作措施,核桃生长和丰产型树形培育、坚果产量和质量、产值等均有下降(表7~表9)。

表7 试验c区核桃树体调查因子Tab.7 Investigation factor of walnut tree in test c

由表7可知核桃树高、米径增长缓慢,其平均冠径和树冠面积分别增长6%和12%,枝径平均增粗77%,分枝角度增大27%,树形较乱无规律,中长枝多、枯枝多;由表8可知坚果三径值、粒重、出仁率和饱满度等均增长小于1%左右,单株产量、总产量和总产值均减产;由表9可知不疏密整形和冬季间作,核桃园3年的平均产值为27 360元/hm2。

表8 试验c区核桃坚果性状及单株产量Tab.8 Walnut nut characters and plant yield in test c

表9 试验c区核桃和冬季农作物的产量、产值及总产值Tab.9 Yield, output value and total output value of walnut and winter crops in test c

3 结果与分析

3.1 采取疏密整形和冬季间作措施,有利于核桃和间作物生长,提高林地产值

核桃每年需从土壤中吸收大量营养元素[8]。疏密整形和冬季间作措施,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措施。疏密整形能合理调整林木空间结构、树体骨架和树形,确保树势良好生长,增加通风透光[9];冬季间作是清园、培肥土壤和为土壤补充营养元素的管理措施。疏密整形和冬季间作的核桃基地,经3年的试验,2017年核桃在树高(13.5 m)、米径(30.3 cm)、树冠面积(76.98 m2)、枝径(12.0 cm)、分枝角(55°)方面增长效果明显;核桃坚果在粒重(15.38 g/个)、三径平均值(3.85 mm)、饱满度(100%)、出仁率(53.8%)、仁色、单株产量(21 kg/株)、产量(2 040 kg/hm2)等各项指标的提高和改善较为明显,各项指标值均达到本县同产期的最高水平[10]。措施的实施实现了核桃低产园的提质增效。

3.2 采取疏密整形而不进行冬季间作措施,不利于核桃生长,林地产值低

虽然疏密整形能使核桃林木在空间结构和树体骨架上得到合理的调整,但林地不管理,导致地面荒芜,土壤板结,质地退化,土壤通透性变差和营养元素得不到合理补偿,因养分不足,核桃生长和开花结果不理想。结果表明,仅对核桃进行疏密整形,不进行冬季间作,即土壤不管理,核桃经3年的生长,树体的各项因子增长缓慢,核桃在产量增加和品质改善方面不明显,各项指标只达到本县同产期的中低水平[10]。

3.3 采取不疏密整形只进行冬季间作措施,影响核桃和农作物生长,林地产值低

当核桃冠枝相接或相交后,林地逐渐郁闭,树冠横向生长受到抑制并发生恶性循环,树枝因生存竞争而纵向抽生,导致树枝细长和分支角变小,主干和主枝次第不明。树樘内因缺乏光照和空气无法加速自然整枝,致使树形逆向生长,产生大量滑竿树、冒头树、偏心树。同时,顶芽因光照不良而抑制花芽分化,花蕾数量减少,坐果率降低,出现果少、果小、缩仁、纸皮等现象,最终导致减产和品质降低。同时,因树冠郁闭,枝叶遮挡光照和阻碍空气流通,林地上的农作物因光照不足、通风不够,生长不良直至减产。采取不疏密整形只进行冬季间作措施,经3年的生长,除树高迅速抽高外,核桃其他各项因子、产量和质量等均为负增长,林地产值只是本县同产期的最低水平[10]。

综合分析,连片种植的核桃基地,当树冠相接或相交后(或郁闭),将严重影响树体生长,胁迫树形逆向生长,造成林分质量、核桃产量和品质下降。同时,不利于林下冬季间作,导致林地生产力低。研究表明,核桃进入初产期,株数应控制在90~105株/hm2或冠幅面积与林地面积的比例控制在45%~75%,并对核桃树进行合理的整形修剪。同时,积极开展冬季间作或每年对林地深耕1次(9—10月),施基肥1次(50~100 kg/株、9—10月)、追肥1次(复合肥3~5 kg/株、6月之前[9]),为核桃和农作物生长创造和提供良好条件,使其有效利用和充分发挥自然力作用,促使林地效益最大化。

4 对策建议

连片种植的核桃基地,当冠幅面积≥林地面积的75%时,应采取疏伐整形管理;当冠幅面积≤林地面积的45%时,应加强抚育管理,将冠幅面积与林地面积的比例控制在45%~75%。按株数控制密度划分,初产期核桃株数控制在90~105株/hm2,株行距控制在10 m×10 m;盛产期核桃株数控制在60~75株/hm2,株行距控制在12 m×12 m,使核桃单株具有良好的生长空间。同时,林地要积极开展冬季间作(小麦、豆类、蔬菜等矮杆农作物品种),间作前林地需施肥、深翻土壤[4],为农作物创造良好的生长条件。核桃林地间作,是发挥以耕代扶以及合理应用套种模式[11]的管理方法,做到果粮双收,促使林地效益最大化,满足人们生产经营的需要。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