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03
□翁明丽
随着世界范围内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教育全球化已经成为必然的潮流与趋势,尤其是在国际间高校合作日益频繁的今天,高等教育学校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作为数量众多而实力较小的地方高校,如何紧紧把握教育国际化的契机,促进地方高校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已经成为当期高等教育领域热议的话题。对此,地方高校需要充分认识到发展教育国际化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拓宽学生思路,充分发挥区域优势,不断提高自身的办学声誉和综合竞争实力。
(一)是地方高效实现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地方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与进步方面发挥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受制于地理、政治、文化、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地方高校无论是办学资源、办学理念、办学质量、办学定位、办学规模,还是教育影响力,与国内重点、名牌高校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地方高校的长远发展。尤其是在大学生生源持续下降的今天,地方高校要想在未来赢得生存与发展,不仅需要突出办学特色,还需要借助教育国际化的有利时机,通过多种国际化办学的实践,不断积累办学经验,这样才能实现更好的发展。
(二)是地方高校拓展办学空间的需要。长期以来,地方高校的发展都受到区域的限制,加上整体实力较弱、学术水平不高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地方高校在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时的机会相对较少,尤其是在高等教育日益大众化的今天,使得很多地方高校逐渐丧失了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机会,办学空间甚至在不断压缩。但是在知识经济背景下,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加快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地方高校要想赢得一席之地,必须通过国际化、本土化与区域化相结合的办学实践来促进自身办学空间的不断拓宽,提升师生的跨文化国际视野,实现自身生存与发展空间的不断拓展。
(三)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需要。地方高校要想不断提高自身的办学水平,扩大在国内外的影响力,最根本的还是要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信息网络时代背景下,随着国际政治多元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明显,高等教育国际化也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这在方便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的同时,也加剧了各高校之间的竞争。地方院校由于多数是教学型或教学科研型的教育机构,办学模式相对单一,专业特色和办学特色不够明显,师资力量相对弱化,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地方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对此,地方院校只有借助教育国际化的契机,进一步明确办学的方向和战略定位,突出学科与专业特色,创新学生培养模式,才能提升地方高校的核心竞争力,赢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一)思想障碍。在高等教育日益国际化的大背景下,地方高校要想在未来的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加快自身教育国际化的进程,必须首先树立国际化的教育发展意识。但从整体上看,地方高等院校教育国际化的发展理念是相对落后的,存在一定的思想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将高等教育国际化“神圣化”,认为这是“985”工程和“211”工程院校的范畴,地方高校是无法企及的;二是没能在思想上意识到教育国际化需要加强同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方面的合作;三是相关职能部门思想落后,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职能和作用。例如,有的地方高校虽然设立了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但是却满足于“形式主义”,忽略了国际化大学文化与精神的培养,或者只是在学校的个别专业进行国际化的尝试,但常常是浅尝辄止。
(二)人才障碍。大部分地方院校在国际化进程中,缺乏训练有素的国际化人才队伍,这不仅会影响到地方院校的教育质量,还会对地方院校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产生不利影响。尤其是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国际型人才的需求在不断上升,而我国地方高校在每年培养的毕业生中,只有极少一部分具备能够从事跨国公司工作的能力。此外,目前地方高校的教师队伍的国际化程度较低,不具备先进的国际化理念和专业水准,学科专业知识的储备也相对滞后,加上外籍教师数量、赴国外进行深造和学术交流教师的数量极少,这就使得地方高校教师队伍不具备相应的国际化视野和国际化科研与教学的能力。
