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03
□薛晨浩
生产要素在区域内各产业部门间的流动配置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当生产要素从生产效率低的部门流向生产效率高的部门时,区域经济才会持续增长。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是经济转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江小涓(2005)剖析了我国在产业结构中存在的创新不足、资源消耗高、结构升级成本上升等问题;周昌林等(2007)从产业分工角度对沪、深、甬三市产业结构水平进行测度,发现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优化之间没有必然相关性,认为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是制约产业结构水平提升的根本原因;何德旭等(2008)从我国产业结构变动效应角度分析我国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过程中如何做到结构调整与升级效应的协调互动;何平等(2014)从统计学角度认为产业结构调整并没有取得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促进效果;张杰(2016)认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要从政府和市场功能的最优结合和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入手;邬晓霞等(2016)通过对比分析京津冀产业合作案例,总结出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三种模式:产业转移园区建设、产业搬迁、跨区设立公司;刘艳等(2017)在分析河北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优势和现实障碍基础上,认为河北省存在产业链短且低端、生态环境压力大、城市承载力不足和基础服务设施缺失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河北省承接产业的实施,并从夯实产业基础、完善基础设施等方面提升城市竞争力。
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升到重大国家战略的高度,河北省先后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意见》《关于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实施意见》,并出台了《河北省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制定了一系列的实施办法和意见,形成了河北省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体系蓝图。
保定市位于太行山北部东麓,冀中平原西部,素有“冀北干城、都南屏翰”之称。现辖4市、5区、15县和2个开发区。境内“群山西峙,众水东瀛”,入选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和国家发改委确定的低碳试点城市,同时也是全国首个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市。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中,处于京津保率先联动发展的核心区,是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一)保定产业发展优势。
1.区位优势。保定是具有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城,从区位条件看,位于河北省中部,地处北京、天津、石家庄中心位置,与三市高铁距离均在一小时内。并且与张家口、大同、太原、邯郸、衡水、沧州、济南、唐山等城市距离均在300公里以内,区位条件十分优越。
2.资源优势。保定市已发现矿产资源77种,西部太行山区金、铜、铅、锌、钼等矿产相对集中,是河北省主要的有色金属、贵金属聚集地之一;东部平原地区石油、天然气、地热蕴藏量丰富,开发利用潜力大。保定市平原和山区分别占全市总面积的50.3%、49.7%,农业资源多样,是河北省的主要粮食产区和副食品生产基地。市域内拥有5A级景区3处(白洋淀、野三坡、白石山),4A级景区13处。
3.文化优势。保定市有三千多年历史,具有厚重的书院文化和红色文化。《红旗谱》《地道战》《狼牙山五壮士》《小兵张嘎》等一系列红色经典作品,反映了保定革命斗争和抗日战争的光荣历史。目前,市域内有华北电力大学、河北大学、河北农业大学等17所高等院校,在校生25万人,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二)保定产业结构劣势。
1.经济发展问题突出。除邢台、邯郸、石家庄和衡水外,河北省其他城市均分布在环京周围,都在下大力度“对接京津”。如唐山已有曹妃甸和芦汉两个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主战场”,廊坊正在强化“京廊同城”概念,张家口借冬奥会契机,正逐步形成立体交通网络,全力弥补在对接京津交通上的劣势。相比之下,保定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没有充分发挥自身区位和文化优势,产业发展缺乏特色,主导产业不明晰,发展质量和速度略显落后。
2.产业结构亟待调整。近几年,保定市在服务京津不断取得突破,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为主导产业的转型发展创造了良好经济环境。但综合来看,产业结构还存在以下问题亟需解决。
(1)产业规模小、水平低、结构落后。根据保定市人民政府公布的2018年保定经济社会发展数据,2018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3,050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10.5∶42∶47.5,第三产业发展落后。
(2)创新驱动不足,科技短板明显。2017年,保定市R&D经费占河北省经费16.5%,经费投入强度(R&D/GDP)为全省第二,但这也难以掩饰全市企业创新能力弱,科技人员尤其是高端科技人员匮乏,导致企业研发能力弱,科技转化不足,市场竞争能力低。
(3)高耗能行业比重高居不下。2018年全市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得比重为15.6%,工业经济能耗高,供给侧改革压力大。
(4)行业管理机构不健全,缺乏统一管理。政府在服务企业发展尤其是市场环境、信息咨询、制度制定等方面难以提供全面指导与服务,未能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营商新环境。
(一)产业调整的原则。
1.重点发展原则。从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可知,一个地区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建立完整、成熟的工业体系,京津冀协同发展,要求改变地区之间重复建设、片面追求“大而全”产业结构的局面,避免造成资本和资源浪费。
2.产业关联发展原则。“投入产出”理论认为,一个地区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企业内部组织之间的生产和消费存在强烈的相互依存关系。地区主导产业与相关产业之间存在互动发展关系,注重产业间的关联,获得产业发展的规模效益。
3.高科技投入发展原则。适度调整产业结构,在注重经济发展质量的大环境下,加大产业的科技投入力度。努力形成以主导产业为基础、以高科技企业为支撑、以优势产品为抓手的区域产业格局。
(二)保定市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产业定位。
1.打造京津冀都市圈无公害农产品、农副产品供应基地。
(1)推进种植业稳定发展。落实国家惠农政策,按照“稳面积、调结构、保总产”的思路,加强优质粮基地建设,提升农业生产科技含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2)建设蔬菜生产基地。以交通干线为骨架,建设优质温室大棚设施和特色蔬菜基地,建设环京津优质蔬菜基地,高标准建设蔬菜园区和蔬菜批发市场。
(3)加快畜、渔、林、果发展。利用保定市地形多样和丰富资源优势,加快养殖业高质量发展,为京津都市带提供优质农畜产品和水产品。增大优质林果种植比重,以区域化、规模化发展标准推进西部山区果品产业带建设。
2.打造全国先进制造业和新兴产业基地。
(1)提高制造业科技含量。利用现有优势,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品竞争力,加强自主品牌建设,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以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及能源装备等先进装备制造业为主导产业,完善区域产业体系。
(2)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紧抓技术前沿,努力契合市场需求,加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智力支持,完善产学研体系,加快关键技术转化,大力培育信息技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挖掘区域经济增长潜力。
(3)优化提升传统产业。通过与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合作,推进资源型企业、纺织与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供给侧改革,提升产业竞争力。
3.现代物流基地、休闲旅游度假胜地。
(1)加快发展现代物流。发挥交通优势,打造日用消费品、农副产品、生产资料三大专业市场,加大物流园区建设力度,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加大物流业科技投入力度,对接京津现代物流网络,打造京津冀都市圈物流网络核心节点。
(2)休闲旅游业。以优越的自然条件、深厚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渊源为基础,打造历史文化、书院文化、红色文化、休闲文化品牌,推进文旅融合,推出白洋淀、野三坡、白石山、狼牙山、地道战等旅游品牌,延长旅游产业链。加强各景区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打造环京津休闲旅游度假胜地。
通过打造京津冀都市圈无公害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先进制造业和新兴产业基地、现代物流基地、休闲旅游度假胜地等战略,积极融入京津冀城市圈,落实协同发展战略,力争把保定市建设成为冀中地区核心城市。进一步优化区域产业布局,积极承接京津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主动承接北京部分政府服务机构和科教文卫等社会服务机构,努力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率先发展,打造全国产业转型和城市发展的示范区。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