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公共服务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时间:2024-09-03

□杨文君 周桂贤

近年来政府逐渐加强对政务模式的改革,以此来为人民谋福利。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明确了完善公共服务建设的发展战略,以此来提升政府的治理能力。在此阶段,居民对公共服务的满意度是影响政府公共服务建设的重要因素,探究影响公共服务满意度的因素,有利于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进而可以更好地服务于人民。

一、文献综述

对于公共服务影响满意度的研究而言,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加以探索。蔡伟(2018)结合公共服务满意度的建设以及农村居民幸福感建立实证模型,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政府信息公开,让居民参与到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中,有利于提升居民的参与度以及幸福感[1]。何昀(2018)提出公共文化服务满意度的建设方案,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教育因素是影响公共服务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并且提出基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时,要融入文化体系精髓,让居民了解文化内涵,进而更好地参与到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2]。纪江明(2015)结合公共交通建设的公众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通过研究发现,居民的满意度在与公共交通建设的便利性方面,在建设公共交通时,要尽量收集民意,了解群众对公共交通建设体系的需求,以此来依托来建设,可以显著地提升居民的满意度水平[3]。

二、实证设计

表1 样本基础数据表

(一)数据来源。本次研究选择北上广深的608名居民,主要来自于8个县市级地区,由于受到疫情影响,本次研究采用网络问卷调查的方式,在回收问卷后,对问卷进行筛选和整理,总结具有代表性的样本。共选择500份样本,在年龄、受教育程度和经济收入方面具有代表性,如表1所示。

(二)变量解释。对于变量指标的选择,应用国际通用的满意度指标,基于样本,选择变量指标,第一层指标为教育、医疗、住房、交通、环境、问题、法治和效能。具体的指标构建如表2所示。

表2 公共服务的满意度指标设计表

(三)研究假设。公共服务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相对较多,包括城市因素以及个人因素等方面。公共服务满意度主要包括主观层次和客观层次两个方面的内容。主观层次的满意度影响因素包括对政务工作了解程度、参与程度、公益活动参与水平以及人口特征。客观因素主要包括人均GDP、人口密度、地理位置以及财政支出等。因此,基于影响因素,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主观因素与公共服务满意度之间具有显著影响。

假设2:客观因素对公共服务满意度具有微弱的影响。

三、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分析。本次研究共包括16个指标,将其与权重的乘积作为总体满意度的得分,经过计算,居民对公共服务的满意度评分为66.75分。

表3 各地区公共服务满意度得分

从表3的数据中可以看出,朝阳区居民对公共服务满意度的平均分最高,达到72.64,其次为海淀区,评分达到70.13,第三位为静安区,评分达到69.72,而评分最低的是白云区,评分为61.34。总体评分差异性较为显著,但是平均分均达到及格分以上。另外,探究居民对各项一级指标的满意度评分,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居民对各项公共服务满意度的评分

从表4的数据可以看出,居民对于公共服务满意度最高的评分为效能,评分达到68.62,其次为教育,评分为68.55。而在不满意的公共服务中,评分最低的为住房,评分为62.18,其次为医疗,评分为65.58。

(二)主观和客观变量描述。对于变量的描述,采用多层线性模型,适用于处理两层以上的指标数据。本次研究中,应用HLM6.08软件对主观和客观变量进行分析。客观变量描述中,人口密度的均值为13320.3人/平方公里,区位因素均值为1.71,人均GDP为10.37亿元/万人,公共服务财政支出为31.43%。变量描述性分析如表5所示。

表5 主观变量描述性分析表

(续表5)

通过表5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主观变量描述中,居民了解度评分最高,达到7.79,最低为性别指标,评分为1.49。

(三)模型设计。本文根据模型变量,设计模型如公式1所示。

Y=β0+β1×性别+β2×年龄+β3×文化程度+β4×

月收入+β5×居民对政府工作的参与度+β6×居民

对政府工作的知晓度+β7×居民公益活动参与度+R

(1)

在公式中β表示系数,R表示误差项。

(四)回归分析。对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如表6所示。

表6 变量回归分析表

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客观的因素对居民公共服务满意度的影响相对较小。而在主观因素方面,居民参与度、居民了解度以及公益参与度对居民的满意度具有正相关的影响。在居民了解度方面,主要是指居民对公共服务事项的了解程度,在具备一定的了解能力基础上,可以更好地提升认知程度以及参与程度,进而提升对公共服务的满意度。在居民参与度方面,通过对公共服务的参与,可以了解公共服务建设的不易,进而会更加保护公共设施,提升自身的满意度。在居民公益参与度方面,居民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建设,可以更好地体会社会主义建设,且实现自身的价值,从而提升公共服务的满意度。

四、实证建议

(一)完善政府公共服务信息披露制度建设。政府在公共服务信息建设时,要进一步加强信息的披露,以此来提升居民对信息的了解程度。一是政府可以通过中央新闻或者地方台的新闻转播,公布公务信息的发布情况,让群众了解公共服务的最新信息。二是通过电子政务的宣传模式进行传播,在官网、微信公众号以及微博政务号等途径,发布公共服务的最新信息。通过完善信息披露制度的建设,必然可以让群众更为了解公共服务,进而提升对公共服务的满意度。

(二)提升公民的参与度。公共服务建设不仅是政府的职能,而且要公民积极的参与,这样才可以提升居民对公共服务的满意度。对此,政府在公共服务建设前期,要通过官网调查的方式收集民意,让群众积极参与公共服务的指导建议,力争将公共服务打造成为最优的服务模式。此外,要让公民积极参与,在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时,群众可以积极监督和投诉,确保各项公共服务政策的稳定落实。公民提升参与度的基础上,必然可以提升居民对公共服务的满意度。

(三)加快公共服务公益参与性活动的建设。在公共服务建设时,居民积极参与公益性活动,不仅有利于提升居民的参与度,而且有利于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政府在建设公共服务体系时,要积极引进公益性活动,鼓励居民积极参与,通过公益性活动来贡献自身的力量,且促进政府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在完善公益活动建设的同时,必然可以提升居民对公共服务的满意度。

五、结语

居民对公共服务的满意度,直接影响公共资源的建设,且有利于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忠诚度。本文主要探究居民对公共服务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合北上广深8个地区500名居民,建立实证模型,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居民参与度、居民了解度以及公益参与度对居民的满意度具有正相关的影响。进而提出完善政府公共服务信息披露制度建设、提升公民的参与度和加快公共服务公益参与性活动的建设的建议。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