(三)专业课程设置障碍。高等院校专业课程的设置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及未来的就业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但地方高校的课程设置普遍缺少国际化的内容,尤其是在进行专业课的教学时,很少涉及到国外最先进的科技成果和科学文化知识。此外,有的科学知识和专业的设置已经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经济发展的各种需要,与国际社会以及市场经济存在相互脱节的问题,没有充分考虑到就业前景和市场导向,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地方高校国际化专业人才的培养。
(四)经费与地理位置障碍。由于地方高校主要是分布在省会以及直辖市以外的区域,不在中心城市,因此在开展国际交流时会在交通上存在着一定的不便。同时,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本身就是一个见效慢、周期长、高投入的过程,但是由于国家财政部门对地方高校的投入相对较低,地方高校在进行经费的分配时,又往往将国际化方面的投入放在相对次要的位置,单纯依靠财政支持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国际化进程中的经费投入问题。
(五)综合实力障碍。国际上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本身就是一个互惠互利的过程,互利共赢是双方开展合作的基础和前提,尤其是地方院校学术水平的高低,是吸引国外教育机构开展合作的重要保证。然而,地方院校由于受到办学规模、办学水平等因素的限制,科研创新能力相对较弱,在开展对外交流时未能有效形成自身的品牌优势,导致自身在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相对较弱。此外,有的地方院校不具备应有的国际化运作能力及管理水平,跨文化沟通能力以及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社会背景下,地方高校需要积极转变教育观念,对国际化的目标进行合理定位,加强学科体系建设,突出地方特色建设,把握比较优势,这是地方高校国际化策略选择的重要基点。
(一)在思想上加强重视,紧紧把握国际化的战略发展机遇。地方大学要想真正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和影响力,不仅需要具有世界性的眼光,还需要对教育国际化给予更高的重视。因为我国大部分的地方高校教育国际化的实践相对缺乏,可供借鉴和参考的经验相对较少,这就更加需要学校牢固把握教育国际化的战略机遇,积极转变教育发展的思想观念,尽快作出战略决策,加大教育合作的开放性,实现资源的贡献和优势的互补,多学习和借鉴国外知名高校的办学理念和智慧,搭建良好的国际学术交流平台,这样才能够为地方高校教育国际化水平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加快学科体系的建设。地方高校学科体系的合理性以及建设水平,不仅是地方高校综合实力以及科研水平高低的体现,也是决定高校教育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是地方高校与国外开展交流与合作的基础和保障。对此,地方高校应当把学科体系建设作为国际化的重要突破口。在科研上,地方高校应当发挥区域优势,加强同区域企业以及相关行业的联系,发挥自身的区位优势和条件,通过重点学科和强势学科的建设与国际上的同类教育机构建立务实合作的关系,共同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强势学科,在学科体系建设上搭建良好的平台,实现广泛的交流与合作。
(三)突出地方特色。在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中,由于地方高校所处的地理区域比较特殊,因此地方高校应当对自身的国际化目标进行合理定位,尽量突出地方特色,实现区域化特征与国际化特征的有效融合。地方高校对在自身进行合理定位时,其核心是要结合现有的条件,在国际竞争环境中需找自身的优势、未来需求,并以此对国际化合作的形式进行合理的选择和灵活的构建。地方高校只有在牢固把握本土化特征的基础上,立足于地方特色和区域文化的建设,才能形成自身独特的教育理念和核心竞争优势,逐渐寻找到最适合自身办学要求的国际化教育发展模式。
(四)加强国际交流与协作,实现办学方式的国际化。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本身就是一项系统、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地方高校只有有意识多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构建多途径、全方位的立体化发展模式,才能推动教育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前进。一是地方高校实现师资的国际化,因为教师的国际化本身就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主要内容,所以地方高校可以开放式的师资管理模式,吸引更多的外籍优秀教师或者留学学者充实到学校的师资队伍中来,或者将更多有潜力的教师安排到国外进行进修、访问等,为教师提供更多的跨国合作项目。二是要实现办学方式、实施课程的国际化,积极推进学生交流的国际化,将地方高校教育国际化的各项措施进行有效的贯彻与落实,为在校师生提供一种真正融合于全球意识环境中的教育体验。例如,教师互派、学生互派、学分互换、科研合作、学术交流等形式,都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地方高校在国际上的交流与合作。
综上所述,地方高校在国际化进程中遇到的障碍主要来自于思想观念上的落后和组织内部能力上的缺陷。因此,地方高校要想在国际化进程中实现更好的发展,必须紧紧抓住教育国际化的历史机遇,充分挖掘自身的核心竞争优势,积极寻找和利用外部机会,加强同国际上知名教育机构之间的合作,克服重重障碍,逐步提升自身的国际化发展能力。
[1]杨福,艾懿.关于高等教育实现国际化、现代化的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0,11
[2]钟凯凯.地方院校国际化发展SWOT 分析与战略对策[J].高等农业教育,2011,8
[3]包健.教育国际化中地方高校的发展思路[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1,17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