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陈玮:PE的逻辑

时间:2024-04-24

陶娟

创办东方富海的9年里,陈玮用了3年多重构和理顺东方富海的投资逻辑与成长逻辑。如今,经济调速,结构转型,扶持新模式的PE将成为驱动经济的新引擎,从而迎来黄金十年,完成专业化与平台化转型的东方富海,蓄满爆发势能。

10月10日这一天,陈玮发出了平生第一份微信红包。与此同时,他第一次为东方富海的百年基业圈出三大基因:安全、发展、创新。

作为典型的智力密集型机构,PE的风格往往呈现的就是掌舵者的格局。置身进取又不乏狂热的PE业,这位深圳东方富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OFC)的董事长,却将“安全”放在第一位,提出“不求最快最大,但求百年基业”,这大约和陈玮本人经历中锤炼出的沉稳可靠的学院气质,以及他入行16年来对PE投资逻辑、成长逻辑的持续思考不无关系。

奔跑的人生,先选赛道

在陈玮看来,PE做投资,第一步就是选赛道,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内进行专业化投资。无论在东方富海创立的9年里,还是在陈玮本人的职业生涯中,都有过一次关键的赛道切换。如今,曾经的会计系教授成了最有学术范儿的PE大佬,他所执掌的东方富海也在中国1万多家PE/VC机构中稳居第一方阵。在清科发布的2014年中国创业投资机构50强中,东方富海排名第16位;在本土创业投资机构中,更排名第7位。

中国30年波澜壮阔的大发展中,不少人的命运都随时代的潮流而起伏。有人说,选择可能比努力更重要。年少时陈玮的梦想是当医生、当兵,等到考上兰州商学院,他接受了以就业为导向的现实,开始攻读会计学,尽管在他模糊的感觉中,这工作类似于“戴着瓜皮小帽儿打算盘的账房先生”。毕业后,陈玮留校当了老师,并在工作期间继续深造,赴厦门大学攻读博士,师从中国会计学泰斗葛家澍老先生。

1999年,从有“荷兰的哈佛”之称的奈耶诺德大学(Nyenrode Business Universiteit)访学归来后,已教了10年书的陈玮决定告别“一眼能看到底”的人生。35岁的他南下深圳,加盟深圳创新投,从知识分子转身闯入PE界。

尽管入行时对PE、VC并没有太多概念,但陈玮的会计学功底和善于判断趋势、整合资源的能力成为做投资的重要优势。在创新投期间,他很快展露锋芒,连续获评2002、2003年“中国创业投资十佳基金管理人”,2005年“中国杰出风险投资家”、“中国十大最具影响力的风险投资家”,并于2002年升任深圳创新投总裁,头顶国企“掌门人”的光环。

然而,国企的体制总多有掣肘。2006年8月世界杯期间,陈玮和几位创新投的兄弟在深圳华侨城谛诺山下、雁栖湖边的酒吧喝酒看球。德国赛场的激战点燃了他们创业的激情—做一家中国最值得投资人和创业者信任的PE机构。他们最终敲定以“东方富海”为自己的梦想命名,寓意海是生命的起点、过程和归宿—帮助更多的创业者成长成功,生生不息奔腾不止。

和自己所投资的企业一样,东方富海的创业之路,不无波折。陈玮曾自叹创业的运气并不好,“2007年募集第一期基金,碰上金融危机,差点撑不下去。缓过一口气后,2011年募集了一期大基金,2012、2013年IPO又停了,行业整个很难过。2015年上半年形势挺好,下半年IPO又给停了”。

就在东方富海募集第一期基金后不久,就遭遇了2008金融危机,LP原先承诺的9亿元最后只募到了3.2亿元。在这期基金里,陈玮选中了广田股份这样的优质项目。在东方富海积极参与投后管理及提升后,广田股份上市前业绩连续三年100%增长,5400万元初始成本最终给东方富海带来了10倍收益。

创业伊始,虽遭遇金融危机,但依然算顺风顺水。在天津于2006年起出台一系列鼓励PE注册的优惠政策后,东方富海第二期基金2010年在天津设立,募集到了7亿多元。由于前两期基金的口碑效应,加上整个行业的回暖,2011年,东方富海第三期基金的募集目标规模提高到15-20亿元,认缴额达到30亿元,最终规模定在25亿元。3年时间,基金规模就从3亿元跳涨到25亿元。

