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北京市高等医学院校护理专业学生志愿服务现状调查

时间:2024-09-03

林敏,王阳阳,谷嘉宁,陈湘,张京煜

教育部制定的《学生志愿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中指出,学生志愿服务是指学生不以获得报酬为目的,自愿奉献时间和智力、体力、技能等,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公益行为[1]。志愿服务活动因其实践性强、持续性高、组织化程度高、服务主题鲜明等独特的优势对加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确定全方位的长效育人机制意义重大。医学生作为未来从事医疗卫生事业的学生,培养和造就医者仁心的情怀以及救死扶伤的医学道德与技能至关重要。志愿服务的社会实践活动则为医学生接触社会、贡献和检验医学技能、培养锻炼医学态度提供了重要的途径和载体[2]。近年来,志愿服务活动已作为一个重要的活动平台和德育教育的载体在各护理院校中广泛开展,并在志愿服务的形式和内容上也不断创新[3-4]。了解目前护理专业学生志愿服务现状,分析优势和不足,对于下一步完善护理专业学生志愿活动的开展至关重要。本研究在北京市高等护理院校内开展调查,以了解北京市高等医学院院校护理专业学生志愿服务的参与状况、学校管理、组织运作、保障措施、学生评价等基本情况,为今后护理专业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实施路径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法,课题组与北京市4所高等护理院校的班级辅导员(老师)或主管学生工作的团委书记(老师)进行沟通,征得同意后,于2019年6~8月选取各校学生干部作为问卷调查联络员,组织本次问卷调查。纳入标准:所调查学院的在校护理专业学生,对本研究知情,愿意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短期内在学院进行访学交流的学生。

1.2方法

1.2.1调查工具 本研究采用自行设计的“北京市高等医学院院校护理专业学生志愿服务现状调查表”进行调查。该调查表在课题组阅读文献[5-9]的基础上,设计问卷初稿,后经过5名护理教育专家修改,最终形成北京市高等医学院院校护理专业学生志愿服务现状调查问卷。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名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调查对象进行预调查,由课题组收集预调查对象关于问卷条目及填写方面的意见及建议,经课题组讨论后修改,形成最终版。调查表最终版由一般资料和志愿服务情况调查两部分组成。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学历、政治面貌等。志愿服务情况包括学生对志愿服务的参与情况(包括参与的频率、累计时间内容等)、志愿服务的组织保障和管理情况(包括护理专业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组织保障情况、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对大学生志愿者的管理机制的评价等)、志愿服务对护理专业学生的影响(包括对学生心态、学习、生活、职业能力的影响等)、对志愿服务总体的评价和建议。所有题项均为选择题,部分题目根据调查目的设置为多选题,其中部分题目设置有跳转选项,根据情况选择答题。

1.2.2资料收集方法 采用网络问卷的形式进行资料收集。课题组将调查问卷发布在问卷星网络调查平台中并获取链接。在征得被调查学校老师的同意后,发放网络问卷的链接,由各校的学生干部将链接发送给本校的学生。问卷调查采取匿名方式,秉承自愿原则,学生可自行决定是否填写。网络问卷填写完毕直接点击提交,数据自动上传到调查平台,供研究者下载。

1.2.3资料整理分析 导出网络调查平台中的调查结果,共回收调查问卷1 077份。研究者在后台对所回收问卷进行检查审核,对问卷填写时间小于1 min、明显错误问卷、规律作答问卷、不完整的问卷进行剔除,经核查获得有效问卷1 077份,有效率为100%。将数据导入到SPSS23.0软件行统计学描述。

2 结果

2.1学生一般资料 1 077人中,女生933人,男生126人;年龄16~29(20.32±1.73)岁;大专67人,本科950人,硕士研究生39人,博士研究生3人;党员28人,预备党员37人,入党积极分子175人,团员800人,群众19人;现在担任或曾经担任学生干部667人;来自农村415人,城镇302人,城市342人。1 059人参加过志愿服务,参与率98.33%。

2.2护理专业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参与情况 见表1。

表1 护理专业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参与情况(n=1059)

2.3护理专业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组织保障和管理情况 见表2、表3。

表2 志愿服务活动组织保障情况(n=1059) 人(%)

表3 志愿服务活动组织管理情况(n=1059)

2.4护理专业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意愿的影响因素 见表4。

表4 护理专业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意愿的影响因素(n=1077) 人(%)

2.5志愿服务活动对护理专业学生心态、学习、职业能力的影响 见表5、表6、表7。

表5 护理专业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心态上的变化情况(n=1059)

表6 志愿服务活动对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生活自我成长的影响情况(n=1059) 人(%)

表7 志愿服务活动对护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影响情况(n=1059) 人(%)

