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宁波市集成电路产业现状调研及对策建议

时间:2024-09-03

李皖江 江文斌 徐 元 裘立阳 马 勰 马修水 钟伟红

(1.浙大宁波理工学院;2.宁波财经学院)

集成电路是信息产业的关键,虽然我国半导体消费市场占据了世界市场的半数以上,但是由于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水平较为落后,生产能力与国际上先进水平相比仍有着较大的差距,致使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对国外有着很强的依赖性。本文通过对宁波市集成电路产业“一园区、三基地”调研,从加快自主研发和开放合作突破核心技术、加强生产线主体集中布局战略、加强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几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集成电路作为信息产业的根基与关键所在,对国家信息、产业、外汇等安全至关重要,更是关乎着国家的安全,作为“国之重器”理所然当。虽然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相对较晚,但是经过三次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变革,依托庞大的消费市场和生产力,如今已成为国际上集成电路消费量第一的国家。20世纪70年代的第一次变革,集成电路产业中心从美国转移到日本,成就了富士通、日立与东芝等全球顶尖的集成电路制造商。20世纪80年代,第二次产业变革,中国台湾、韩国成为主力军,三星、台积电等企业诞生,抢占国际市场。当今,我国凭借广阔的下游市场,成为集成电路产业第三次转移的核心地区之一。但是,从整体水平来看,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仍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仅仅只有三成用于自给,绝大多数仍依靠进口。宁波得益于区位优势,作为中国家电制造业三大集群地之一,中国汽车电子产业强市以及中国重要的光电产业基地之一,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具有明显优势。本文主要通过对宁波集成电路“一园三基地”产业布局调研,分析产业面临的挑战,对存在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1 宁波集成电路产业战略布局

1.1 国内基本情况

近几年来,随着国内经济的迅速发展,在集成电路产业,我国也同样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倍受国际上的半导体产业同仁的关注。得益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国内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有着巨大的消费市场和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如今我国虽已拥有较为完善的集成电路产业链,但是因为核心技术匮乏等原因,使得我国在产品设计与制造等方面能力受到制约。据国外网站统计数据显示,在2017年,在世界排名前十的半导体企业中没有一个中国的企业。我国虽然是国际上最大的集成电路消费市场,但是绝大部分核心芯片仍依赖进口,自产芯片供给率不到10%,使得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受到较大的制约。尤其是最近几年中美贸易摩擦,产业的创新能力、制造技术存在的“短板”表现明显,加快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集成电路产业技术攻关刻不容缓。

1.2 宁波产业优势

宁波电子信息产业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宁波是中国汽车电子产业强市,中国家电制造业三大集群地之一,国家重要光电产业基地之一,拥有多家产值超百亿元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企业、全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尤其是以江丰电子为代表的集成电路材料、康强电子为代表的集成电路引线框架等产业在国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此外,宁波市“246”产业的发展为集成电路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需求空间。如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为宁波市“246”产业中万亿级产业集群之一,汽车电子需要大量的集成电路,可有力地推动宁波市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

宁波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是我国重要对外港口城市,区位优势明显。高铁宁波至杭州1h,宁波至上海仅2h。宁波栎社机场可与50多个国内外城市通航,年流量1200多万人次。地铁规划7条运营线,县县通城际铁路,目前一至四号地铁线已成功运营,五至七号地铁线规划建设中。港口通港100多个国家及地区600多个港口,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位居世界第一。

宁波现有宁波诺丁汉大学、宁波大学、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浙江万里学院等十六所高校,为宁波市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奠定了较好的技术和人才基础。

1.3 产业布局

宁波市集成电路产业布局可概括为“一园区、三基地”。

首先构建宁波市集成电路产业推进平台——芯空间。在宁波市政府的领导下,芯空间将服务集成电路产业为宗旨,促进宁波芯片的发展,构造集多方面于一体的国际一流创新产业园区,加速完成宁波集成电路上下产业链的集聚。

一园区,园区目标创建长三角南翼“芯”中心。打造集成电路设计生态圈,集创新、创造、创业于一体的微电子创新产业园。确立“产业牵动、创新驱动、金融撬动、产城互动”的发展道路,吸引并邀请大型企业入驻,整合集成电路行业上下游产业的各类资源,全方位构造多维度生态运营体系,形成产业、环境和宜居保障三位一体协调发展的样板模式。

三基地分别是:集成电路设计基地——宁波微电子创新产业园;集成电路制造与封测基地——北仑柴桥街道物流园区二期;集成电路材料基地——北仑柴桥街道临港新材料产业园。

2 宁波集成电路产业面临挑战

通过问卷调查和参观访问,宁波集成电路产业存在问题主要有:对国外技术依赖性较强,政策扶持力度不够,用户对国内芯片不够认可,国外芯片企业的行业垄断、相关制造设备难以保证供应,缺乏相关的人才。具体来说,以下几点更为突出。

