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03
□庞洁峻
《财务分析》是高校会计学、金融学、财务管理等相关专业开设的一门集理论性与实践性于一体的专业必修课程,是在学生具备了初步的会计知识、掌握了会计报表编制方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运用财务分析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公司财务报告,评价一家公司过去和现在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预测该公司未来的发展状况,以及为利益相关主体做出经济决策提供辅助决策信息的能力。
(一)授课内容的选取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不匹配。职业教育以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为人才培养目标。技能型人才的核心强调人才的实践操作能力,如何将课堂的理论与岗位作业环节的实践相结合是现代职业教育的重点。现阶段,高职院校开设《财务分析》课程的授课内容选取大多与本科院校同类课程的内容类似。考虑到高职院校的学生较之本科院校的学生基础薄弱且灵活运用能力不足,与本科相同或者类似的授课内容显然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相矛盾,并且不利于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和掌握财务分析的基础理论和分析方法。
(二)教材编排体系成熟,但案例引用缺乏操作参考价值。《财务分析》是高等教育院校会计学、金融学、财务管理等专业开设比较早的一门专业课程,因此这门课程的教材编排体系基本趋于成熟。由于《财务分析》是一门运用数字解读数字的工具型学科,内容较为抽象难以理解,所以近年来教材编著者逐渐在编写教材时引入分析案例,以便使学生能够更容易理解各种分析方法。但经过几轮教材的选取,发现现有的《财务分析》教材中引入的案例不是太过复杂冗长就是太过简单缺乏实践参考价值,并且各章节的案例之间缺乏连贯性,这使得学生在学习教材内容时无法对财务分析的各项分析方法形成整体性的认知,总是认为各个部分的分析方法是独立的,应该拆解学习,从而进入一个学习误区。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与高职教育学情之间存在矛盾。基于《财务分析》课程本身的特性——在数字计算基础之上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传统《财务分析》课程的授课方法侧重于对指标计算进行讲解,并针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再按照书本理论得出关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的结论,这种教学方法显然会造成理论与实践的相脱节。任课教师在课堂中所引用的案例也往往是简单的应试型练习题,较不重视鼓励学生或者引导学生自主收集财务分析所需的信息。这样一种教学方式会使得课堂变得枯燥而毫无生趣,学生缺乏参与感甚至厌学,他们可能会为了应付考试而在期末背诵课程基础知识。高职学生的特有学情是他们在学习数字计算和文字理论时通常缺乏自信会产生畏难情绪,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较差,但动手能力普遍较强,希望被重视希望被夸赞。基于这样一种学情,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方式及教学效果就突显出它的矛盾点。
(四)考核制度无法衡量学生的财务分析能力。现在高职院校的《财务分析》课程一般属于考试类课程。此类课程主要以期末闭卷考试为考核重点,而这种考核方式与课程特性不相匹配。这门课程既包含理论又包含实践,如何将理论应用于实务分析是这门课程授课的重点;如何在课堂中实现理论和实践地无缝对接是任课教师开展教学的一个难题;如何使学生克服对财务分析指标计算学习的畏难情绪,并且透过指标对企业财务信息进行初级分析是财务分析课程教学不得不面对的挑战。同时,我们必须明确,高职院校的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并不强调深刻,应用能力的培养才是高职教育的重点。传统的考核方式无法使教师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的应用能力,并且可能误导学生,使他们不重视实践操作过程,因此这种考核制度无法全面衡量课程对学生能力的要求。
(一)根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选取授课内容。如何将课堂的理论与岗位作业环节的实践相结合是现代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本门课程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对传统的《财务分析》授课内容进行调整,根据财务、金融岗位人员进行财务分析的实际工作步骤、工作内容以及完成该工作所需具备的技能和知识为依据来选取和组织课堂教学,具体包括财务报表分析、偿债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分析、营运能力分析、发展能力分析等在内的七大项目。每个项目划分为若干模块,所有模块均以实际分析中较为常用且实用的知识及分析技能为基础进行教学设计。本门课程在课程建设过程中以“理实结合”为切入点,将教室和实验室相结合,按照“教、学、做”一体原则将理论知识与其实际运用整合到课堂内。课程对理论的讲解以够用为度,以任务为驱动,以上市公司年报为载体,强调理论实用化、理论实践化,指导学生小组最终完成一份规范并能为企业外部经济决策者提供投资决策参考的财务分析报告。