2.6护理专业学生对志愿活动整体评价情况 见表8。

表8 护理专业学生对志愿活动评价情况(n=1077)

3 讨论

3.1北京市高等医学院校护理专业学生志愿服务现状

3.1.1志愿服务参与度高 本研究显示,北京市高等医学院校护理专业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情况较好,参与率达98.33%,远高于全国大学生平均参与率(53.9%)[10],其中28.71%学生在过去1年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时长>100 h。本研究结果与其他地区高校、其他专业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情况相比参与率要高[11-12]。分析原因,一方面学生态度积极是保证志愿服务参与度的重要因素。本研究调查仅1.89%学生不是自愿参与志愿服务活动;0.46%学生认为身边的护理专业学生志愿者的态度是不积极的。另一方面,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管理机制保障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本研究结果显示,近80%的受访者认为志愿服务活动能够提供志愿服务证明和对志愿者进行培训,一半以上的受访者认为志愿服务活动能对志愿者进行表彰和奖励,87.91%学生对所在学校对大学生志愿者的管理机制给予了肯定。此外,部分高校,如北京协和医学院护理学院已将将志愿服务活动纳入学分管理体系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志愿活动,这些都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时间、精力、所学专业知识与技能、精神上的鼓励、项目的吸引力、学校的鼓励、志愿活动的宣传动员力度、志愿服务文化氛围、社会公众认可、家人的支持、组织队伍素质这些方面对于影响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意愿影响较大。

3.1.2志愿服务活动内容尚不丰富 本研究中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内容96.13%与专业相关,75.35%集中在社区服务,这些志愿活动有助于帮助学生早期接触社区和临床工作,更好地理解护理专业的责任和义务,对于提升学生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本研究结果显示,分别有55.15%、51.25%的学生认为当前护理专业学生志愿服务存在服务过于形式化、涉及领域单一。目前开展的部分志愿服务内容缺乏多元化,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积极性,导致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提示可与多学科专业同学合作进行志愿服务,不局限于本专业知识的志愿服务活动,进一步丰富志愿服务活动内容,对提高学生参与志愿活动的积极性、收获等有着重要的意义。

3.1.3志愿服务活动对学生的影响积极 本研究显示,护理专业学生在志愿服务过程中,会越来越喜欢志愿活动,认同其社区价值和道德意义,认为志愿服务对生活和学习有积极的影响,并且对于自我成长很有帮助。学生参加志愿活动不纯是功利上的利益满足,更重要的是希望通过有利于社会和他人的活动来体现自己的社会价值。王明亮[13]的调查结果显示,68.7%大学生认为参加志愿活动有利于专业学习或所学知识的运用,半数以上学生认为参加志愿活动是其社会价值实现的体现,通过服务社会能够从中获得成绩感和归属感,与本研究结论相似。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职业知识、提升了职业技能,还能让学生认识到良好职业道德对职业发展的重要性,这与当前提倡开展的专业化志愿服务的实际情况是一致的。同时,说明学生重视专业发展,有职业规划并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黄金飞[14]的研究显示,高校志愿服务制度为大学生责任意识形成提供了制度性支持,促进了大学生责任意识形成的主体自觉,有利于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和形成,为日后迈入社会进入职场提供铺垫和准备。左婷婷[15]研究表明,在志愿服务过程中,护生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将所学的专业技能用于志愿服务,培养了良好的医德医风,强化了自身的文化素养,提高了法律修养、审美情趣和心理素质。

3.1.4志愿服务保障相对薄弱 在对护理专业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组织管理情况的调查中,结果显示为志愿者提供的后勤保障措施比较欠缺,尤其体现在“签订服务协议”“提供保险”“提供补贴”这几项,其中“对志愿者提供保险”这一项最为欠缺,50.05%学生表示自己参加的志愿活动从未提供保险。志愿活动也会伴随着一定的风险,如人身安全、精神损害或者侵权风险,志愿服务保障不完善是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管理一直以来存在的问题[16-17]。除了人身安全保障之外,物质保障不到位也是各地普遍面临的困境,志愿活动没有固定的资源资助,不仅无法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补贴,也不利于推广和开展大范围的志愿活动。

3.1.5志愿服务活动培训体系还不完善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专业学生参与的志愿服务类型大多是和专业相关,涉及到人和健康,因此对护理专业志愿者在各方面的要求更高。但是大学生志愿者在能力和各方面的素质往往参差不齐,未参加过临床实践的护理新生在专业技能方面更是存在不足,因此对志愿者提供规范的培训和指导十分重要。有调查显示,针对大学生志愿服务培训,“偶尔培训”和“从未培训”的比例高达58.4%~70.0%[18-19]。本研究的调查结果显示,“部分活动有”和“从未有过”培训占23.23%,优于其他研究的结果,说明本研究纳入的北京4所护理高校更加重视学生的志愿服务培训。但是仍有32.96%学生认为志愿者业务水平不足。这些都说明当前对护理专业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培训仍然有所欠缺,志愿服务培训力度应加强,范围仍需继续扩大。