然而,就在提速奔跑之时,东方富海遇到了挫折。2011年,光伏业突然变天,行业全面亏损,东方富海旗下三只基金投资的四川永祥,也从“无风险”项目变成红色预警项目。

在PE行业,项目失败算是大概率事件。某种程度上,不摔几个跟头不足以语PE,交过的学费才是一个PE最大的优势。在陈玮看来,无论东方富海还是自己,最有价值的积淀正来自于经历的一次次失败。

光伏黑天鹅事件,令当年的陈玮深刻内省。痛定思痛,他明白东方富海需要更换赛道:“要想不再犯类似的错,只能走专业化道路,赚看得懂的钱。在投资上做减法,能力上做加法。”

2012年起,东方富海不再募集综合型基金,而在对已投项目的收益做了一遍全面梳理后,专注于“4+1”的投资领域:TMT、节能环保、医疗健康、先进制造与新材料、影视文化。为适应这一转型,陈玮又将原有的公司架构打散,将不同团队和基金深度绑定,并改变了激励机制;同时着力打造增值服务平台,以满足被投企业的财务咨询及优化、融资及理财、治理结构改善等需求,帮助这些中小企业快速成长规范。

陈玮认为,在PE行业要凭三个能力吃饭。第一是品牌,要获取LP的信任。第二是专业能力,能不能发掘好项目,能不能服务好被投企业。第三是业绩,是骡子是马,要赚钱才行。无论专业化还是建平台,东方富海的转型正围绕这三个能力展开。

如今转型3年余,东方富海已步入佳境,稳健成长。其在管资金规模超过百亿元,已退出项目的平均年投资回报率居于国内同行领先水平。

理顺了东方富海投资与成长逻辑的陈玮,如今甚至有时间学习油画。不过在他的计划中,排名靠前的是出版一本新书。

当过多年老师的陈玮,遇事喜欢提炼总结。他曾在《新财富》杂志连续撰写30期“PE故事”专栏,分享自己来自一线实践的观察和心得,这些文章最后结集为《我的PE观》一书由蓝狮子出版。此中他提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PE投资概念,如“9个数字决定投资成败”、“投资就是投人”;也不忘疾呼Pre-IPO化的PE脱离了天使的本义。在政策荒蛮年代,他建言献策指出PE该如何监管;在行业冬天,他安慰同行耐心守候春天,并提前作出了对未来趋势的预言,如FOF将成主流、LP势必会机构化、本土PE走向专业化等,如今,这些正一一应验。这本2011年末出版的小众行业图书,不仅再版近10次,甚至在市面上出现了盗版。

而在被他命名为《我的麦城》的新书中,他 计划写他经历过的所有的痛:在行业高点冲进去的痛,投资被骗了的痛,看错人的痛……供同行镜鉴。他觉得所有的“走麦城”,都是从失败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注重立言立行的陈玮,从当老师育人,到做PE培育企业,一直保留着教育情怀。从业之后,他仍常常在清华、北大、复旦、上海交大、厦门大学等高校给EMBA和总裁班开课,以自己的创业和投资心得,换取学生们少走一些弯路。很多听课的学生成了他的粉丝,后来又成了东方富海的LP或被投企业。他最喜爱的一份礼物,是一位从未执过画笔的东方富海LP,对着电脑照片为他画出的油画肖像处女作。

PE进入黄金十年

过去10年,PE已成为推动中国中小企业发展和创新的主要力量,为资本市场输送了众多优质资源。投中数据显示,2014年A股IPO开闸后新上市的企业中,六成有VC/PE背景。

然而,这个拥有巨大创富能量的行业,仍要不时对抗经济与资本市场低谷与泡沫的周期性冲击。东方富海的故事,正折射了本土PE过去10年狂飙突进兼螺旋上升的成长之路。如今,GDP增长放缓、IPO关闸,有人担心PE会再陷低潮。也有数据显示,市场越冷的时期募集的基金,业绩反而越好。PE究竟面临好时代的延续,还是坏时代的开始?

