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王维山水田园诗蕴含的生态审美思想探究

时间:2024-09-03

□ 刘兆爱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清幽淡远、宁静空灵、恬美和谐,具有独特的意境美和朦胧美,其蕴有的“诗中有画”的空间感一直备受关注,而在这种时空绵延中,其山水田园诗还构建了一种人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相互依存的理想的生存状态,蕴含着一种生态审美的思想,这在他的《青溪》、《终南别业》、《田园乐》等山水田园诗中有着突出的体现。

一、静观无为,融入自然

静观无为,远离尘世,不为外物所羁绊是王维的内心追求,在其山水田园诗中他以超然的态度审视万物,顺应万物之变化,从而实现了与自然的浑然相融。王维善于营造清幽的意境,表现内心的安静,进而达到与自然的相融,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心静所以山静,月洒空山、桂花飘落、鸟鸣春涧,诗人以平静之心感受夜晚春山的空寂;“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辛夷坞》)”辛夷花在人迹罕至的空山之中自开自落,诗人既没有流露出花开时的欣喜之情,也没有花落时的惋惜之情,而是身心俱忘,与辛夷花融为一体;“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请留磐石上,垂钓将已矣。(《青溪》)”青溪的素淡景致印证了诗人的内心,在诗人的眼中,我如青溪,青溪如我,诗人的精神与自然的精神彼此相照,实现了互融。王维追求“无我”的境界,突破了日常的感觉方式,实现了对自然万物的超越性把握,他在诗歌中营造的宁静恬然的氛围表现了自身心灵的空寂,传达出了生命的禅意。王维静心观照万物,无穷的生命在此得到自由涌现,这种“静”不仅表现为自然环境的安静,也包含着诗人内心的平静,这种“静”不是死寂的、缺乏生气的静,而是一种安然的、与世无争的恬静。

王维以超然的态度融于自然,顺自然之本性,扫除了平日的喧嚣与烦扰,获得了真正的体验、自由和快乐,进而达到了“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终南别业》”的与自然相融相化的生存境界。

二、平等亲和,善待万物

在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中,万物皆是生命,诗人视自然万物为平等的存在,从而构建了人与自然共生共存、平等亲和的关系状态。“善是保存和促进生命,恶是阻碍和毁灭生命。”“王人之仁兮,不网不钓,得遂性以生成。(《 白鼋涡》)”王维主张以仁爱之心善待万物,实现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其山水田园诗中,集中表现为人与自然万物相伴相谐的生存状态。如,《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独居林中弹琴吟唱,明月的相伴驱散了夜晚的孤寂,带来了一丝暖意,抚慰着诗人的灵魂。《归嵩山作》:“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诗人乘马车闲适而归,清川的河水缓缓流淌,晚归的鸟儿伴诗人前行。在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歌中,明月、流水、鸟兽等皆富有灵动之美,诗人与自然景物相谐相伴,相互亲和。

王维这种与万物相亲和的态度深受儒、释、道的影响,尤其以佛教为大,“佛教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有独特认识的,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佛教自然观的特点,它虽立足于宣扬泛神主义的佛性论,但却凸显了人对自然的亲和态度,因而蕴涵了深刻的天人相亲相和的中国传统生态审美智慧。”[2]“可怜盘石临泉水,复有垂杨拂酒杯。若道春风不解意,何因吹送落花来?(《戏题盘石》)”王维超越了主客二分对立,视万物为整体,春风送花,似通人情,万物皆充满生机与活力,在与自然相互亲和的过程中,诗人独得乐趣,尽情地感受生活的欢愉和自由。

三、淳朴坦诚,人人相爱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不仅有着空灵淡远的意境,而且表现了纯真质朴的生活情境,蕴含着人人平等、相互友爱的生态审美思想。如,《临湖亭》:“轻舸迎上客,悠悠湖上来。当轩对樽酒,四面芙蓉开。”在自然的熏陶之下,诗人的心灵受到净化,原本世俗劳累、漂泊无依的心,在自然山水中得以荡涤和停驻。面对宾客的到来,诗人与宾客临湖畅饮,表现出了他们的真性情,一切既随意又自然。《终南别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虽是偶遇林中老人,诗人却也能与之谈谈笑笑,甚至乐而忘归,他们默契亲切,而又无所顾忌,充分表现出了山水田园生活的自由和人们之间的坦诚。这些诗歌都是王维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温馨淳朴、热情亲切。在王维看来,人无高低贵贱之分,不管是宾客、邻里还是路人都能够平等相待。这种相互友善的“爱人”的思想观念和处世方式,寄寓了他们之间真挚深厚的情感,表现了人与人之间最为本真理想的生存状态。

山水田园生活成为王维生存的精神乐土,在王维的笔下,人是平等的,人与人之间的爱是无分别的,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是浓郁的。“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渭川田家》)”这一情谊深隽、温馨和谐的生活图景,正是诗人对淳朴安闲而又充满温情的田园生活的真实写照。

四、安顿生命,诗意栖居

历经众多世事纷争之后的王维,在山水田园生活中找到了栖居的家园,与世无争,洒脱自在,生命得以安顿。这在其诗歌中突出表现为他对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王维归于自然,以山为友,与水为伴,诗意栖居。“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栾家濑》)”风雨交加、石上急流,水击坚石,惊到白鹭,全诗弥漫着淡雅之气,表现出了在这远离繁华的恬静世界里,诗人身世两忘,细品人生,过着诗意的生活。“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田园乐》)”人烟稀少,无城市喧嚣,天地清静,悠然自在,表现了诗人安贫乐道的情趣和闲适安逸的隐居之乐。“‘诗意的栖居’即‘拯救大地’,摆脱对于大地的征服与控制,使之回归其本己特性,从而使人类美好地生存在大地之上、世界之中。这恰是当代生态美学观的重要旨归。”在这一山水田园中,王维诗意地栖居,与自然万物自由相处,无拘无束,摆脱了尘世的羁绊和枷锁,获得了心灵上的超脱。

大自然是人类最终的精神皈依之所,能让疲惫受伤的心灵得以抚慰,“被现实生活的片面性、纯粹性和间接性弄得身心交瘁,灵魂无根的人,只有在自然生态之美的怀抱中才能实现生命及其灵魂的康复。这既是人类的古老经验,也一定是恒久的法则。”“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书事》)”王维诗意地栖居于山水田园之中,自然万物抚慰着他的灵魂,因此,即使是阴雨天气,诗人也能够怡然自得,安然的领略生活的惬意与美好。

五、结语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展现了一个独美的世界,其人生态度是淡泊坦然的,生存境地是自由闲适的,灵魂是优美高雅的。王维超越了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将自身与自然万物融为一体,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生态的、整体的审美观照方式。其山水田园诗中所蕴含的融入自然、善待万物、人人相爱、诗意栖居的生态审美思想,对于人们反思自身当下的生存现实,重新审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等多方面的关系,改善非美状态,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1](法)阿尔贝特·史怀泽.敬畏生命[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

[2]刘艳芬.试论中国佛教自然观所蕴含的生态审美智慧[J].河南大学学报,2010

[3]曾繁仁.生态美学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4]曾永成.人本生态观与美学问题[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1999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