3.2解决护理专业学生志愿服务存在问题的对策

3.2.1正确引导学生对志愿服务的认识 对于护理专业学生而言,志愿服务活动不仅可以帮助他人,也能提高自身素质,在树立良好职业价值观、提高职业知识和技能等方面都有着重要作用。要让护理专业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持续健康地发展,高校应当在日常教育中重视学生对志愿服务的认知,强化志愿服务精神建设,正确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志愿服务。

3.2.2加大志愿服务的宣传力度 志愿服务活动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在“互联网+”的时代,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公众号平台等,加大志愿服务的宣传力度,包括志愿服务的精神、志愿服务项目前期的招募、中期的活动过程、后期活动效果、优秀志愿者的服务事迹等,增强公众对志愿服务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认同,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积极性。

3.2.3优化志愿服务的内容和形式 组织专业化的医学志愿活动,一方面能够加强对现有知识资源的合理化利用,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医学生加强专业技能,将理论知识的学习实践化[20]。在这个过程中,要避免志愿服务活动内容和形式的单一,这样不仅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也会影响志愿服务活动的长期开展。2010 年《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志愿护理服务”暨纪念5·12国际护士节活动的通知》中明确要求医学院校护理专业学生进医院开展“志愿护理服务”活动,使护理专业学生通过为患者提供志愿护理服务,尽早接触临床护理工作,拓宽专业知识学习渠道,锻炼实际工作能力,增进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为今后的护理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建议吸纳护理专业教师共同参与志愿服务,设计符合护理专业学生需求的志愿服务活动内容,基于专业特色加强拓宽志愿服务领域,加强与医院、社区合作,与学生党团活动相结合,进一步优化志愿服务的内容和形式,打造独具护理专业特色的志愿服务品牌,提升志愿服务的吸引力,同时,便于教师观察学生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能力,有助于发现问题,促进教学,最大化地实现志愿服务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21-22]。

3.2.4健全志愿服务招募和培训体系 志愿者招募是志愿活动的起点,招募到合格和优秀的志愿者会对志愿服务工作的效果产生直接影响[23]。志愿服务活动前期招募应结合项目特点、岗位需求进行匹配最合适的志愿者,一方面要考虑到学生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一方面也要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保证志愿者服务团队提供更优的服务。在招募到志愿者后,下一步就应当加强志愿者的培训。目前,护理专业学生志愿服务需要建立更加规范的培训体系,建议严格培训制度,制定培训课程,完善培训内容,对学生参加培训的情况进行管理和记录。包括:①针对志愿服务内容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从而保障志愿服务实践的顺利进行,同时帮助志愿者获得自身能力的提高;②志愿服务的理念、价值等内容的培训,帮助真正理解和体会到志愿服务的意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③法律法规的培训,明确志愿者应有的权利,做好自我保护。同时减轻学生的课程负担,建议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采用线上线下联合培训。

3.2.5建立规范的志愿服务保障和激励机制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持续健康发展不仅需要积极宣传志愿精神,也需要不断完善志愿者权利保障[24]。志愿精神强调自愿和奉献,但是学校或志愿组织需要为志愿者提供基本的保障,这体现了对志愿者人身权益的尊重与维护,也是志愿服务实践顺利开展的保障,同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志愿者感受到被尊重和认可。学校和志愿服务组织应更加规范志愿服务保障管理,包括人身安全保障和物质保障,在需要的情况下为志愿者提供人身保险和一定额度的资金补贴,如交通补贴等,促进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期健康地发展。此外,激励机制是对志愿者服务的一种嘉奖,也体现出社会、学校对志愿服务工作的支持与肯定[25]。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激发个人内在需求,一是加强志愿者注册登记制度、志愿服务认证制度以及志愿服务考评体系;二是建立多层次、多样式的志愿者表彰奖励制度。以北京协和医学院护理学院为例,目前学院已将志愿服务与学生综合测评、各级各类评奖评优、入党积极分子推优等结合起来,为进一步激励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4 小结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专业学生志愿服务参与度高,志愿服务对学生影响积极; 但是活动内容有待丰富、活动保障有待加强、培训体系有待完善。针对目前的现状,还需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积极探索护理专业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新内容、新模式,健全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规范护理专业学生志愿服务体系,将志愿服务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促进护理专业学生志愿服务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