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校研究生调剂诚信体系的构建

时间:2024-09-03

□刘大双 魏 萍 嵇春艳 黎文航

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加之考生普遍存在的即使未被第一志愿录取,亦可寻求调剂录取的保底心态,许多考生追求发达地区、名牌院校、热门专业,致使生源分布严重失衡,导致大量调剂的出现[1]。今年以来,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实行全面收费改革,愈发加剧了普通高校与重点高校、冷门专业和热门专业之间的两极分化。目前,调剂几乎涉及到全部招生部门,已成为研究生招生的重要组成部分。现行全日制研究生招生中,调剂考生“一脚踏两只船”甚至“一脚踏多只船”的行为日益增多,给整个调剂秩序带来巨大的冲击。考生意向的多重性使得研究生调剂处于一种难以控制的无序状态。大多数非“985”、“211”高校事实上已经处于招生工作中的弱势方,这些高校的招生老师付出十分辛勤的工作,仍常常难阻学生临时变卦的频频态势,因此不得不进行二次甚至多次调剂,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也使其他符合条件的考生“名落孙山”,浪费了招生指标。调剂诚信问题在近年研究生招生过程中日益凸显,已容不得半点忽视。目前有关研究生调剂诚信方面的研究工作鲜见报道。本文列举诚信问题在研究生调剂工作中的具体表现,并分析了调剂工作中失信的主要成因,最后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建立研究生调剂诚信体系,以期使调剂工作井然有序,有条不紊地开展。

一、调剂不诚信的具体表现

(一)调剂过程中的不诚信问题。目前研究生调剂采用网上调剂手段,即所有参加调剂的考生和调剂单位必须登录研究生信息网的“全国硕士研究生调剂信息服务系统”(以下简称“调剂系统”)。调剂使初试不理想的同学继续就读成为可能。然而,考生为了调剂到更为理想的学校,或者为了“备胎”保底,往往在系统里向多家单位发放调剂申请。考生中即使被录取后,又调剂到另一家招生单位的仍有相当数量。调剂不诚信问题导致了许多无效调剂,造成了不必要的人力物力的浪费。

(二)复试前后的不诚信问题。为了增加录取机会,调剂考生往往同意多个院校的复试请求。由于复试时间的冲突,考生只能参加一家单位复试,但并不及时告知其他招生单位放弃复试,造成了招生单位的复试名额的浪费。即使招生单位按照1:1.2 或1:1.5 的差额比例发放复试通知,也无法确定具体能参加复试的人数。

(三)录取过程中的不诚信问题。招生单位虽在调剂系统中将复试合格的考生置“待录取”状态,但部分考生却迟迟不回复,不告知要放弃的招生单位,有的甚至同意答应多个调剂单位的拟录取要求。此外,有些考生即使接受了待录取,仍反复要求解除待录取而去其他学校,大大影响了招生单位的录取进度,不仅使招生单位不能及时确定本单位实际录取的考生,也错过了调剂其他考生的时间。

二、调剂不诚信的主要成因及改进措施

(一)复试录取结果不确定。优秀的研究生生源是学校研究生教育能够得以可持续良性发展的基础。初试是考查学生知识的一方面,但研究生复试更能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很多高校将研究生复试作为选拔优秀学生的竞技赛。尤其是生源较好的专业,某些招生单位按照1:1.5 甚至更高的比例复试。复试结果的不确定性在客观上助长了考生调剂不诚信的陋习。为了提高录取概率,考生“全面撒网”,但因时间的限制对不同招生单位的复试业务科目准备不充分,容易造成复试失利的结局。面对这种状况,考生宜采取“重点捕捞”策略,通过各种渠道,尽量多地获取有关招生单位的复试信息,做到有的放矢,有备而来。对于不能参加复试的招生单位,要及早告知对方。此外,招生单位应注重录取的时效性,确定拟录取的调剂考生在现场办理网上待录取手续,签订书面的承诺书,同意不再调剂其他院校。

