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03
□马玉洁
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和思维方式。在“互联网+教育”时代,信息技术对高校的教学设施配置、教学条件完善、教师和学生教与学方式转变以及内部治理结构变革等都将产生革命性影响。目前,高校大学生已经身处“全媒体时代”,“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逐步成为现实,教师和传统课堂不再是知识的唯一来源,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推动信息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提升教学绩效已经成为高等学校教育改革的着力点。教师信息化能力的提升问题值得关注和重视。本文正视新时代教育信息化新挑战,基于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内涵分析,为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提供经验参考和可行路径。
教育信息技术纵深发展,推动我国学习型社会来临。国家《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育变革的内生动力。教育信息化2.0开启了智能时代教育教学改革新局面,教育信息化支撑和引领教育现代化,促使人才培养体系、内容、模式、方法创新。高等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理应走在教育信息化前列。新形势下我国高等教育将落实三项重点工作:一是构建“互联网+”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二是探索信息时代的教育治理新模式;三是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服务供给新模式[1]。
2019年1月,国家教育部《关于加强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的指导意见》发布,强调未来五年,面向各级各类学校、适龄学生、全体教师构建功能完备、绿色安全的全面加强网络学习空间,落实实名制,推进学习空间的应用。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转段升级,坚持问题导向,发挥网络学习空间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支持作用,推动教与学变革,构建“互联网+教育”新生态[2],实现基于空间的教学运行、教学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常态化。
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高校每个教师都要成为新时代教育信息化2.0的参与者、实践者和推动者。对高校教师来说,教师是第一身份,教书是第一工作,上课是第一责任。新时代教师应是具有大胸怀、大境界、大格局,且政治过硬、业务精湛、育人高超、技术娴熟的好教师形象。在“互联网+教育”时代,教师不单作为教材知识的搬运工,必须对课程内容进行整体设计,对教学运行进行合理规划,对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成长与发展,指导学生在信息化技术发展新形势下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活,成为信息化技术敏感的捕捉者、利用者。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责任。教师、教材、课堂是传统大学教学“三中心”,学生知识的生成依赖教师言传身教,因此理解处理教材、准确口头表达成为高校教师的基本能力。在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尽管不可削弱教学基本能力,但面对新一代大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必须正视教育信息化新发展。
信息化教学是以信息技术应用为显著特征的新兴教学形态,必将赋予高校教师教学能力以新内涵。一个优秀的大学教师不仅需要对本学科专业知识体系和任教课程的内容娴熟驾驭,还需要具备多项专业技能。信息化教学环境下教师应该具备多种能力,比如教学设计创新能力、在线课程资源开发能力、教学大数据挖掘与分析能力、在线教学交互能力、学生学习指导能力等。
教育信息化根本目的是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实现此目的的基本要求是教师具备较好的信息素养,能够借助信息化技术重构教育教学理念,实现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与技能的革命性变革。
信息化教学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教师在充分理解自己任教学科在学生专业发展过程中的价值基础上,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顺利完成教学活动的能力,其中教师教学主导作用并未削减而是有了更高要求。这种能力实质是教师在真实教学情境中,运用信息通信技术将学科知识转化为学生有效获得的能力,其目的在于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智能结构完善与发展。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凸显出鲜明的境域性、融合性与生成性,教学设计能力、实施能力与评价能力是三大关键能力,其中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处于核心地位。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是教育信息化2.0时代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新要求,也是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趋向[3]。从职业生涯角度看,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依赖如下路径:规范职前培养,提高入职门槛;加强在职培训,确保培训效果;重视实践反思,实现知行合一;加强组织支持,强化自我发展。聚焦高校教师职业发展,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加强信息化教学相关理论学习。理论修养是卓越教师与普通教师的分水岭。高校教师除了脱产学习攻读学历学位之外,更多时候要重视在岗学习:阅览最新学术期刊文献;关注动态前沿、参加短期培训,持续关注有关领域专家学者的博客或微信公众号;进行教学实践反思;开展课题研究等,以获取最新信息,掌握该领域发展动向。
高校教师除了要在专业知识、技术技能、实践操作等方面下功夫之外,精通信息化教学还必须系统学习并合理运用信息化教学的相关教育心理学理论,通过学习掌握信息化教学的理念、原则、模式、方法,不断总结信息化教学相关经验与技巧。信息化2.0背景下特别要强调对新兴数字化学习理论的学习,如混合学习理论、翻转学习、移动学习、个性化学习、微学习等。
(二)强化信息化教学能力实践运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基本目标和核心计划是实现信息技术与专业课程深度融合。教师不仅要精通学科专业知识,还应借助信息技术手段,确保专业课程实施的更加有趣、高效。为此应结合自身从事学科专业特点,认真梳理课程体系,重新定位课程模块的教学目标任务,加强信息化教学设计、开发、实施、评价、管理和研究等六个方面的实践与应用。
(三)创新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研修模式。加强校本研修,促进专业发展,这是教师职业的必然要求。根据新时代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新需求,教师研修模式总体上应逐步朝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终身化发展。不断构建生活化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机制、差异化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体系、多元化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实践环节。加快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推广优秀案例,优化教研服务,实现对存在信息技术“短板”教师的精准帮扶,满足教育信息2.0背景下信息化教学新要求,推进教师专业发展。
(四)模仿训练与自我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主要体现在MOOC、翻转课堂、网络公开课等教学模式的应用上。专业性决定了高校教师终身学习的重要性,教师不仅可以通过教学设计实践、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培养信息化教学能力,更要加强专门学习和训练,对优秀教师和典型教学案例的学习和模仿也是其重要途径。目前,Coursera、Udacity和edX国际三大知名慕课平台以及国内爱课程、学堂在线等都有极为丰富的课程资源。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