陈玮表示,未来5-10年将是PE发展的黄金时代。在他看来,政策层面,国家已日益转向鼓励PE发展,比如,明确PE由证监会监管,促进了一二级市场衔接;采取备案管理制度,强化的是服务而非管理;加之大规模国家级基金、各地政府引导型基金相继推出,成为重要的LP,PE行业的环境越变越好。

同时,“新常态下,中国经济进入了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阶段。但经济增速下滑不一定是坏事。中国过去的经济发展以第一、二产业为主,主要是钢铁、水泥、电解铝、通讯、公路。这些领域往往需要上百亿的起始规模,民企没有竞争力。但在新常态下,过去的粗放式增长模式无以为继,不能再靠拆迁、盖房子、修铁路公路、搞基础设施来拉动GDP了。如果说旧常态主要靠政府投资、靠国企驱动,那么新常态要靠互联网+,靠创新创业,靠提高经济效率,靠PE来驱动”。

陈玮认为,“中国最大的垄断不在钢铁、电解铝这些重资产行业,而在金融业。在银行主导的融资体系下,绝大部分贷款发放给了国企,而最有效率的民企却很难直接获得信贷支持。中国流动性全世界最好,今年8月底M2达到135万亿元,但都集中在银行、政府、国企手上,民企依然要承受较高的实际利率”。

“当年马化腾50万元起步创业,现在肯定也有未来的马云、马化腾,但这些国企敢不敢投资?从机制看很难。互联网企业创业开始可能就只有一个idea,按照传统思维,一分钱贷款都拿不到。只有PE、VC这样的专业机构才敢给资金,去推动它们。”

在陈玮看来,苹果市值有7000亿美元,而中国创业板上最高市值的乐视网还只有600亿元,这说明中国还有很多好公司没有发掘出来,成长的空间很大。这正是东方富海为代表的PE的未来空间。

相比之下,即使目前颇为流行的地方政府引导基金,在市场化方面也仍有不足—它们多半会规定在本地投资的资金比例,不能跳脱开行政思维的干预。“国企改革都说要学淡马锡,淡马锡的核心即是,虽然它是主权基金,但完全市场化运作,以财务收益为第一目标,不会局限于新加坡本土投资。所以,这么多年来,它的年化收益能高达17%。”

在2008年的4万亿刺激政策出台之后,陈玮就曾提出:“如果其中5000亿元给PE、VC,那么他们大部分会挑最有前景的民营企业。而民企的效率比国企高太多了,5000亿元的PE投资可以带动上万亿的资金进入新模式、新行业,配置到最有效率的领域,从而帮助整个经济结构深刻转型。”

让人期待的是,中国的金融开放正在快速推进。“政策对民营金融、新兴金融给予了更多的支持和宽容,特别是互联网金融、消费金融领域对民企放开,P2P等出了一些问题,也没有按惯例一刀切,允许试错,这些都是积极的信号。”

新三板的推出,为PE的黄金时代带来了更大的支撑。陈玮看好新三板,相信假以时日,这个拥有市场化的扶优除劣机制的市场,日交易量会达到上百亿甚至千亿元。

眼下,新三板挂牌的PE越来越密集。陈玮也认同,新三板给PE机构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挂牌新三板,私募基金公募化,改变了PE的融资方式、LP的变现方式以及基金的收益,也能帮助GP本身理顺机制,有助于本土PE快速成长。下一阶段,陈玮也计划将东方富海带上新三板。对于东方富海,这无疑又是条新的赛道。

观察GP基因,至少需要两个基金周期

近年来,本土PE迎来高成长,管理资金规模持续上升,投资回报日益高涨,挂牌PE的融资额、市盈率也已超越海外巨头。对此,陈玮很理性,“在募资结构和管理服务能力上,中国PE与国外PE仍然存在差距”。在他看来,中国PE市场成熟的标志,一是出现一批管理资金规模在千亿元的GP;二是政府引导基金逐渐过渡至FOF;三是社保、保险公司等长线LP的占比要上升到40%以上。

“人民币基金到现在差不多也就15年时间,大部分民营GP是2005年以后成立的,创业板推出后又涌现了很多新生代的PE。回头来看,这些机构才存在了多久?长的也就10年,短的才5、6年,而要观察一个GP的基因,从国外来看,至少需要两个基金发展周期才能看得清。”在海外,一个基金的周期至少有10年。

对于东方富海,忽而也是9个春秋。2015年10月10日,东方富海迎来9岁生日。陈玮不无感慨:“东方富海就像孩子一样,一个9岁的孩子差不多也长大了。”但他随即又说:“东方富海的巅峰肯定不在我身上出现。”无论前路多长,对于陈玮,一直或只是秉持初心—托举更多创业者,让他们汇成创富之海。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