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析地面雷达电子方舱热设计

时间:2024-09-03

【摘要】对方舱系统舱内热环境进行分析,说明在方舱总体设计的布局方式下,舱内热环境能否满足电子设备通风冷却要求,同时兼顾操作人员的热舒适性,对结构总体设计能够发挥较好的理论支撑与指导作用。

【关键词】电子方舱;热设计;环境

一、引言

当代信息化战争中,车载信息方舱是战场指挥控制中的关键信息节点。方舱内集成有任务系统的大量电子设备,同时任务期间需要人员长时间在方舱密闭环境中工作。在有限空间内,大功率电子设备生成的热量,一方面容易导致设备失效,系统崩溃;另一方面,影响操作人员的热舒适性,关系任务的执行效率。因此,在总体设计的方案阶段,通过计算机仿真模拟出舱内的热环境,预先考量相关指标是否满足要求,可以保证系统的整体功效,避免工程实施后出现较大问题。

二、方舱环境参数

1.工程技术基本条件

假定方舱内部空间温度场分布均匀,即舱内各点空气等温,方舱内壁表面温度等温,且与舱内空气温度一致;

假定方舱四周壁传热均匀,顶、底及四周壁导热系数一致;

假定方舱外表面温度均匀,方舱外表面温度与周围大气一致。

2.方舱主要参数

本文按照大板方舱进行分析计算,已知大板方舱舱体总导热系数为1.5W/(㎡×℃)

舱内环境温度:T1=25℃(按GB5701-85,适宜温度24~28℃)

舱外环境温度:T2=50℃

方舱内外温差:ΔT=T1-T2=25℃

三、方舱热负荷计算

方舱的热负荷主要有电子设备的热耗散功率,太阳辐射热,操作人员的散热,照明、排风扇等设备的热功耗,新鲜空气及门、窗、孔隙的传热等,其中电子设备的发热时舱内热负荷最主要的来源。方舱环控系统由空调、轴流风机组成。文中主要探讨初定的总体设计方案中,方舱内部热环境能否较好的满足设备通风散热,同时有利于人员的操作。热负荷的计算要按照系统工作环境要求中的最恶劣情况,确定计算中应选取的舱内外空气温差ΔT=25℃

热负荷计算公式为:

PL=P1+P2+P3+P4+P5+P6

其中PL为制冷总负荷,P1为舱体内外温差传热,P2为太阳辐射热量,P3为舱体内电子设备散热,P4为操作员人体散热,P5为空气更新,新风负荷,P6为窗口孔口缝隙等传入的热量。

各量计算公式如下:

(1)舱体内外温差传热:

P1=K×A×ΔT,其中K为传热系数,一般取K=1.5W/(㎡×℃),A为工作舱内表面积,ΔT为舱体内外空气温差。

(2)太阳辐射热量

P2=0.047λ×K×Ss×Es×As,其中λ为遮阳系数,一般为0.65,K为传热系数,Ss为被照射面积,一般取工作舱内表面积A的一半(顶,一侧面,一端面,共三面),Es为辐射强度,一般取1120W/㎡,As为吸收率,一般取0.8。

(3)舱体内电子设备散热

P3=N1+N2+......,其中N1,N2等为方舱内的各电子设备的耗散功率。

(4)操作员人体散热

P4=n*g,其中n为舱内操作人数,g为单人散热量,一般取145~152w。

(5)空气更新,新风负荷

P5=1.163×Cp×ρ×V×ΔT×10/36,其中Cp为外部空间比热,一般取1.006KJ/(Kg×℃),ρ为外部空气密度,一般取1.093kg/m3,V为方舱最大空间泄露量,ΔT为舱体内外空气温差。

(6)窗口孔口缝隙等传入的热量

P6=1.163×Cp×ρ×V×ΔT×10/36,其中Cp为外部空间比热,一般取1.006KJ/(Kg×℃),ρ为外部空气密度,一般取1.093kg/m3,V为方舱最大空间泄露量,ΔT为舱体内外空气温差。

四、方舱的布局

目前我所的方舱布局有两种形式,即有人工作区和无人工作区,有人工作区基本上属于中端控制区域,无人工作区往往是大功率发射区域。有时一个方舱内这两种模式同时存在,用一道门将这两个区域分开。

五、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高集成度的方舱任务电子信息系统,热环境的有效调节与控制在系统总体设计过程中必须予以相当重视,借助计算机仿真手段,能够为结构总体设计提供理论支撑,帮助有效地改进设计。

参考文献

[1]李琴.热仿真在电子設备结构设计中的应用[J].电子工艺技术,2006,27(3):165-167.

[2]余建祖.电子设备热设计及分析技术[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卢东晓(1970—),浙江台州人,技师,主要从事雷达整机装配工艺技术研究,曾获国家专利局专利一项。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