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职院校跆拳道教学与德育教育融合实践分析

时间:2024-09-03

□邹洪磊

高校教育是培养我国优秀人才的学习园地,青年是国家和民族振兴的希望。所以,高职院校要本着“少年强则国强”的教育思想,将跆拳道学科教育与德育教育相融合,积极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只有牢牢抓住德育教育,将德育理念渗透到跆拳道教学中,才能让学生未来进入社会生存、走向工作岗位时,以良好的身体素质、专业技能、道德品质赢得发展机会。

一、跆拳道运动中渗透德育理念的作用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跆拳道运动本身具有很强的对抗性和交际性的特点,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教授学生的不是专业技能和肢体动作,而是要让学生明白武德精神,重视在训练中的武学礼仪。因此,就需要在立德树人的理念下,灌输和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在学生道德品质形成过程中,情理往往是相互交融在一起的,需要从心理、性格、道德等方面陶冶和丰富学生的情感。教师在教授学生人生道理,培养学生道德品质、让学生学会吃苦、勇敢、坚强、自信、奋斗等精神时,需要注重教学方法,如果单纯地讲述道理,灌输德育理念,很容易让学生从心理上产生抗拒,这样学生就无法形成应有的道德思想认知以及与之相一致的情感,德育教育也就发挥不了实际的价值。基于此,教师可以从思想引导上、活动策划上、教学趣味性实践等方面,综合规划跆拳道运动与德育教育融合的切入点,让学生在跆拳道训练中,潜移默化体会德育的教化作用,塑造育人的人文素质。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思想品质。体育运动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基础,高校学生只有加强体育锻炼,才能增强身体素质,有了健康的体魄,才能树立良好的精神面貌。以跆拳道这项运动来说,在帮助学生增强体质的同时,还能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心理素质、顽强的意志力、对生活和人际交往的心态等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学生想要促进自身全面发展,这些层面的品质都不可或缺,需要学生在学习跆拳道这门课程时,体会武学精神要领,树立健康的价值导向[1]。而且学生需要学习跆拳道礼仪。中华民族作为礼仪之邦,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礼仪教育,这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的提升。学生会随着礼仪的功能和价值导向,引导自身选择正确的方向和目标,做符合礼仪要求的事情,以此对自身的思想认知和行为活动有一定的约束力和规范性,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和优良的个性,从而提高学生群体的思想道德素质,在教师对学生传授跆拳道礼仪过程中,也间接起到了德育教育作用,实现二者多方位、循序渐进地融合。

(三)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加快促进跆拳道与德育教育的融合,教师可以从跆拳道发展历史出发,列举中国无数体育健将通过自身的专业技能,为祖国赢得荣誉,不仅向世界展现出中国体育的精神和优秀的品质,也促进了我国体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实际例子,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使学生树立民族责任感和文化自信,并以这些优秀的体育运动员为榜样,培养自尊、自信、自强的精神品格,由此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三观。一是教师可以从跆拳道课堂纪律入手,学生会在严格规范课堂纪律下,自觉约束行为习惯,遵守课堂纪律,从中教师逐步灌输学生遵纪守法的思想;二是教师可以开展多样的课堂活动,在学生具备一定的跆拳道基础,掌握了一定的专业技能之后,开展与跆拳道相关的游戏活动,活动中不仅锻炼和强化了学生对跆拳道知识和技能的熟练应用度,还能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三是在校园文化宣传和德育教育深入的背景下,可以为跆拳道运动起到武学精神传播的作用,借助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让跆拳道运动项目与德育教育加快融合的步伐,使学生在寓教于乐中得到高尚道德情操的熏陶与洗礼[2]。这可以让学生深入体会跆拳道的运动精神,并在严格的跆拳道礼仪的约束下,得到思想、心理、体质等多方面的提升。

