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试论少数民族多声部情歌的音乐特点及传承保护——以苗族为例

时间:2024-09-03

王育霖

(湖南科技大学 艺术学院音乐系,湖南·湘潭411201;中南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湖南·长沙410083)

苗族多声部民歌被称之为“原生态”的民歌,主要流传于贵州省台江县的部分苗族村寨。它以优美的旋律、完美的和声以及无伴奏,无指挥的演唱形式,多次登上中国的音乐舞台,斩获众多奖项,其主要的特点显示出少数民族特有的艺术魅力“原生态”,苗族多声部的情歌多是由男女各两人以上的对唱和合唱形式出现,这种以男女声部互为基础。相互衬托的集歌唱行为,导致该情歌已经具有声部分离和支声因素的特点。可以说这些苗族多声部的音乐特征与少数民族地区苗族的生活习俗、地理环境直接相关,同时它也是在这种民族文化的孕育中造成的。

一、少数民族多声部情歌产生与发展的历史文化

苗族多声部情歌的聚集地聚集在黔东南地区台江县最为居多,台江在历史上被称为“苗疆腹地”,在这种高山密集,交通欠发达的苗族村寨中,村寨与村寨的距离较远,居住又相对分散,从而适龄男女在选择婚嫁受到了影响,为了使得这一现状得到改观,在各部门体制的鼓励自由恋爱,情歌对唱的方式是一种古老的婚配方式,因此在此基础上产生了苗族的多声部情歌。用苗语把多声部民歌音译过来可以称之为“游方歌”有到处游玩之意。情歌在苗语中被成为“游方歌”,不仅带有民族色彩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历史的记载上,也有用“游方”来寻找配偶,在《苗俗纪闻》曾经有过这样的描述:“身体强壮,而无家室的单身男子。在那个时间内登山遥望,吹树叶发出‘呦呦’的声音,单身女孩都过来找他。”通过“游方”的方式来找配偶是非常普遍的,它的主要形式是对歌,以歌声来表达思念之情,这个过程是青年男子和女子从初识、恋爱到结婚的整个过程。存在于苗寨聚集区的“游方场”或者是“马朗坡”给男女朋友之间的幽会提供了便利条件,特别是在农闲和重大节日期间。单身男生女生在这种情意绵绵的场合能够毫无忌讳地唱跳谈情,寻觅自己的如意郎君或者美丽新娘。俊男美女们在对歌时,男方如遇到喜欢的女子,会大胆地邀请姑娘单独出来对歌,通过这种方式来追求女方,直到女方答应为止。其实在苗寨中这中对歌的形式比较简单随意,晚上去游方的机会比较多,姑娘一般是躲在家里,而男青年在晚上会去敲中意姑娘家墙壁上的小孔,姑娘如果喜欢就会对话,而后男女就在一起对唱情歌。

二、少数民族地区苗族多声部民歌的现状

极具民族特色的苗族多声部情歌是根植于当地苗族人民生活现状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根植的形式是一种“活态文化”,但是由于现今社会的发展,其“活态文化”形式的多声部情歌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因而呈现濒危的状态。并且经济的发展,使得闭塞的苗族开始对外开放,并且在开放的同时也吸收大批的现代文化,从而苗族人民开始热衷于大众文化而逐渐丢失本民族的多声部文化。渐渐呈现一种失传的现象。多声部情歌作为男女青年社交的一种纽带。可以说男女青年一直是苗族多声部民歌存在与发展的主力军。对当时交通闭塞、信息闭塞的苗族山寨来说,男女之间对唱情歌是多声部情歌传承的主要方式之一,并且口传心授是苗族多声部情歌传承的主要手段和载体,从而在这种古老的形式中苗族多声部的情歌得到了久远的发展与传承。而在当今社会中,随着时代的发展,极具苗族特色的“多声部情歌”日渐被信息时代的交友方式所代替,对于这些年轻人来说,他们特别排斥这种古老的恋爱方式,他们大多用现代的通讯方式进行恋爱与交友,久而久之,使得民众文化的传承之人在急剧的减少,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并且年轻人认为用多声部情歌求偶的方式建构在婚姻的基础之上,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中的恋爱。

