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03
□王亚琼
创新创业的本质在于更好地开创新的模式或者开发新的事物,它强调敢于打破现有的、既定的、僵化的思维固化模式,因此,高校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首先在于培养大学生思维的灵活能力。第一,在课程设计上,高校可以多根据教材知识来结合实际的市场案例,或者是指导学生如何去评述市场案例。比如共享经济就是非常热的一个话题,除了大家熟知的共享住宿、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等以外,还有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等,这些都是从无到有的创新商业模式,它们最开始也是诞生于创业者脑海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们想一想是否有其他新的形式,或者现有的形式有怎样的可改进与可优化的地方等,以此来训练学生们的思维灵活性。第二,在校内活动设计上。不论是传统的创业竞技大赛,创新竞技大赛,还是新型的基于互联网模式的,围绕创新创业的系列活动,高校都应当更多地与实际贴合,与政策贴合。比如,“一带一路”政策是国家现在大力推行的,旨在鼓励国内企业大胆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将国内过剩的生产力释放出去,将国外更具有性价比的资源吸纳进来,这是时代潮流的趋势与市场的号角,高校同样可以围绕“一带一路”的创新创业可能性来训练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的思路。在这个过程中,高校要充分调动互联网上的信息与资源,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到最新的、及时的知识与信息,由此才能更好地激荡自己的思维能力。总的来讲,高校要尽可能地让大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大胆地跳出固化圈。
创新创业并不是单纯靠一腔热情就可以成功的,无数失败的创新创业者都是因为其想法与实际存在过大的脱节,同样,这种潜在的危险也有可能在大学生群体中产生。因为大学生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高校里学习,在课堂中获取知识,其想法更多地会建立在绝对理想的环境中,但市场是实际严苛的,更是残酷无情的。因此,高校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时,还应当重视培养学生拥有对市场先机的敏锐洞察能力。也即是能够对市场有一个较为客观的、冷静的、不那么稚嫩的、更贴合于实际的判断与评估。为此,除了高校在设计课程和组织活动时融入更多市场实际的因素以外,还可以尝试与企业、双创空间合作进行双创能力合力培养的模式。比如,有的企业为了开发新产品或者新模式,会有自己的实验室或者部门来负责新品/新技术研发,学校可以鼓励企业将这一部分内容来与学校合作。大学生可以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参与到研发开发当中,也可以将自己的创新想法投入到企业的新品开发当中。条件成熟的企业甚至可以尝试内部孵化模式。也即是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想法在本企业内进行内部孵化与尝试,如果在内部获得成功,就可以进一步地推向市场。高校通过与企业、双创空间的这种合作,一方面,能够让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更接地气,提高大学生对市场的观察力,以降低双创失败的风险;另一方面,能够发挥学校与企业各自在创新创业上的优势,实现资源的最大化互补,从而提高双赢的几率。在这个过程中,互联网同样是一个洞察市场先机的平台与反应灵敏的感应器,高校要指导学生发挥好互联网的价值。
综上所述,当大学生拥有了较好的对市场的敏锐洞察力后,就掌握了一定的抓住市场先机的能力,接下来就是要进入对市场需求的试探分析能力上。比如,某一种创新性的想法或模式,在现阶段是否能够被市场所接受,是过于超前还是时机还未成熟。这两种情况都有可能导致双创失败,必须要再进行一定的优化或者前期的市场教育或铺垫才能够降低风险。因此,高校应当培养学生对市场需求的试探分析能力。比如,对于创新性的产品,高校可以鼓励大学生先制作出样品,在互联网上小范围内进行试销,或者是将创新的思路想法、模式计划等在互联网平台上或者借助公开活动进行展示,看看有多少人有兴趣,得到了哪些点评等,以此作为产品或模式改进的参考与依据。由于互联网打破了传统线下的限制,因此,它可以最大范围地搜集到更多有价值的信息,保证信息的畅顺与丰富。除此以外,高校也可以借助自己的影响力或者自身的资源来帮助大学生进行市场的试探与分析。
成功的创新与创业除了拥有合理的、符合市场需求的想法与模式以外,还需要以一定的物质条件作为基础,因此,高校还应当培养大学生如何去为自己的创新创业寻找到支持启动的资源。比如,在资金上。可以留意关注国家的政策,争取从政府拿到相应的资金支持或者优惠减免系列费用等。可以为学生与投资机构/企业/双创空间搭桥牵线,争取募集到足够的启动款项。可以在互联网上发起“众筹”,吸引第一批种子用户等。比如,在场地上。可以借助网络平台,构建高效学生创新创业的根据地。比如,在人脉上。可以在互联网上借助多种多样的社交工具来与行业内的前辈或者掌握资源的从业者取得联系,寻求其支持与帮助。在互联网背景下,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加方便密切了,即使是学生从未认识的双创资深人士,学生难以在线下接触到的各种资源,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有机地串联起来,这是互联网时代非常难得的机遇与条件。
依托于互联网这一背景,不仅信息获取的便捷性、丰富性、多样化、及时性比之前的任何一个时代都有了质的提升,而且也让整个世界、各个行业的关系变得前所未有的紧密。这对创新创业的可实现度与成功率来讲都是一个非常好的资源与条件。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新鲜血液,在学习掌握了知识与本领之后,应当释放自己的潜能,充分抓住时代机遇,大胆主动地投入到创新创业的浪潮当中。高校作为培养大学生的主阵地,责无旁贷地应当承担起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职责与使命,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要充分调动大学生本身的思维、热情、能力,让其能够最大化地释放出来;另一方面,要充分抓住互联网时代独有的价值资源,同时贴合市场需求与特征,寻求与企业、与双创空间的合作互补,从而引导学生能够搭乘时代列车,顺应时代潮流,以开拓进取与热情洋溢的状态投入到社会建设与自我发展当中。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