(二)调剂系统有待完善。调剂系统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调剂效率,方便了各学科和专业挑选优秀生源,但还存在一些有待完善之处。一是系统对申请调剂的考生缺乏足够的限制,考生可以同时调剂两个学校,同意参加多校的复试,这为考生提供了充分选择的权利,但也增加不诚信行为发生的潜在概率。二是调剂系统对第一志愿上线的考生调剂其他高校未作任何限制,考生可在不通知第一志愿高校的情况下在系统里另行调剂。为减少无效调剂和重复录取等无序现象,调剂政策对招生单位和考生调剂过程应该进一步规范,增加必要的约束条件和限制措施。第一,调剂系统可分别设立两个时间段[2]。第一时间段是第一志愿考生录取时段,先录取第一志愿复试合格的考生。第二时间段是给第一志愿落榜的考生调剂的时间段。第二,增加必要限制的条件。考生可以同时调剂他校,一旦考生在网上确认参加复试,考生的信息将进入该调剂单位的复试库中,其他招生单位将无法看到该生的调剂信息[3],考生再想参加其他单位的复试,必须要求撤销其复试通知,这样就保证了复试的唯一性。当然,增加这些约束条件的同时,必须考虑考生的实际情况,在不影响考生成功调剂的前提下使调剂工作更加规范。

但是,仅仅采取以上措施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建立完善的调剂工作诚信体系,才可能解决研究生调剂工作中的不诚信问题。

三、调剂诚信体系的建立对策

(一)以道德为准线,增强考生的诚信意识。诚信是做人之本,是社会进步之基。诚信作为一种道德规范和道德自觉,个人的道德自律永远是其诚信守信的先决因素和首要保障。研究生调剂失信的根本原因在于考生诚信品德的缺乏。教育部要加强“诚信调剂“的宣传力度,使考生在调剂过程中树立诚实守信的道德意识,不断提高诚信认识和诚信道德修养,养成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增加考生的诚信调剂的自觉性,形成诚信为内核的自我约束。

(二)以制度为保障,完善调剂的管理体制。道德自律是确保诚信的一种软性的社会控制手段,制度保障则是恪守诚信的硬性的社会控制手段,是避免诚信缺失的“防火墙”,两者的有机结合才能达到对失信行为的标本兼治。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完善研究生调剂的管理体制,加大监督力度。建立个人教育诚信档案管理体系,对于调剂不诚信者采取记录在案,并慎重录用。实施鲜明的诚信奖罚机制,激发研究生调剂主体恪守诚信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使其在准确把握调剂工作的灵活性和自主性的同时,兼顾调剂的客观性和原则性。总之,通过制定一系列制度,使诚信者处处受益,不诚信者寸步难行。

(三)以特色为导向,营造学生向往的科研环境。“铁打还需自身硬”,高校应制订相关政策,加大科研力度,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突出学校自身特色,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只有特色鲜明的差异化办学导向,高质量的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口碑,才能从根本上增强自身吸引力,获得广大考生的青睐。同时,加强导师诚信意识,引导学生诚实守信。诚然,高校中极少数导师自身缺乏诚信意识,率先破坏了招生体系中的诚信原则,使得录取的研究生选取导师过程中出现波折,在学生中间形成不好的口碑。事出偶尔,影响极劣。尤其对于非重点高校,原有的公费制度取消,可能导致对优秀学生吸引力急剧下降,招生自然困难。因此,更应该建立健全教育经费保障体系,办出特色和水平,营造学生向往的科研环境。

(四)以公开为镜子,加强信息共享平台建设。高校要积极主动地贯彻执行国家规定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确保研究生招生计划,调剂程序、过程和结果的规范合法、公开透明、客观公正,使研究生调剂的一切流程、细节都有阳光普照。信息公开可以避免较少考生无的放矢的调剂。同时,加强院校之间的交流和信息共享,联合征信手段,加强信用记录和共享平台建设,切实做到研究生调剂的以诚为本、严格守信,加强研究生调剂工作的共信力。

四、结语

研究生调剂诚信机制的构建是一项综合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调剂考生诚信机制建设是必不可少的一环。面对越来越严峻的招生问题,一定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以调剂为突破口,以制度建设为重点,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努力打造道德教育、制度约束、特色引导、信息公开的四位一体的诚信调剂工作体系,循序渐进地加强研究生调剂的诚信建设,促进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1]布都会,张静,杨春雷等.让重复录取止步——有关硕士研究生调剂、录取的思考[J].考试研究,2011,4:43 ~48

[2]金晓凤.提高研究生调剂工作效率的思考和建议[J].高等高职研究,2009,34:200 ~201

[3]魏玮,雷彩虹,许方等.地方高校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现状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1,4:45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