并且在青黄不接的同时,民族文化的传承也受到了现代媒体的强烈冲击。年轻人生活在当代的社会,对现今社会中传媒工具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并且现代传媒已经成为这些青年最为主要、作为流行的娱乐方式,受到广大青年的追捧。对已相对闭塞的苗族村寨来说,在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下,国家政策的帮助下使得苗寨居民也开始走出村寨,渐渐地脱离了少数民族原有的社会关系体系,这在一定的程度上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状况,但与此同时它还使得民族文化的传承出现了危机。苗族多声部的情歌作为苗族文化的一部分,自然也脱离不了这种命运。据资料显示,上世纪70年代,家家户户的年轻男女都会唱情歌,而进入新世纪后,只有六分之一的人会唱情歌,并且这些会唱情歌的人都是30岁以上的成年人。该现状应该引起人们的思考,不然苗族这一原生态的文化将会在历史的长河中彻底地消失。将会在历史长河中彻底地消失。

三、少数民族地区苗族多声部情歌的音乐特点

(一)苗族情歌的分类以及调式

就苗族的民歌来说,分为多种种类,而情歌作为多声部民歌的一种又具有不同类型的情歌,如:“见面歌”、“相思歌”、“成婚歌”等各种类型。情歌的调式结构主要为徽调式,曲式结构一般由曲头引子、曲中单一段和尾声三个部分构成。其和声部主要由同度和五度组成。如苗族多声部情歌的经典《你像一朵花》,这首情歌的曲调具有很强烈的原生态、淳朴的意味,并且还带有丝丝的婉约情怀,对视、听觉有较强的冲击。这种复调显示了苗族复调音乐成熟的形态,它采用的陪衬式支声复调手法,进行了多声性音乐语言表达方式。

(二)苗族多声部情歌的节奏以及歌词的特点

情歌尤其是多声部情歌是在一种愉悦的环境下演唱的,因此它的旋律非常优美、有着独有的和声,并且是没有伴奏的民歌。节奏特点是自由、缓慢,有着较为强烈的地域和民族特点。苗族的多声部情歌的歌词是用本民族语言来进行歌唱,并且经常使用五言句式来演唱,最为重要的是每一句压调而不押韵。歌词的主要内容通常是表达男女之间的情感。比如,《你像一朵花》这首歌的意思可以翻译为:“你像一朵漂亮盛开的花儿,绽放在悬崖边,我想把美丽的花儿带回家,却担心被美丽花儿的刺扎到。如果美人你同意,无论风险有多大,我一定把你采回家。只有得到你的芳心我的心才能放下,心理才能够安下。”该首歌用比喻的手法细腻真切地表达感情,并且多声部音乐语言采用苗族复调手法来写。《你像一朵花》这首情歌是苗族男女合唱经典之一。但是该歌曲在演唱的时候是二人已经具备一定的感情基础,如果是刚刚认识便不会唱这首歌去赞美女子。

(三)苗族多声部民歌的旋律特点

少数民族地区的苗族情歌内容极其丰富,有多种类型的情歌。尽管这些歌词由多个段落组成,并且内容也有不同之处,但是其曲调与旋律有许多共同之处。其旋律中的旋法,情歌中主要声部的旋律比较大,并且节奏缓慢、自由。并且男女双方两个声部的旋律应该紧密的相连,并且配合默契,遥相呼应。其歌唱时的旋律为“你进我出”或是“我进你出”,二者在相互的交融中融合为一。就多声部的情歌节奏来说,它与苗族的语言和苗族的生活习俗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且就我国的民间歌曲中来说,旋律和语调有一定的基本规律。并且这种词与曲调的结合具体的反映在歌曲的音调、节奏等方面。苗语的字词有高低不同的调值,因此,情歌的旋律也与调值相关,这些高低不同的调值同旋律的高低走向基本相同。并且多声部的情歌在音乐的旋律上朴素平白、音调简洁明快,旋律与苗语紧密的结合。

