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03
□浦爱东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产品质量要求更高,而受传统教育影响,社会人才缺乏对产品精益求精的精神,使得产品质量无法达到更高标准。工匠精神的核心是认同职业,并且具有很高的专注度和敬业精神,因此高职院校必须重视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工匠精神人才培养,向社会提供更具有创新精神、职业道德的高素质人才,推动社会整体发展。
(一)符合工匠精神教育目的。高职院校教育核心以社会需求为重点,工匠精神在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不仅要求培养人才的基础理论,更重视学生在实践中综合能力的表现。工匠精神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发挥人才个人价值,达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的。高职学生详细体会工匠精神内涵,提高社会职业认可度,在现实工作中践行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充分发挥引导价值,帮助学生明确就业方向、个人职责,符合工匠精神教育目的。
(二)符合高职学生自身特点。高职大学生源文化课分数较本科低,但通常动手能力较强,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工匠精神教育遇到合适的教育对象,会更快提高教育效率。高职院校通过工匠精神教育,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教育内核,引导学生正确认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提升自我实践能力,巩固学科基础知识。工匠精神教育能够提高高职学生综合能力,顺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工匠精神教育更符合高职学生自身特点,有利于学生对工匠精神的有效实现。
(三)符合工匠精神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关系性质。工匠精神不仅要求学生对理论知识深刻掌握,还要求不脱离实际的理论实践能力,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教育,其教育对象都是一样的。工匠精神教育目标离不开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的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理论与实践教育是独立的,也是相互影响的。第一,工匠精神的理论教育以专业课程基础知识结构为主,让学生深刻掌握教程内容,辅助学生发挥自身学习潜力,不断更新学生自身知识结构,丰富学生理论基础内容,这些都是实践教育无法达成的;第二,为了满足社会实际工作需求,必须在现代学徒制实施基础上,完善学生学习成果、提高实践能力,只掌握理论也不足以胜任工作岗位。这样看来,工匠精神的理论、实践教育之间关系密切,需要两者相互推动发展,保证“学以致用”,符合当今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
(一)高职对学生考核标准不高,学生对自身要求低。技术型人才是高职主要的人才培养方向,但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高职院校对于在校大学生的综合考核主要通过期末考试作为评价结果,且对于考核的标准定位并不高,导致学生自身不重视专业课程的深入学习,学生学习只是为了不挂科,对于学业要求非常低,不利于技术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工匠精神教育没有较高成效。学生选择兼职的目的大多为了赚些生活费,并没有以提高专业技能作为工作重点,没有建立清楚的职业目标,影响对工匠精神的认同感。
(二)高职院校办学理念重技能轻人文。高职院校通常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为主,忽视了人文素养方面的培养,这并不利于学生更好地面对社会工作发挥自身优势。国家虽然倡导以就业为高职人才培养核心人物,但面对多元化发展的社会环境,缺乏学生职业素质、人文素养等方面的重视,无法满足当今社会发展需求。目前高职院校仅仅要求学生技能提升,这种教育理念显然违背了工匠精神的教育内涵,且不利于学生自身可持续能力的发展,较难适应社会工作综合需求。在社会工作岗位中,学生缺乏职业道德和奉献精神,单一地以技术理念为引导,自身学习、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匮乏,由于不具备工匠精神理念,很难在当今社会岗位中优秀成长[1]。
(三)高职院校教师队伍构成单一。高职院校对于教师自身综合能力的要求不够严格,目前高职教师严重缺乏行业经验的现象屡见不鲜,导致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理念不够符合当今时代需求。高职院校在进行教师应聘时,单一地以学历作为聘请标准,忽略了教师综合素质、教学经验、工作整体情况等方面的考虑;对于教师晋升制度,也只是根据教研成果及教学效果进行晋升选择,没有将教师自身其他实践综合情况作为晋升考核的内容。因此,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师力量通常十分单一,不利于提高学生对于专业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教师教课也只是单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没有体现工匠精神推崇的实质内容,不利于专业课程教学水平提高,对于学生今后发展也十分不利。
(一)规范现代学徒制管理,落实工匠精神。如今很多高职院校实施现代学徒制,为了将工匠精神有效传达给学生,需要进一步完善现代学徒制管理。实施现代学徒制的有效管理,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工匠精神,在实训过程中落实工匠精神,让学生更明确自身职业方向和责任。
我国高职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比起国外先进制度还具有一定差距,需要不断探索完善现代学徒制,让学生在实践工作中亲身感受自己所付出的努力,并且从中得到自信和鼓励,实现工匠精神教育目的。要求学生掌握基本专业学科知识,同时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保证学生在学徒过程中充分发挥自我价值,积累实践经验,有助于今后职业发展。高职构建现代学徒制职业资格框架,建立现代学徒制管理制度,才能保证学生与高职院校共同成长。高职工匠精神教育在现代学徒制管理规范发展下,能够让学生更深刻的了解工匠精神所要传达的内涵,明确学生自身职责,推动社会整体全面发展。使得学生在实践工作中认可自我价值,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规范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进而促进工匠精神的有效培养。
(二)创新高职课程体系,使工匠精神与专业课程有效融合。现代学徒制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丰富了学生文化、技能的学习渠道,重视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以保证培养的人才能够满足社会需求。现代学徒制能够促进工匠精神教育良性发展,学生在工作过程中不断融入工匠精神,使得学生能够体会到自身的职业责任,更加专注地投身于工作当中。因此,高职专业课程需要融入工匠精神的道德理念,提高学生职业素养,重视技术实践训练,延长实训时间,切合实际地提高学生自身专业技能,达到真正的教学目的[2]。另外,在高职课程技术理论教学过程中,需要强调职业道德素养及职业精神,向社会提供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三)建立师资标准,寄工匠精神于教师言行。教师是知识、理念传达的重要群体,因此高职需要格外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严格把关教师技能及综合素养,以教师言行带动学生更好地理解工匠精神。为了正确引导学生职业态度、职业追求,必须提高师资标准,重新整合师资资源,才能起到更好的教育作用。教师、学校、企业、师傅的职业态度通常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应该提高学徒制的标准要求,让学生重视工匠精神的重要作用,在参与到学徒制学习过程中,结合高职教师所讲的专业知识,渗透在实际工作中。高职教师需要具有一定企业工作经验,同时具备高超的技术水平,才能真正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观念、提高职业素养,因此高职需要高要求专业教师,需要教师具备教育培训人员资格证,提高教育标准,促进教育事业整体发展。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学徒制在高职院校实施,教学质量正在可观发展,同时有利于工匠精神的有效培育,促进高职大学生综合素质、技能发展。深刻分析工匠精神内涵,让学生体会到在工作实践中需具有更高的职业素养和技术能力,才能更好地发挥自我价值,不断完善自身综合能力。高职院校通过科学管理现代学徒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职业观,向社会提供高素质技术型人才,推动社会整体有效发展。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