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联合颅内压持续监测治疗老年颅脑损伤临床疗效

时间:2024-09-03

杨 勇, 黄 云, 韦迪岱, 李 玻

三亚市人民医院 神经外科,海南 三亚 572000

颅脑损伤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损伤后的脑组织水肿或血肿导致的颅脑内压升高,常常需要开颅手术治疗[1-2]。目前,临床上常采用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颅脑损伤[3]。其中,对颅内压的控制是影响手术成功以及患者预后的关键[4]。大骨瓣减压术联合颅内压监测在临床取得显著疗效,但是针对老年人群却鲜有报道[5]。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联合颅内压持续监测治疗老年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8年2月至2020年10月三亚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9例老年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手术治疗组(n=52)与联合治疗组(n=57)。手术治疗组男性30例,女性22例;年龄范围60~76岁,年龄(68.24±5.54)岁;格拉斯哥昏迷评分[6](Glasgow coma scale,GCS)范围3~8分,GCS评分(5.08±0.64)分;损伤类型,脑挫裂伤伴出血28例,硬膜外血肿9例,硬膜下血肿15例。联合治疗组男性33例,女性24例;年龄范围60~78岁,年龄(68.27±5.56)岁;GCS范围为3~9分,GCS评分(5.12±0.66) 分;损伤类型,脑挫裂伤伴出血32例,硬膜外血肿11例,硬膜下血肿1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年龄>60岁;(2)经CT或MRI确诊颅脑损伤,中线移位>1 cm。排除标准:(1)伴其他脏器严重损伤者;(2)精神类疾病、癫痫、认知障碍或者脑部肿瘤者;(3)术后不能长期随访者。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所有患者或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组患者给予标准大骨瓣减压术[7]治疗。额颞顶部自耳廓上方向后上方延伸至顶结节,额顶部作为中线旁开约2 cm切口,向下咬至平中颅窝底,打磨掉蝶骨嵴,骨窗范围12 cm×(10~15)cm,膜悬吊后剪开,清除血肿或坏死组织,止血后减压缝合,人工硬脑膜修补,置引流管引流,缝合颞肌以及手术切口。联合治疗组患者给予标准大骨瓣减压术联合颅内压持续监测治疗,手术方法同手术治疗组。置入颅内压监测探头(美国强生公司,Codman颅内压监护仪系统),皮下另行隧道引出固定,回覆硬膜,显露部分用明胶海绵覆盖,帽状腱膜下层与硬脑膜减张缝合,其余处理同手术治疗组。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7 d的颅内压,GCS评估患者术前昏迷程度以及术后恢复情况。术后随访6个月,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8]评估患者损伤转归情况,分为恢复良好、中残、重残、植物状态和死亡5个等级,并记录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颅内压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的颅内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7 d,联合治疗组患者颅内压显著低于手术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颅内压比较/mmHg

2.2 两组患者GCS评分比较 术前及术后7、14 d,两组患者GC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8 d,联合治疗组患者GCS评分显著高于手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GCS评分比较评分/分)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预后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均获得6个月的随访。随访期间,两组患者硬膜下积液、癫痫和迟发性血肿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术后电解质紊乱、肺部感染和脑积水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手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根据GOS评分,联合治疗组患者恢复良好16例、中残22例、重残11例、植物状态5例、死亡3例;手术治疗组患者恢复良好8例、中残21例、重残13例、植物状态6例、死亡4例。联合治疗组良好患者比例为28.1%(16/57),显著高于手术治疗组的15.4(8/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例(百分率/%)

3 讨论

颅内压增高是颅脑损伤的主要病理特征,若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处理,会诱发脑疝发,危及患者生命[9]。手术减压能较大限度地扩大减压容积,较短时间内解除颅内占位对脑组织,特别是脑干压迫,是治疗颅内压增高的主要方法[9]。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是手术减压的主要方法[10]。连续颅脑内压监测可动态掌握手术治疗后患者的颅内压变化,便于分析与判断病情,指导脱水剂的选择及使用[11]。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3、7 d,联合治疗组患者颅内压显著低于手术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标准大骨瓣减压术联合颅内压持续监测更有利于控制患者颅内压。颅脑损伤后颅内压增高是一系列损伤级联反应的开始,因此,积极防治颅内压增高是临床治疗的关键[12]。连续动态颅内压监测是临床指导脱水剂合理使用的重要依据,若未及时监控颅内压,医师只能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变化的经验使用甘露醇等脱水药物,降压效果差,且老年患者多伴有基础性疾病,仅根据临床经验调整脱水剂用量,容易引发一系列并发症,术后不易恢复[13]。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28 d,联合治疗组患者GCS、GOS显著高于手术治疗组,且电解质紊乱、肺部感染及脑积水的发生率显著低于手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标准大骨瓣减压术联合颅内压持续监测有利于患者早期恢复。

综上所述,标准大骨瓣减压术联合颅内压持续监测是治疗老年颅脑损伤的有效方法。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