反排情歌的音乐是根据苗族语言的声调为基础形成的,是带着情感的语言通过音乐的装饰而形成的“苗族第二语言”。

(四)少数民族多声部情歌的演唱特点

多声部的情歌与其他种类的情歌多有不同,在演唱的手法上来看,苗族特有的情歌以女人的真声为主歌唱。这种真声的声音状态,采用丹田的着力点来控制呼吸方式,引导气息发声,特点是中低声区厚重粗犷,音量宏伟而饱满,吐字清楚。男方选择假声附和演唱,男生在旋律达到高声区时使用假嗓歌唱,与此同时还应该与女生的中低音真声相互配合,从而丰富音域范围、达到歌声悠扬、嘹亮,并且达到极富穿透力的效果。这种声音的合成,能够给人一种拥抱山川的豪迈气概。并且在演唱时,还存在一种具有民族特点的“喉颤音”,它是喉头在自然的状态下用气息控制的颤抖声音,该声音特点是由细到粗,线条极其流畅,这样原汁原味的声音被称之为“天籁之音”,并且,这在一定的程度上也表现出了伟大的苗族音乐中极具特色的民族个性和歌唱风格。

四、少数民族地区苗族多声部特色情歌的继承和发展

(一)保护苗族特有的原生态

原生态的自然环境给了苗族人民特有的唱歌风格,因此,保护传承苗族音乐,应该首先保护好苗族多声部情歌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其生态环境包括苗族千百年来自然的山水风光、民俗节日等。如果这片安静的故土能够得以保存,苗族多声部情歌才能赖以发展。苗族多声部的情歌出现的社会条件是交通闭塞、信息闭塞的旧社会,它是在大山深处寨子居民为繁衍生息而形成的一种情歌,因此来说,要想使得苗族的多声部情歌能够完整的保存,就应该不受到外界的污染,应该给予多声部情歌一个纯自然的天籁发展空间。这就需要当地的政府部门重视传统的保护与革新。对于传统节日应该给予重视,如“四月八”、“六月八”这两个节日为苗寨的传统节日,并且节日欢聚时,男女多声部对唱是不可缺少的娱乐项目,所以,对这一民俗活动,当地的政府应该给予鼓励政策,在尊重他们民俗活动的基础之上,保护苗族村寨的原始生态环境。

(二)培养和保护苗族多声部情歌的传承人

上述已经论述过,现今的苗族多声部情歌已经出现濒危的状况,而且会多声部民歌的苗族人多是一些30以上的中年人,而且人数少,出现青黄不接。这就应该引起当地政府的注意,注重培养多声部情歌的传承人。苗族的多声部情歌是苗俗文化的一种,它的传播方式是以口传心授的方式历代相传。它主要是由歌师传授,因此来说,首先歌师应该作为最为重要的保护对象,他们承担了保护民族使命的作用。因此,当地的政府和社会应该给予这些传承少数民族多声部民歌的歌师更多的关注,从物质上和精神上满足这些歌师的生活与健康,让他们在传授情歌时无后顾之忧。当然仅仅是保护是不够的,它的兴旺与发达终究是离不开发展的,因此,应该重视对民族文化进行传承与保护,只有这样才能使得苗族的多声部情歌能够以旺盛的生命力长盛不衰,作为一种原生态文化进行传承。对于苗族的多声部的情歌来说,它们大多是由年轻的男女进行传唱的,由于是口传的,他们大多对歌词的内涵理解得不太清晰,但是从小被情歌的曲调所熏陶,因此这些苗族的小孩子大多都会演唱一些情歌,但是近些年来,随着教育的普及,少数民族的孩子也能获得受教育的机会,这些原本自给自足的苗族孩子都被送入到学校,而且原本该对苗族音乐进行传承的孩子们也送到学校成为了少数民族的学生。这种现状更使得苗族的多声部音乐的传承更是步履维艰。因此,针对这一现状,就应该在少数民族学校中开设专门的少数民族文化课程,如:苗族学校中开设多声部情歌的教学,并且聘请部分歌师进行教授。此外,还应该招收少数民族特长生,这一做法不仅有效地保护了多声部情歌的传承与被传承人,还使得少数民族的学生能够进入到专业的院校继续进行深造。如贵州大学中的艺术学院有少数民族的特长班,这些学生都是土生土长的具有音乐天赋少数民族,这一做法能够使得少数民族的民族音乐可以保存并得到发展。

