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以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为例

时间:2024-09-03

□肖忠优 范玲俐 邵新蓓

高校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在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高度重视课程思政,于2019年5月出台《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建立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教务处牵头抓总、相关部门联动、教师主体作用充分发挥”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格局。在课程思政推进过程中,学校多措并举,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明确课程思政“六有目标”,促进课程思政建设落地生根

为了营造浓厚的立德树人氛围,学校确定了课程思政的“六有目标”,即“学校有氛围、学院有特色、专业有亮点、课程有品牌、教师有示范、成果有固化”。学校定期开展“课程思政”工作研讨会,就课程思政师资建设、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资源建设等进行交流,为课程思政的有效推进提供动力支持。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为关键,充分发挥每类课程所特有的育人功能,努力形成育人合力。当前,“课程思政”理念已被全校教职员工所接受,在育人工作中不断践行。

二、抓住课程思政“主力军”,使育人者先受教育

教师队伍是课程思政的“主力军”。在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思政元素挖掘、思政元素有机融入知识点、课程思政育人效果,都与任课教师自身的素养、能力和水平相关。因此,学校十分重视“育人者要先受教育”,加大师资培养培训力度。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加强教师政治理论学习,从源头上把关,开展新进教师《教师师德师风养成》系列讲座。号召广大教职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争做“四有”好老师。

(二)开展优秀教师评选活动。学校开展“课堂教学十佳教师”评选活动,树立广大教师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热爱学生的优秀形象。

(三)加强课程思政专项培训。通过培训引导和激励广大教师切实担负起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提高教师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类课程教学能力。学校在疫情期间开展课程思政线上培训,聆听上海中医药大学张黎声教授等关于如何开展课程思政的讲座;学校建立课程思政学习交流群,分享课程思政学习资源,探讨课程思政建设方法,实现常态化学习培训。

三、夯实课程思政“主战场”,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

课程建设是课程思政的“主战场”。为了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学校坚持以课程建设为抓手,分类推进全校课程思政改革。

(一)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教务处指导各专业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接国家教学标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将专业素养、理性信念、文化精神融入人才培养过程,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不断提升学生的课程学习体验、学习效果。

(二)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教务处指导各二级教学单位根据专业大类提炼课程思政特色,二级教学单位指导各自专业结合专业特点,梳理专业课程内容体系,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建立课程思政案例库。

(三)加强课程教学设计。完善现有教学大纲,在课程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增加课程思政目标,设计多样化教学方法,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教学过程,并体现在学习评价中。教务处制定新版授课计划模板,单独列出思政教学目标。同时结合教学诊改工作,将课程思政列入课程标准,并设为预警观测点,强化课程思政常态化开展。

(四)建立课程思政集体教研制度。马克思主义学院为每个二级学院分配两名思政教师,组建课程思政结构化教学团队,通过集体教研,共同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共同探索课程思政工作的开展。

(五)探索“五看”评价体系。一是看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育人目标体系是否完整;二是看课程标准中的素质目标是否包括育人的元素;三是看教学计划中是否有明确的课程思政目标,是否有课程思政点;四是看课堂教学过程中是否真正融入思政点;五是看是否形成具有课程特点的育人资源。

四、拓宽课程思政“主渠道”,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

课堂教学是课程思政“主渠道”。学校不断创新课堂教学,规范第一课堂教学管理,延伸第二课堂育人平台,打造形式多样的企业课堂和文化育人课堂,促使课程思政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

(一)聚焦课堂主渠道,把握知识传授环节。学校高度重视课堂教学过程管理,不断健全课堂教学管理体系。通过创新课堂理论教学模式、强化实践育人环节、加强现代化信息技术在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应用等,不断提高教师将课程思政内涵融入课堂教学的水平。同时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二)创新产业学院课堂,丰富思政元素。学校深入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积极打造南康家具学院。南康家具学院是学校与赣州市南康区政府共建的特色产业学院,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实现了政、校、行、企多方共赢,已成为全省产教融合的典范。学校开设产学研班,围绕现代家具产业链关键岗位的核心能力,通过交互训教、集中授课的形式,校企双方共同开展项目化教学,实现学生从实训到企业一线的无缝对接,培养“有理想”、“能实践”的南康家具产业主力军。

(三)发挥党支部功能,推进同步建设。

1.“一党员一班级”。疫情期间,学校组织全体党员干部下基层,通过“一党员一班级”,为每个班级增配“党员班主任”。党员干部带头讲课程思政,负责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专业辅导和心理疏导。

2.“一支部一项目”。学校开展党务技能大赛、党员教师教学能力大赛,用“双带头人”学院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党建工作“优良院系”的培养作为基础,推进党员教师作为思政课程的一线工作,当好带头人,建设好规范课堂工作。

3.基层党支部积极研究课程思政。学校将支部建在专业上,基层专业党支部是推进课程思政的重要组织者。在支部学习活动中,有计划地将支部活动与课程思政教育紧密关联起来,通过交流研讨,解决部分教师在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的困难及问题,实现党建与教学双向良性互动。

(四)融入“三色文化”,实现全方位育人。一是将红色文化融入常规教学,积极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四史”教育。二是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和专业优势,秉承“三化育人 知行合一”的生态文化育人理念,大力推行生态文明教育。三是开展“请先进典型榜样进校园”和“请优秀校友回母校”等活动,通过身边优秀榜样的力量,积极传递工匠精神和职业文化。

(五)延伸第二课堂,拓展建设途径。学校团委构建了“1+6+N”第二课堂工作体系,深入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建设,分类别打造了第二课堂品牌活动。系统打造“立雪大讲坛”、“立雪艺术节”、“一学院一品牌”、“一社团一项目”等校园文化品牌。近两年,开展校园文化品牌活动45项,参加学生人数超过3万人次。

五、建设课程思政“双百工程”,以教学竞赛促建设成果转化

以赛促教,学校计划利用三年时间,建成百门课程思政优质课程、百个课程思政优秀案例。学校已启动建设10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0门“课程思政”优质课程、20个“课程思政”典型案例项目。通过示范课和优质课的建设,推进“课程思政”教学创新,完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和内容体系,丰富教学案例和视频资源库,提升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推动课程思政全面铺开。

六、主要成效

(一)培养了德技并修的高素质人才。学校2019届毕业留校教师曾璐锋勇夺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水处理技术项目金牌,实现江西省世赛金牌零的突破。近年来,学校累计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奖项四十多个,极大地提高了人才影响力。根据《全国普通高校竞赛评估结果(高职)》,学校名列全国高职院校第26位、江西省第1位。

(二)促进了“三全育人”格局加速形成。学校在“课程思政”建设与推进工作中,明确了学校、二级教学单位、教师等层面不同的角色与职责,并且进一步明确了相关职能部门的责任和义务。通过系列举措,一方面对“课程思政”建设形成了整体推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实施。通过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学校“三全育人”工作载体更加坚实,“三全育人”格局进一步加速形成。

(三)提升了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在2019年教育部首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中,学校邱哲彦教师获一等奖1项;在2020年江西省“战疫思政课堂”教学比赛中,学校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两项;在2020年江西省教师教训能力大赛中,邱哲彦教师主持的《思想道德修养》获得一等奖。

(四)形成了课程思政教学案例成果。在2019年的全国林业职业院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十佳教学案例”评选中,学校教师的《〈生态文明知与行〉课程思政》获评课程思政“十佳教学案例”,《“精益求精,勤俭节约”制作园林木作小品》获得课程思政“十佳教学案例”提名奖。

(五)浓厚了课程思政教学研究氛围。近两年申报了课程思政教改课题多项,公开发表研究论文多篇。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