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职院校厚基础型创新人才的培养

时间:2024-09-03

□徐 亮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当前国家提出的产业转型的要求,国家对创新能力较强的专业人才需求量正在逐年增加,因此高职院校培养适应国家战略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显得十分必要[1]。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中,很多专家提出了宽口径与厚基础培养学生、淡化专业背景的教学改革理念,这对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提高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2]。高职院校重点在于培养应用性技术人才,这类人才的培养必须以知识的复合性和应用性为基础,在培养学生技能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技术创新能力,而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便是具备宽厚的知识基础[3]。“厚基础”主要是指学生对基础知识、理论、方法能够熟练掌握,并且具备较强的实践技能,教学中注重学生对知识运用和迁移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强调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践提高学生创新能力[4]。本文将重点分析“厚基础”型创新人才的培养途径,以期为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理论借鉴。

一、当前“厚基础”型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问题分析

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中对“厚基础”认识的偏差是影响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对理论知识的要求是“必需、够用”为度,强调的是实践技能的培养,但是这并不代表理论知识不够重要。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很多院校将必需够用理解为将理论教学学时数降低,提高实践教学时数,由此导致了人才培养质量的降低,学生创新能力差以及社会适应性差[5],使得专业办学面临着难以为继的局面。以大庆职业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人才培养模式采取2 +1 形式,在2年的理论教学中,公共课学时为682 学时,专业课为542 学时,办学中将“厚基础”理解为增加公共课学时数量,压缩专业课课时数量,教学督导主任教学评价中仍然认为专业课理论教学课时数量偏大,还需进一步压缩,并且在实践教学中主要注重操作性技能的培养,很少关注学生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在实施了6年后,很多学生就业后月薪不足1,500 元,学生认可度快速下降,学生报考数量和报到率由2007年的120 人降低至2014年的15 人,严重影响了该专业的可持续发展;与之相对的园林技术专业,始终贯彻“基础知识、理论、方法、实践”并重的教学方式,园林设计教学中注重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毕业后平均月薪均在3,000 元以上,2008 届个别毕业生年薪已达到20 万元,人才培养理念的差异导致学生毕业后职业发展存在巨大差异。因此,正确理解“厚基础”的内涵并且在教学实践中实施是保证较高教学质量和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

二、“厚基础”创新人才培养的原则与侧重点

要实现“厚基础”型创新人才的培养,一是应当在人才培养理念上进行更新和重视,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上,注重通识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加强通识教育是贯彻以人为本教育的基础,也是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和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因此,在人才培养规格的确定上,应当以素质教育为基础,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重要作用,开发有利于学生创新的知识模块和实践教学内容,在日常教育中贯彻创新人才的培养思想;二是依托当前按照专业大类招生和人才培养的模式,逐步扩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知识素养,同时从院校层面引进不同学科之间学分互认机制,逐步破除学科壁垒和专业划分过细的弊端,最大限度整合课程资源,提高学生知识素养水平和扩宽知识面,利用创新小组的方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6];三是加强专业课程建设力度,不断开发适应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专业课程。在课程设计上,除了关注学生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之外,还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意识的培养,摒弃以纯操作性技能为主的培养方式。

三、“厚基础”创新人才培养的实施策略

(一)精心进行课程设计。教学设计是教学过程顺利实施的基础,也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教学设计的承载体是教案,因此,教师教案必须根据教学素材和教学资源进行精心设计,而不应该是教科书内容的简单抄写。在上课之前,教师应当熟悉每节课授课程序以及突发情况的应对策略,对教学内容的展示要进行精心安排,将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方式有机结合在一起,同时对必要学习知识进行凝练,对相关知识进行延伸,根据授课目标多次训练学生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认知和知识迁移扩展能力。

(二)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厚基础的创新人才需要大量的迁移性知识作为基础,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基础。传统的教学手段由于每堂课容量有限,这使得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很难将迁移性知识点广泛带到课堂之上,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使得这一目标得以实现,特别是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可以使大量有效的知识点能够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将必要知识点在黑板上书写和讲解,而相关性和迁移性知识点就需要借助多媒体教学资源进行展示,由此最大限度发挥了两种教学方式的优点,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根据专业特点选择适宜的案例和习题。针对高职学生高中知识基础相对比较差的现状,在高职教学中应当以经典案例为基础,用以加深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而习题则是基础知识的延伸部分,用以扩展学生的知识点,这对培养厚基础型创新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尽管经典案例有利于高职院校学生基础知识的培养,但是教学中仅有案例仍然不足以实现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中还应当精心编排案例,根据知识点的难易程度循序渐进展开案例,将教学内容、学生发撒思维培养与案例精讲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引导学生分析相类似案例,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在案例选编上,尽量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知识点的分析到综合知识的运用上,案例应当不与教材案例重复,以达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最终目标。案例学习中,要将学生的主体地位放于课堂之上,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问题的习惯。在习题选择上,要选择一题多解的习题,引导不同学生给出不同的答案,这对于拓宽学生的思路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也可以较好地引导和培育学生的探究精神[7]。

(四)教学实施中注重探究式教学方式的应用。探究式教学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基础,也是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的重要基础。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应用在于将培养学生探索思维和创新思维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之中,将学生的创新潜能有效地发挥出来。探究式教学方法重点在于贯彻技术培养与创新意识培养有机结合的教学思维,这种教学方式特别适合高职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也是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具体操作上,理论教学以小论文的方式或者总结的方式完成教学过程,技能教学中要求学生完成一项产品或者一个设计作品,教师仅仅对原则性内容和规范做出要求,其余均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理解去完成,这也提高了学生探索能力和自学能力,也无意中提高了学生的知识基础,这在学院园林技术专业的教学中得到了较好的贯彻,从学生参加技能大赛的情况来看,这种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丰富知识基础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四、“厚基础”创新人才培养的保障

“厚基础”型创新人才最大的特点是知识基础雄厚,创新能力强,为实现这一目标,必要的保障措施必不可少。一是创新型师资教学团队的建设必不可少,这也是保证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保证[8];二是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以设置“动态性”课程为主[9],课程设置以及教学内容要紧跟时代和技术发展前沿,以保证学生在校所学能够在工作实践中顺利应用;三是教学过程要与企业一线创新相结合,人才培养目标要与企业需求相一致[10,11],避免与本科院校和研究生层次相似,以此来体现高职创新人才的特色所在。

[1]张吉立.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探讨[J].新余学院学报,2014,19(3):155 ~156

[2]魏来,蒋丽艳.论新世纪图书馆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晋图学刊,2005,5:5 ~8

[3]郑素杰.民族区域院校“尚品德、厚基础、重应用”人才培养意见设计[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0(3):267 ~269

[4]张吉立. 适应高职旅游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J].衡水学院学报,2013,15(1):97 ~99

[5]张吉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10):93 ~95

[6]张吉立,刘喜梅,郑薇等. 基于工作过程的“景区规划与管理”课程开发[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4(3):93 ~96

[7]周志红,黄跃平,李兆霞. 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基础力学课程教学的创新与实践[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3(6):249 ~250

[8]张吉立.创新型人才培养视角下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4:39 ~41

[9]张吉立.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改革与建立市场需求“联动机制”研究[J].鸡西大学学报,2012,12(8):28 ~29

[10]张吉立.适应企业需求的高职院校教学改革[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5,28(2):83 ~84

[11]邓晓菲,尚长春.把握专业结构调整思路,培养宽基础创新型人才[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1,32(4):416 ~419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