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中职学校就业渠道建设策略探索

时间:2024-09-03

□杨子舟

对职业教育而言,就业是学生、家长、社会最为关注的问题,“就业牌”是职业院校发展的利器,就业工作已经从信息获取和发布发展为学生管理和跟踪,并向内延伸到校办企业的建立和订单培养的开发,向后延伸到学生的职业生涯设计和创业活动开展。

一、中职教育的就业困境

中职毕业生的就业之困,突出表现在本地就业还是异地就业的问题上。在广大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制造业以资本密集的能源、化工、有色金属、机械制造等行业为主,部分地区重工业产出动辄接近当地一半的地区生产总值,但提供的就业岗位只占劳动力的五分之一。地方不合理的经济结构并不能解决中职教育的就业问题。东部沿海地区吸纳就业能力较强的是服务业和轻工业,但面向中职学生的服务业岗位往往集中在中小企业的餐饮服务、业务销售,轻工业岗位往往集中在电子厂、服装厂的作业员。经过一两年的实习后,这些重复性较高的岗位对学生的吸引力减弱。与没有接受过中职教育的建筑、家政等行业的进城务工人员相比,中职学生的收入也没有优势。同时,由于户籍、社保、人力市场分割等因素影响,中职学生在东部沿海地区难以城镇化,一段时间后常常回流。近年内地部分地区发挥较低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和土地、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通过招商引资引入了沿海地区的部分产业,如重庆、贵州等地。但是要看到,这些引入的产业多为劳动密集型的电子组装或服装制作,对劳动力的要求较低,其工艺技术和管理方式多为简单复制沿海模式,工资水平还低于沿海,对中职学生的吸引力不高。

二、就业渠道的构成

不考虑宏观层面的产业结构、层次和布局,站在某一所学校及其学生的角度看,就业方面的主要问题是信息不对称:一是学校和用人企业信息不对称;二是校内就业部门和教学部门的信息不对称。特别是中职学生的异地就业,一些以营利为目的的中介机构从中会发挥一定作用。中介机构分为:有派遣资格的劳务公司,帮助劳务公司联系学校的小机构。在这种模式下,信息的掌握程度和传递顺序依次是:用人企业>劳务派遣公司>小中介机构>学校就业科室>学校教学部门。这条冗长的就业渠道,至少造成两个方面的不良影响:一是企业需求信息的传递失真,使得学校的培养规格和数量产生“牛鞭效应”。用人企业对员工的需求数量有所增加,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各层次均会在上一层的基础上放大需求,导致用人企业的需求量与学校学生的规格和数量不匹配。二是多方参与,权责难以明确。特别是在维护学生合法权益方面,从校内教学部门到用人企业,牵涉环节较多,无法用可靠的双方协议规避风险。

三、拓宽中职学生就业渠道的策略

采用“零渠道”模式,打破信息不对称。就业渠道策略是指,对中职学校而言,在实习和就业当地应常年保有一支实习和就业管理队伍,由专业课教师轮岗组成,队伍结构是“男女搭配”,“老中青三结合”。这种实习和就业期间由专职教师引导学生工作和生活的渠道策略,作用在于:一是便于掌握学生情况,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和安全事故,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二是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随时交换学生信息,便于增进家庭与学校关系;三是专职教师与企业密切接触,稳固校企合作,推进伙伴关系;四是实习教师实行轮岗,一年后返回教学岗位的时候,能把来自生产一线的经验和知识带到教学活动中去,有力地促进了校企一体化、教师师傅一体化。中职学生前两年一般在校就读,第三年到省内制造业或服务业较为发达的城市或沿海地区顶岗实习,毕业后在该单位转正或重新返校安排工作。由于实习和就业地点离学校较远,而此时大多数学生年龄仅相当于高中毕业程度,自立能力不强,因此,就业工作的好坏常常就体现在第三学年对学生的管理和毕业后对学生的跟踪服务上。就业的渠道策略能较好提升学生的家长的满意度,促进学生成长,促进教师成才,同时降低学校的管理风险。

四、就业渠道的管理

“零渠道”的就业模式需要学校强有力的管理和资金投入,也需要教师的努力与付出。

(一)管理团队。中职学校应根据产业布局和本校专业开设情况设定工作点,分别有专人负责区域管理。这些管理人员和实习教师应踏实敬业,热爱学生,并渴望接触、学习企业的实践知识。

(二)信息共享。建立了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用人企业、学生家长、学校科室共同分享的信息平台,充分利用网络、电话、邮寄等沟通工具。以异地就业为例,学生在校期间,就业单位可以随时收集和了解到对口学生的情况,家长在入学时就了解就业单位的情况;学生实习期间,家长会收到来自学校和教师的短信和电话反馈,节假日还会收到企业和学校的问候卡片,这些都是学校的就业渠道策略。

(三)需求管理。对学生的就业需求进行管理:一是需求调查,在入学前和每一学年结束都对学生的就业需求进行调查,并有针对性进行需求引导和资源投入。二是职业指导课的课程体系,一年级学生侧重生活和工作作风的养成,并了解专业和行业状况;二年级学生侧重开发个人兴趣和特点,并规划未来发展路径;三年级学生学习求职与就业知识与技能,促使学生认识自我、认识社会,保持对生活的热爱。三是开放办学,通过“走出去”与“请进来”,促进学校和企业一体化,教室和车间一体化,教师和师傅一体化,引导学生形成技能型人才的自我定位。

(四)渠道弹性。中职学生的就业渠道应保持较好的弹性,学生和家长有权充分接触和了解实习单位的信息,可以自主选择实习和就业单位。在符合学校规定的情况下,学生可以在单位间流动。这种有弹性的渠道策略,有助于缓解工作单调,并促进个性化发展。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