二、跆拳道教学与德育教育融合发展的策略

(一)提高教师的道德品质与专业素养。教师言传身教相比单一化讲解跆拳道知识与道理更加能让学生明白德育的重要性,体会跆拳道的精神。所以,在跆拳道教学课程中,教师自身要具有健全的思想品格、具备专业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主体,需要从思想意识上、教学水平上不断提升能力,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高素质人才,教师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德育教化作用。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建立健全教师培养体系和目标,通过培训、实习等多样方式,发挥教师在跆拳道教学中的德育功能和效果,进而培养“德才兼备,以德为主”的高素质学生。教师也要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在备课前,不断加强德育内容的学习,从思想上、行为上、授课方式上等,将德育的意识由内而外体现出来,让德育从无意识形态转变为积极主动[3]。并且在设施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时,在立足于整体跆拳道学科内容的同时,将德育的内容融入其中,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原则等方面有序进行。因此,教师要从多方面规范自身言行举止,从授课方式、说话方法、行为规范等,为学生树立榜样,将德育的教育理念和教学内容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自发体现出来。学生会在教师引导和榜样的激励下,自觉践行德育教育的成果,最终从思想层面和行为层面实现德育的知行合一。

(二)以学生为课堂主体,遵循健康为首的教育原则。跆拳道教育与实际训练中融入德育教育理念和内容,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向上拼搏进取的意识,促进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所以,教师在促进跆拳道与德育融合过程中,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并遵循以学生健康第一的教学原则,保障学生在安全、健康的基础上,参与跆拳道运动项目[4]。这主要是从跆拳道运动自身的性质考量,跆拳道运动是一项竞技性、对抗性比较强的体育项目,由于学生的跆拳道基础和专业技能还不够成熟,很容易在跆拳道项目对抗训练中造成运动损伤以及心态失衡的情况。很多高校学生具有较强的进取心和好胜心,容易在项目对抗活动中受个人英雄主义的影响,忽视个体健康,这会对学生身体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教师要树立以健康为原则的德育教学理念,也要将健康第一的原则灌输给学生,告诫学生不可盲目冒进,结合自身的身体情况,量体而行。基于此,一是教师要从思想上、心理上对学生进行引导,及时干预和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二是教师在开展跆拳道对抗活动前,要做好跆拳道教学和训练中的安全防范措施,并针对学生可能突发的情况,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比如:教师预备一些伤药,学习一些运动损伤相关的急救知识,帮助学生缓解情况,并在第一时间送医治疗;三是教师要因材施教,因为每个个体都有着不同的性格和思想,学生基于不成熟的思想很容易对跆拳道运动产生思想偏差,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个性,以适合的方式提醒学生不能违反跆拳道运动规则。同时,在专业技能上教师要根据学生心理和行为差异以及跆拳道基础,把握时机,适时点拨。

(三)创新教学模式,增强课堂教学趣味性。创新教学模式,需要建立在两个层面上,一是倾听学生的心声,结合学生的身体健康情况以及对跆拳道专业技能所掌握的程度,合理设置教学模式;二是基于对学生身体素质考核,建立一套完善的教学评价和反馈机制,帮助教师了解课堂教学成果以及学生对跆拳道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教师在设计教学评价体系时,需要综合学生在运动项目中的各种表现,对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进行科学指导和合理评价,并结合学生的薄弱项进行分析,形成差异化的教学模式,帮助每一位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与此同时,在设置好教学目标和任务之后,教师要创新教学理念,结合现代化教学需求,采取传统教学中有利的部分,开发新的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这样可以不断更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对运动项目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满足学生对于跆拳道项目或者其他体育项目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教师也要在教学方式上灵活应变,找到适合不同学段学生以及学生个性特点和学习需求的教学模式。比如:教师可以利用比赛的形式,进行德育教育与跆拳道教育的融合。跆拳道运动包含多种训练内容,通过比赛的形式,可以扩大跆拳道运动特质,激发学生运动细胞和表现活力,教师开展比赛活动时,可以根据学生身体基础,设置相应难度系数的内容。如,跨越障碍物,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反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树立勇敢的品质。

三、结语

综合上述对跆拳道与德育融合的作用与实施策略分析,明确了德育教育的教化功能对跆拳道运动具有价值导向作用,能够促进学生深入体会跆拳道的精神,自发规范自身言行举止,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念。所以,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并融合德育内容,使高校跆拳道德育教育工作得到提升。此外,高职院校也要紧跟国家对青年教育的政策方针,加强跆拳道德育工作的开展和落实,让学生在健全的三观下良好地应对社会,扛住工作岗位的压力,保持终身学习的精神和明辨是非的能力。所以,教师的榜样作用和教育责任也很关键,只有跆拳道教师自身积极提升德育意识,学习德育内容,将其落实到言行举止中,才能潜移默化影响着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