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4-09-03

□韩 冰

辅导员的重要作用毋庸置疑,他们既是管理者,也是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健康发展、做好职业与人生规划的引路人。这在2006年出台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都有所要求和体现。就目前来看,在辅导员队伍建设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对辅导员职责权限认识不够全面、事务性工作过多过重、职业前景不够明确、对其职业化发展和专业性培养重视程度不够等。因此,对现阶段高校辅导员进行专业化的培养,促使其朝着职业化发展提出相应的策略就显得至关重要。

一、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培养、职业化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选聘标准概念化。大部分高校招聘辅导员的标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学历,一般要求硕士研究生,部分院校本科也可以;二是政治面貌要求是党员,年龄一般不超过30岁;三是不限专业。这些标准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辅导员队伍,但也应该看到不利的一面,他们知识范围不同,甚至差别明显。而作为辅导员,对其知识广度和深度也应有明确的要求。一是知识面要广泛,需要学习、懂得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公共学科知识;二是专业知识要过硬。思想政治教育系列等理论应熟练掌握,并能用以指导自己的工作、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还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总结经验,汲取教训。从整体来看,高校辅导员队伍大范围存在与岗位匹配的社会知识储备不足,专业素质亟待提升。

(二)缺乏完善的培训机制。当下,大多数高校在聘任辅导员之后,没有对其进行专业而系统的培训或是简单程序化的宣讲一些常规经验等后即上岗,忽略了针对性的培训机制构建,使过程显得过于简单。这对辅导员的工作和长久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三)对辅导员工作职能认识模糊。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架起了家长、学生与学校联通的桥梁。他们管理着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大大小小的事务,尤其需要花费心思随时掌握隐性的学生思想动态,而且,动辄就面临着“责任”的枷锁。因此,其工作显得十分琐碎,称其为“保姆”亦不为过;其工作又令人心神俱疲,不少辅导员几乎没有昼夜之分、没有节假日,他们更像救火队长,随时需要出现在不同的情境中。长此以往,使其身心疲惫。工作琐碎,使其不被重视;关键节点必须有身影,又要求其随时准备着。这些都影响了辅导员职能的履行,影响了生活和工作。

(四)缺乏完善有效的绩效考核与奖励。由于对辅导员职能缺乏正确的认识和辅导员工作的复杂性,大部分高校对于辅导员的工作无法进行清晰、系统、全面、统一的考核,因而更谈不上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从而造成了相关奖励变成了形式主义的现象,这样,辅导员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个人的智慧和心血,却没有得到及时恰当的肯定、激励,长此以往,他们的积极性会受到打击,工作质量也势必受到不利影响。这对于全校的稳定、健康发展无疑是有着不小的弊端的。

二、实现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培养和职业化发展的策略

(一)制定辅导员招聘、选拔标准。为了落实《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规划(2013~2017年)》(教党〔2013〕9号)精神,教育部曾印发《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至各高校。这成为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建设的新起点。参照教育部下发的文件,可以从两个方面设置招聘、选拔标准。第一,专业方面:结合辅导员的职能,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教育学和管理学等相关专业内容应成为依据;第二,人格特点,这主要包括他们的身心素质、政治素质和能力素质。确定了这两个方面后,再对相关标准进行细化和充实,并在实际应用中加以检验,不断完善和变化,就会使招聘选拔工作有所依据,更具科学性。

(二)加强、完善辅导员工作培训。各高校应该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使辅导员的职业素质和专业能力得到提升。各高校必须对辅导员的工作培训给予足够的重视,采用岗前培训和岗中跟踪指导服务结合的方式,以帮助他们尽快全面掌握以后的工作内容和规范。值得一提的是,即使通过了培训,学校也应要求辅导员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提升能力,并督促他们继续进步,通过举行交流会、汇报会、讨论会等形式促进他们的交流与成长。其实,举办辅导员能力大赛也是一种很好的形式。大赛可以分为笔试,如基础知识测试、案例分析等,也包括自我展示,如才艺、演讲等。

(三)加强对辅导员职能的认识。只有对辅导员的职能有正确的认识,并将其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对其专业化培养和职业化发展给予必要的重视,才能促使大家对辅导员这一职位观念的转变。学校应将辅导员队伍建设同专业教师队伍构建放在同等的高度,辅导员自身也应充满自信,理解自身工作的特殊性与重要性。

(四)设置完善有效的绩效考核与奖励机制,增强吸引力。辅导员这项工作本身存在着特殊性,因此很难对其工作量化。因此,对待辅导员的绩效考核与奖励机制的构建应与专业教师等角色不同,必须依据工作的实际效果来进行构建,可以考虑将工作考核纳入激励机制中。2005年下发的文件《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指出,应使辅导员的实际收入与专业教师旗鼓相当,并支持他们结合工作内容进行科研工作。这样有利于调动广大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促成优秀人员的不断出现,有利于其职业化和专业化的发展,同时,这对于全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稳定和进步毫无疑问是有着积极的意义的。

(五)增强对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的规划,提升社会认可度。目前,国家和高校对辅导员队伍的重视不断加强,实施了一系列措施来促进其队伍朝着职业化和专业化发展,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政策保障,国家陆续颁布、实施了一些政策性文件,促进了辅导员的社会认可,同时提供资金支持辅导员队伍的发展;二是各省市包括一些院校本身都逐步建立了高校辅导员培训、研修基地;三是扩充从事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研究的群体数量,提升理论体系的构建,更加深入地进行研究,扩大影响力;四是在高校中开设辅导员专业,正规专业地培养从事辅导员职业的人才。2014年3月底国家出台了《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试行)》,尝试在本科和研究生教育阶段开设辅导员专业。这些举措对辅导员队伍的不断壮大,渐渐走向专业化、职业化道路无疑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自然也会激发辅导员的工作热情,有利于调动其积极性,他们也会更好地得到人们的认可。反过来,他们的热情和良好情绪也会带到工作中,使学生受到感染,甚至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

三、结语

总之,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发展道路是当下以及未来高校管理工作的趋势走向,这使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得到了有力保障,是实现学校教育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基础。同时也应认识到,这是一个常做常新、复杂而系统的体系,这是一个新的挑战,也是一个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等管理工作的机会。敢于探索创新,善于总结完善,一定能开创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的新气象。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