(二)选取简单易懂的教材并辅以上市公司年报作为案例。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在对财务、金融岗位执业过程及其职业能力进行调研和分析,综合考虑高职院校学生群体知识水平的基础之上选取教材。在选取教材过程中充分体现任务引导、实践导向的理念,以“够用”为度,满足高职高专学生从事基本财务分析岗位工作之需。此外,为满足职业性、实践性和应用性的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要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上市公司最近三年的年报为载体,以上述年报为分析对象制作的财务报表分析报告为案例,一方面强化理论教学过程,另一方面教授学生如何制作一份简单的专业财务分析报告,并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对财务分析理论知识和分析技巧的运用形成感官认识。
(三)改革教学方法,实现因材施教。
1.案例教学法。《财务分析》课程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除了讲授基础理论、分析方法和分析技术,还必须注重帮助学生构建财务分析的思维方式和训练他们对实际案例的操作能力。此外,针对高职高专的学生群体普遍基础薄弱的特征,案例教学方式对其尤为适用。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选择一家上市公司最近三年的年报,节选其中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以及现金流量表作为分析资料,并将案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为促使学生理解具体知识点,也可以选取一些小案例作为本项目任务的导入或者总结。
2.情境模拟和角色扮演的教学法。财务报表使用者包括外部使用者和内部使用者,不同的使用者对财务报表的分析目的不同。为使学生树立财务分析主体多样性的观念,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采用情境模拟和角色扮演的教学法,令学生扮演股东、债权人、管理者等财务报表使用者,并在课堂中营造角色工作氛围,使学生能够从各角色角度分别分析评价企业。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深入了解不同财务报表使用者之间财务分析目的的差异,还可以帮助对理论掌握不扎实的学生更有代入感地掌握知识、消化知识、运用知识。
3.“教、学、做”一体化。通过“教、学、做”一体化进行实战演练,不仅能使学生巩固财务分析基础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锻炼了学生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一定的实务操作能力,而且学生能够利用财务数据为企业进行财务规划,从而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高职高专学生大多对理论学习缺乏兴趣和耐性,反而动手能力较强。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发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通过动手的过程让学生掌握理论,从而使课堂学习不再局限于死记硬背、填鸭式教学,形成有效、活跃、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学生在“教、学、做”一体化的过程中,需要随时查阅大量资料,同时运用EXCEL 工具进行数据计算和分析,运用WORD 进行财务分析报告编辑,这可以帮助学生熟悉资料收集、筛选、处理的过程,熟练掌握办公软件及文件编辑过程。“教、学、做”一体化采用小组形式完成,每组由4 ~5 人组成,一名组长负责统筹安排本组事务,并将分析对象及组员任务分配表提交教师审查批准。这种以学生为主导教师为指导的教学方法,各教学主体之间通过讨论、质疑、解答、总结等环节进行信息与知识的双向沟通,使学生之间协调合作,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在轻松愉快的互动过程中学到了知识,掌握了技能。
(四)注重过程考核,全方位评价学生能力。《财务分析》是一门注重过程积累的学科,理论和操作同等重要,而“一考定成败”的考试模式使得大部分学生“临时抱佛脚”对本门课程进行突击复习,无法实现本门课程对技能培养的教学目的。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对课程考核方法行进改革,以实现“熟练掌握财务分析基本方法和理论,着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财务分析的实践应用能力”的教学目标。本门课程以课堂提问、讨论、小组案例分析、小组财务分析报告撰写相结合的多元化考试模式取代传统的一考定终身的模式。注重过程的综合考核方式,能够全方位地评价学生的能力。
资本市场飞快的信息更新速度以及越来越完备的信息披露制度,使得仅仅具备简单会计或者金融操作技能的人才不再能够满足各金融和财务岗位的需求,综合财务分析人才越来越为企业所需要。而高职院校《财务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仍拘泥于传统,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本课程有待不断地改革和完善。
[1]杨春晖.论高职财会类专业“财务报表分析”课程建设的不足和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1,6
[2]张铁铸,周红.财务报表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3]吕洪雁.情景模拟教学法在《财务分析》课程中的应用及探索[J].财会教育,2012,4
[4]张铁铸.财务报表分析课程内容和考核方法研究[J]. 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4,2
[5]章雨晨.基于分析能力培养的财务分析课程改革[J].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8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