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03
王俊清
(山西大同大学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系,山西·大同 037009;山西大学 语言科学研究所,山西·太原 037006)
根据李道勇先生修订的《布朗语简志》(2009年),布朗语是我国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的一种语言,同语族的语言还有佤语、德昂语。布朗族分布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境内的勐海、景洪、勐腊;思茅市的澜沧、思茅、墨江、江城;临沧市的双德、永德、镇康、云县、耿马、风庆;保山市的施甸;红河彝族哈尼族自治州的金平以及丽江市的丽江等地。本文以为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勐班乡芒海村为调查研究。
“补语是谓语后面的连带成分,一般由副词、形容词、介词词组和数量词组来充当,有时动词也能做补语”[1]。布朗语述补结构的补语主要由以下词或短语充当,例如:
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布朗语的述补结构存在两种基本形式:粘合式和组合式。述补结合紧密为粘合式,述补之间需要“得”连接为组合式。例如:
布朗语述补结构中的补语分为八大类型,具体情况如下:
带结果补语的主要形式为“ V+A”、“V1+V2”,也有“V1+A+…的样子”这样的形式。
带趋向补语的形式为“V+V趋”。
表可能完成动词后加“peŋ55”(得),不可能完成动词后加否定词“pa21” (不),形式为“V+peŋ55(助词) +Adj”、“V+peŋ55(助词) +V”、“V+peŋ55(助词) +V趋”,例如:
带状态补语的形式为“V+ le33(得) +APVP”,例如:
例子中,ʑəŋ33(好)补充说明tεm31(写) 的状态;muai33(累) 补充说明动词lɔm21(跑) 的状态。
ʨiŋ42(很、极、慌、厉害) 充当补语,表示形容词的性状或心理动词的程度,带程度补语的形式为“A+adv(副词)”“V1+le33(得) +V2P”“V1+le33(得) +N”。例:
由数量短语充当,表示动作延续的时间或动作的频率,带数量补语的形式为“V+(语气词)+数量短语”,例如:
带时地补语的形式为“V(P) +介词+NP”,例如:
相当于汉语带“个”的述补结构形式为“V+ te24(给)+Adj”,例如:
要认识客观世界,就要经过人脑的加工、整理、提取,从而主客观之间建立起一种有机的联系。根据原型范畴理论,布朗语述补结构具有以下特征:
1. 在语序上,补语位于述语之后。
2. 补语具有表时间的功能,能够表示述语谓词的时间终结点。
3. 述语与补语二者具有因果逻辑关系。
4. 在语义上,述补结构由两个动核结构组成,例如:
实际是由“他说话”+“他想喝水”两部分组成。
5. 补语是全句的表达重点,是新信息的凸显。例如:
“Ɂo33baŋ21i42我醒了”是全句要表达的焦点。
6. 在组合关系上,述语与补语的组合具有灵活性,多样性。例如:
布朗语述补结构中的补语有的符合上述六种特征,有的只有其中的三四个特征,有的只有一个特征,那么,上述特征越多就越像典型补语,反之越靠近非典型补语。例如:
ŋa42i42(干净) 具有布朗语述补结构的六个基本特征,属于典型成员;ʨiŋ42(极) 不具有第二和第四点特征,属于非典型成员;maŋ21pɔk33(一次) 不具备第三点、第四点特征,属于非典型成员;aŋ55thoŋ31thεŋ24ɡəŋ33(在马路中间) 不具备第三点、第四点、第六点的特征,属于非典型成员。
典型成员的述补结构的补语所表示的语义又存在差异,根据陆俭明先生的观点,从下面四方面来分析布朗语补语的语义原型。
1. 预期结果的实现
主体为实现某预期的结果采取某个动作,补语便表示预期结果的实现,如:
往家lup31(进) 的目的是从室外移动到室内,向另外一个方向移动,所以lup31…… lak31(进入……来) 是预期结果实现,表示与动作实施前的预期一致。
2. 非理想结果的出现
非理想结果是指结果补语未达到主体发出动作时所预期的结果,例如:
“du33(洗)”是为了洗干净,但却把衣服洗脏了,是非理想结果。当补语表示非理想结果时,一般由表示贬义的词语来充当。
3. 自然结果
自然结果是指补语是不受主体意愿的决定,是动作发出后必然的结果。如:
“ŋai33(羞)”是主体非自主发出的动作,所以补语“ʂaŋ55(红)”是害羞的自然结果。
4. 预期结果的偏离
主体发出动作时已经有预期,但动作发出后结果却偏离了原来的预期,分偏离过量和偏离不及量两种情况,如:
“快、慢、早、晚、迟、远、近”等这一类形容词的语义指向了谓语动词或受事的位移距离,当“V+A”形式未出现宾语时,补语表示预期结果偏离。
1. 指向谓词
布朗语中粘合式述补结构,补语为形容词,表示评价某个动作的属性,或表力度、强度,组合式述补结构补语表示述语的程度,说明与解释述语达到的程度,语义指向述语谓词本身,例如:
2. 指向体词
动作的施事、受事、工具、处所、目的等方面动员与谓语动词有强制性语义关系,布朗语补语指向上述体词成分主要有四个方面。
第一,指向施事
例子中的taɯk (累)、li31(出去) 是ȵaŋ31(走)、lɔm21(跑) 的结果,但语义是我累、某人出去。
第二,指向受事
第三,补语语义指向工具
用huan31(刀) 来砍,刀是工具,不锋利是刀经过砍的动作后产生的结果,是刀不锋利了,所以补语语义指向工具。
第四,补语语义指向处所
某个处所空间经过动作塞、堆,造成满满的结果。所以是处所满满的。
第五,补语语义指向目的
弄房子目的是成功,所以不成功偏离了动作实施的目的,所以也指向目的。
3. 兼指
当描述人的态度的形容词作补语时为兼指,例如:
Ɂəŋ33(他) 是动作taŋ33(当) 的施事,补语“ʐəŋ24tʂəŋ33”(认真) 既是对是对他当班长的状态进行的评价,即对主语做事时的状态的描述,也有表示对谓词的一种转评价。
4. N1+ P得+N2P 中C的语义指向
在此复杂的结构句式中,N为体词性成分,在N1+V1+得+(N2+V2) 或者N1+V1+N2+得+V2结构中有N1、N2两个体词性成分。例如:
两个事件组合在一起形成一定的逻辑关系,如例子中“他们吵”和“谁的话也听不见”的两件事由于存在因果联系。
第一,补语语义指向N1
施事“我”发出“等”的动作行为,对“你”不能做主观动作的施加,因此,“等”动作发出者自己承担此动作产生的影响或结果,N2“你”与“很辛苦”没有任何语义关联,所以补语语义指向N1。
第二,补语语义指向N2
上述例子中,谓词“冷”与N1“他”有直接语义关联——“他冷”,N2“脚”与N1有被领属关系——“他的脚”,与“冻僵”建立起被动关系——“脚被冻僵”,所以,补语“冻僵”表示他冷造成脚被冻僵了的后果。
N2为受事,补语的语义直接指向N2,例如:
“我的脸”是“打”的承受者,“他打我的脸”使我发生“脸青了”的结果。补语“青”表示结果,所以语义指向N2“脸”。
当N2为受事时,表示N1使N2产生某种结果C的语法意义, 例如:
“他追”使小偷摔伤了。隐含致使义,补语语义指向N2。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