2.1 制造设备落后,依赖进口

与集成电路产业发达的国家相比,偏向于产业链封装测试这些附加值较低的低端环节,设计、制造技术创新不足。与半导体巨头相比,像台积电、Samsung、Intel等企业均拥有10nmFinFIT这一成熟且完善的生产工艺,并已实现量产,5nm作为技术储备已着手进行研发。而宁波中芯国际目前成熟工艺仍处于28nmPolySION,国内生产工艺设备制造能力不能满足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需求,关键设备仍然依赖进口,产业链自主可控供给能力不足。此外,封装测试需要大量进口国外芯片,对国外芯片依赖程度较高,类似之前中兴事件,很多企业受到影响。

2.2 缺乏超前布局

如今世界半导体产业正在持续向跨国企业汇集,为了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半导体企业均加快在全球的产业化布局。我国集成电路芯片制造企业竞争力不强,资金缺口较大,无法同国外强大的竞争对手竞争。此外,由于国外竞争对手的技术封锁,使得我国集成电路制造水平仍处于落后状态。究其原因,很大一部分是由于上个世纪没有紧跟国际集成电路发展浪潮,导致落后于国外水平。

2.3 高层次技术人才紧缺

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起步较晚,落后于国外几十年,使得从事集成电路行业的人才不到30万人,而有着数十年工作经验的人才更是凤毛麟角。同时受薪资待遇等因素影响,有很多从业人员转行。受区域和产业氛围的影响,宁波吸引人才优势不及上海和杭州,导致人才流失严重。此外,宁波地区高校培养这方面人才能力不足,仅宁波大学、宁波诺宁汉大学培养与集成电路有关的硕士、博士研究生,但数量少。此外,本科很多学生在选择专业时也考虑到薪资待遇等问题,没有充分了解关于集成电路产业的特点等,并不将微电子学以及电子信息专业作为首选,没有形成从高端技术和管理人才到一线技工的人才培养链。同时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竞争力相对于国外较弱,不能很好吸引海外人才来宁波就业。

3 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3.1 加快自主研发和开放合作攻克核心技术

一是加大高新关键技术研发。结合宁波246产业规划,加大共性关键技术攻关,逐步突破一批“掐脖子”技术难题。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加强中芯国际、金瑞泓、江丰电子等集成电路领域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创新合作以及上下游企业之间的技术合作,在汽车电子,智能家电芯片乃至于人工智能等高端技术和产品方面实现突破。在国内形成一个自主研发与生产创新体系,以应对国外的技术封锁。

二是创立一个上下游协作的独立自主的供应链体系。提升集成电路重点产品的自主控制水平和自供给能力,同时也构建一个较为完善的服务供应体系(如特种气体等),扩大内循环,提升国内供应能力,应对当前国际贸易环境恶化背景下的市场竞争力。

三是进一步对外开放。自主研发和引进消化吸收并举,秉持开放合作共赢的理念,积极地与全球优势企业进行技术、人才、贸易交流与合作,提升宁波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尽快融入到全球化供应链体系中,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形成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互相包含的局面。

3.2 加强生产线主体集中布局战略

增强主体的集中建设,有利于将研发力量汇集在一起,促进产线迅速实现大批量生产能力,适应技术、市场变化的快速性,加大从研发、生产、应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

一是进一步坚持集中主体、适当布局区域的原则,继续加强对生产线建造项目的指导,对宁波本地新建落户的项目严格把关、进行科学决策。

二是创立一个符合实际且适合宁波的指标体系,抓住集成电路产业的特点,以及市场环境,产业现状,人才基础与技术水平等多方面综合考虑,统筹规划、合理安排,优化“一园三基地”在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定位和布局。

3.3 加强集成电路产业人才链建设

人才是产业发展之本,随着产业的高速发展,培养人才并积累人才变得尤为重要。由于国内高校学科设置的原因,集成电路并不是一级学科,这一点制约了基础人才的培养。人才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既要有顶尖技术人才,也要有管理人才,成果转化产业化人才,还要有一线技术工人,需要建立完整的人才链。为了满足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需要,宁波市在集成电路产教融合专业建设方面开展了有益的探索,值得借鉴。建议产教融合专业需进一步完善集成电路产业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优化课程内容,培养基础、中级、高级集成电路人才链,培养学科专业交叉的复合型人才。此外,除了自己培养人才外,还要注重引进国外高端人才,形成合力,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可持续发展。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