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03
□崔 鹏 郑翠翠
文化创意产业主要包括广播影视、动漫、音像、传媒、视觉艺术、广告装潢、服装设计、软件和计算机服务等方面的创意组织。在国家颁布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也明确提出了国家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主要任务就是支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经过改革开放30 多年的发展,我国已形成了雄厚的产业基础,但许多产业大而不强,创意能力、设计能力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对提升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当前,产业与文化、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是产业创新的新发展趋势,也是适应人民生活水平和文化需求提升的必然选择,重视个性和消费者体验都需要有创意的产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空间巨大广阔。
吉林省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处于上升趋势。1999年至2013年以来文化创意产业年均增长速度达到31.8%,超过了吉林省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另外,吉林省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也处于上升趋势,尤其是从2007年以来,其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7年的3.71%上升到了2010年的5%,成为吉林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成为地区支柱产业。在吉林省文化创意产业行业大类的分布上,旅游休闲娱乐业法人单位数较多,设计服务业和广播电视电影业法人单位数较少;从营业收入来看,最高的是软件网络及计算服务行业,收入最少的是文化艺术业和广播电视电影业。文化创意产业朝成熟化方向发展,形成专业化发展态势;而从吸纳就业人数来看,旅游休闲娱乐业、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业、其他辅助服务业等行业就业人数最多,就业最少的3 个行业分别是广播电视电影业、文化艺术业和新闻出版业。一些城市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在经济总量中的占比明显提升,有的已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对于文化创意产业,有学者称,这是未来“21世纪最后一块暴利蛋糕”,这足以说明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
文化作为城市、地域之间经济竞争的重要因素,是民族发展的重要生命力和创造力,作为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软实力存在,不仅体现着当代社会的吸引力和创造力,也逐渐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为国民经济增长提供着不竭的动力。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通化市一支新生力量,近年来在文化产业促进老工业基地转型的实践中走出了一条成功道路。2012年,通化市文化产业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打造长白山地域文化中心这个发展目标,抓项目、兴产业、惠民生、促发展,把文化产业作为通化市调结构、促转变、助发展、惠民生的重要途径之一和有效抓手,扎实开展“文化产业提速工程”,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2014年,通化市文化产业实现产值33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0%,占该市GDP 约4%。文化企业数达2,438 户,从业人数达3 万余人。
在文化产业大发展的背景下,文化创意设计服务类企业迎来发展机遇。特别是空间形态设计、广告视觉传达、新媒体、网络创意设计服务等市场活跃的商业服务类文化创意企业。经过市场调研,通化市及周边市县从事空间形态设计的室内外装饰公司约150 家以上,创意设计相关装饰材料企业300 家以上,建筑景观园林设计企业50 家左右,从事广告视觉传达设计方面的品牌策划类企业60 家左右,广告制作服务类企业200 家以上,杂志DM 报纸10 家左右;从事新媒体服务方面的商业摄影10 家左右、视频制作类企业60 家左右,庆典服务企业30 家左右;网络创意设计服务类的网站设计建设企业30 家左右、网络技术服务类企业200 家左右。虽然是对文化创意设计类企业的粗略统计,但充分说明市场已经形成。综合评价结论:通化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基本还处于初级阶段,最缺乏具有竞争力的人才、技术、产品与品牌。
(一)提升通化市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的建立,通过优势互补加强自身文化创意服务能力,为通化市及周边地区企业服务的理念,自身能力的提高,争取更多的创意设计机会,改变通化市生产企业对本市文化创意水平认可,把业务份额向本市倾斜,形成良性循环,优质创意设计人员有施展平台,为企业节约生产成本,形成核心竞争优势,完善通化市文化创意产业优势。
(二)以服务长白山地区企业为发展中心。通化市位于长白山腹地,吉林省南部,东临白山市,西邻辽宁省丹东市,南边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隔江相望,为吉林省东南部最大的区域中心城市,是中国医药城,中国葡萄酒城,中国钢铁城,素有“人参之乡”、“中国中药之乡”、“优质大米之乡”、“葡萄酒之乡”等美誉。
(三)提升通化市城市竞争软实力。软实力是指文化渊源、历史传承、道德水准、人文精神、体制机制等。文化软实力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一个城市提升整体竞争力的重要名片。文化创意产业属于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发展提升通化市的文化形象,领先于其它地区,从而形成通化市文化竞争力。
(四)通化市文化创意产业的示范作用。通过文化创意产业优势资源的整合,形成产业集群,打造示范基地,带动周边县市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使得文化创意项目向中小城市发展,形成地域文化创意产业。
(五)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建设与发展。以文化创意设计类企业为中心,形成企业间优势资源的整合,可以“抱团取暖”,整体打包推广,形成以文化创意产业基地为整体的外观形象,不同专业相协调发展与相同专业协调发展的协作模式。产业基地为企业搭建职业培训平台,满足基本创意的人才储备,搭建招聘平台共同引进文化创意产业的高端人才。机遇与挑战并存,加大园区内企业发展信心与决心。依托通化市“中东不夜城”为基地的通化市佟江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力争引入、孵化50 家以上的企业;培育年销售额千万元以上企业5 家;超百万元以上企业20 家。文化创意展示交易中心引入各类经销户50 家,年交易额超1,000 万元。
(六)促进人才引进与培养。通化市佟江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的人才引进方面,将依托通化地区的高校“通化师范学院”人才基础,将以“大学生创业园”为载体力推动“大学生创业”事业的实施与发展,同时在引导民营企业家和民间资本投向大学生创业方面,具有良好的社会示范意义和巨大的联动发展效应。
[1]郝丹,张海兰.映趣自然,诗化空间——武汉华工大学科技园与长城创新科技园规划设计[J].华中建筑,2004
[2]梁江,孙晖.唐长安城市布局与坊里形态的新解[J].城市规划,2003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