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强化人文关怀提高高校贫困生精神辅助效果

时间:2024-09-03

□赵 敏

一、高校资助贫困生的现状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党和国家在教育方面投入了不少的教育资金,对贫困生越来越关注并给予资金的扶持,使得贫困生能够顺利进入高校完成学业。但由于贫困生群体的特殊性,资助体系变得十分复杂和多样。

(一)资助结构不完整。目前我国的贫困生资助体系使用的是无偿的资助方式,学生评定贫困生之前就已经准备好相应的认定材料,学生能够顺理成章领取国家的助学金和补助。这样虽然能够帮助到贫困的学生,但助长了学生不劳而获的思想,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管理模式有待创新。目前高校贫困生的管理方面仍旧采用传统的模式,以校方的管理为主,学生要遵守校方的管理,学生失去了灵活性和主动性,这样不利于学生养成自强自立的精神更好地适应社会。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这样的管理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高校对贫困生的管理要求,不能适应高校多元化的发展道路。因此高校应当创新贫困生管理的模式,实现贫困生自我管理,实现自我的完善和发展。

(三)贫困生管理中个性塑造需加强。高校为了能够帮助贫困生顺利进入高校学习获得更多的生源,在社会和国家两个方面寻求更多的资金帮助贫困生,减轻贫困生的经济负担。但高校却忽略了贫困生受资助后的思想和管理工作。在目前的高校中普遍存在着贫困生受资助后责任心、感恩心以及回报社会的意识淡薄。个别的贫困生进入社会后为了达到利益寻求不法的手段等,这些都阻碍着贫困生的健康发展。高校对贫困生的管理工作不仅需要依靠学校的思想教育工作来实现,更需要加强贫困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工作,培养高校的贫困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四)贫困生管理中组织化、系统化的情感支持缺失。现阶段的大学生最需要的是同辈群体之间的相互支持。大学生在校的发展不仅需要班级之间的相互鼓励,更需要同辈群体之间的相互支持。例如社团活动、联谊活动等。但贫困生由于受到家庭条件的限制,与普通家庭的学生相比存在着自卑的心理,往往避开这些活动,这样不利于贫困学生在校人际关系的发展。再加上贫困家庭的学生家庭的情感支撑有限,有的是因为家庭中亲人身体条件不好或者情感缺失,对贫困大学生很难提供家庭的支持。

(五)对贫困学生的人格塑造不够重视。在贫困大学生群体中常常会出现一些有心理健康疾病的学生,他们因为自身的家庭条件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面对未来的就业感到焦虑和惶恐,担心毕业后的工作问题。有些学生在生活和学业上产生自卑的心理,缺乏自信心。对贫困大学生产生的心理障碍,教师应当及时给予学生心理方面的辅导,增强学生自信自强的独立意识,勇敢面对自身的现实条件,勇于战胜困难,发扬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二、强化人文关怀,提高贫困生精神辅助效果

(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贫困生虽然经济条件十分有限,在生活中经历着困难,但他们的心智比一般家庭的学生又比较成熟,在贫困生的价值观形成的时期,对社会和生活中的许多事情很难作出自己的准确判断,因此这一时期的学生具有教育的可塑性。因此高校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自己心中的理想和远大的抱负,并教育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开导学生贫困只是暂时的,应当肩负起家庭的责任,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挫折和挑战,走出自己心理上的贫困阴影,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造更多宝贵的财富,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摆脱贫困的阴影。

(二)健全保障制度,为贫困生提供支持。对高校的贫困学生设立统一的资金,并由社会专门负责管理。目前社会上的贫困扶助虽然种类多,但都是短期的辅助,一些优秀的贫困学生没能及时得到援助而失去了上学的机会。因此可以在社会中建立专门的管理贫困生辅助的资金项目,统一管理该项资金,对需要帮助的学生提供及时的援助。社会中的爱心企业和热心人士也可以为贫困学生提供必要的资助,不但可以为贫困生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还可以合理配置社会的资源。

(三)加强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高校不但要依靠“四课”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还要将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到学校的内部,开设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的讲堂,定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检测,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有效地消除贫困学生的心理障碍。高校可以使用特殊的方式对贫困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引导,培养学生的受挫能力,鼓励学生积极面对现实生活的挫折,以乐观的态度迎接困难。鼓励贫困生与同学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引导学生帮助别人,实现自身的价值,增强贫困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感恩心,用自己的行动来回报社会。

(四)拓宽渠道,加强沟通。高校教师要多关心贫困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帮助贫困学生树立自强自立的意识,培养乐观的人生态度。加强贫困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社团的活动中,获得自身的发展。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发挥班干部和辅导员的作用,生活中给予贫困生及时的关怀,使贫困生有自身的存在感。加强与贫困生的学习和生活的沟通和交流,深入贫困生的内心,引导贫困生建立强大的精神世界。学校可以建立贫困生的信息管理系统,以便辅导员及时掌握学生的情况,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加强校园的文化建设,增强对贫困生的人文关怀,体现个体的人本性,充分尊重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和人格自尊。

(五)积极开展勤工助学活动。学校要积极组织贫困生参与到学校的勤工助学当中,给贫困生提供适合的岗位和职业,让贫困生通过自己的劳动和智慧获得报酬,培养学生自立自强的精神。学校要发挥学生专业的特色将勤工助学和学生的专业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和爱好,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和水平,让贫困生在工作岗位中不断克服困难,磨练贫困生的意志,从而为贫困生毕业后更好地适应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结语

高校要充分重视贫困生的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引导贫困生树立自强不息的人生信念,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促进高校贫困生的健康发展。

[1]武洪彦.论优化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有效途径[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1:121 ~124

[2]朱荣,郑雪,庄雪云.高职院校贫困生教育资助机制的构建与完善[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232 ~233

[3]曹译方.从教育公平谈高职院校贫困生教育问题[J]. 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5,3:20 ~21,24

[4]姚株灿.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体系构建和模式创新[J]. 船舶职业教育,2014,4:46 ~49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