(三)鼓励文化的创新,增强少数民族地区苗族多声部情歌的生命力

苗族的多声部情歌是苗族的原生态文化,它经历久远的文化发展而来,在现今即将濒危的现状中,应该对苗族的多声部情歌进行传承和发展。但事实上二者并不矛盾,传承与发展是从两个时间阶段上来说的。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民族的发展,现代社会中的任何民族都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地变化发展的。它是在原有精髓的基础之上,通过改革、创新得来的。因此,应该鼓励对民族文化进行创新,在文化上增加新的内容,以期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因而才能具有强大的生命发展能力,而且也才能适应生态环境的保护。苗族的多声部民歌应该采取创新的方法,来增强其发展的生命能力。苗族的多声部情歌是苗族几千年来保存的民族文化,其演唱的技巧与风格都是一种文化存在的精髓,作为重点的保护部分需要被保留下来。但是,对于多声部的情歌来说,其演唱的范围仅仅的局限在情歌上,它在一定的程度上制约了其多声部民歌的发展,这就需要对多声部民歌进行创新,使之不能仅仅的局限在情歌的范围,可以使得内容涉及到多种类型。该类歌曲形式比较自由,不受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很强的生存空间,因此,应该加强对对生命情歌进行发展与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保存生态民族文化的艺术魅力。

(四)借助电视传媒发扬少数民族地区苗族民歌

现如今,随着电视媒体的不断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音乐类的比赛节目在各大卫视层出不穷。对于苗族的多声部情歌来说应该有效地借助媒体资源去发扬自身的情歌。近年来不少电视台也逐渐地看到了这一原生态的情歌,都惊叹于这一美轮美奂的原生态音乐中,其中比较引人注目的便是在第十三届青歌赛上,由三男三女组成的苗族歌唱组合,演唱的苗族特色情歌《你像一朵花》征服了大多数评委和观众,轻松斩获原生态唱法的二等奖。该组合的平均年龄不超过30岁,作为土生土长的苗族当地人,他们从小在苗族多声部民歌的熏陶下长大的,该组合还经常被邀请出国演出,并且得到了海外观众的高度评价。就之前来说,多声部情歌只是在当地传播,通过电视媒体向世界上各国人民展现了民族音乐的优美动人。这种用舞台的形式发扬光大,把民族音乐中特有的天籁歌声传播到其他地方,将民族的音乐推向各地,走向世界。

[1]徐庭芳. 试论靖县苗族多声部民歌的音乐特点[J].怀化师专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02).

[2]袁世万. 湖南靖州苗族多声部民歌的音乐特征[J].中国音乐,2004,(02).

[3]曾祥慧. 活态文化活态环境活态保护——苗族多声部情歌的保护模式探讨[J]. 贵州民族研究,2008,(06).

[4]王 丹. 台江苗族多声部情歌的音乐特征及传承保护研究[J]. 音乐时空(理论版),2013,(19).

[5]何法元,陈晓静. 论苗族多声部情歌的形态特征及其文化生境[J]. 名作欣赏,2011,(26).

[6]唐运善. 湖南靖州苗族多声部民歌和声初探[J]. 音乐学习与研究,1991,(0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