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03
机器人来了:关于机器人未来的五个预测
机器人在媒体眼中毁誉参半。一会儿说它们给我们打扫房屋和递送批萨,一会儿又说它们窃取我们的工作并威胁要接管我们的世界。经过一百多年科幻书籍和电视节目的渲染,机器人在科技界仍然是一个“好或不好”的争议性话题。它们要么注定会拯救地球,要么注定会摧毁世界。
但这些说法究竟有多少是真实的呢?全世界现有860多万台机器人,机器人领域也被认为是“全球增长最快的产业”,所以我们越发想知道,充斥着机器人的未来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我们应该对机器人感到害怕还是欢迎?更为重要的是,机器人究竟是什么?我们是否应该将自动真空吸尘器和自助结账系统,视为新机器人技术革命的一部分?或者它们只是不断扩张的物联网(I0T)的更多具体实例而已呢?
为了解答这些问题,e络盟对有望用于医院、商店、甚至工作场所的一些最具革命性的机器人进行了评审。通过此次评审,总结出了未来五年会变为现实的五大预测,它们给这个行业带来的核心挑战,以及谈到机器人的未来时应当重点关注的领域。
所谓“恐怖谷”是一种审美假设,即:当机器人的外形和动作与人类近似但又不完全一样时,人们的反应一般是不舒服甚至反感。所以,机器人的生产将更多地聚焦于自主机器的发展,而非较为传统的人形机器人。
虽然人类似乎永远都无法逾越恐怖谷,但实际上人形美学对于将来许多机器人项目的成功至关重要。随着机器人在各种服务和社会环境(医院、养老院等)中越来越多地取代人工,拟人化特征的需求将变得日益重要。正如社会技术学家雪莉·特克尔(Sherry Turkle)所认为的那样,“机器人的面部是一种推动因素,它鼓励我们想象机器人可以站在我们的角度考虑问题,而我们也可以站在它们的角度考虑问题。”
“逼真”机器人的需求日益增长,因此开发者必须克服恐怖谷效应,这一点将变得越来越重要。那么在如何克服恐怖谷效应方面,机器人工程师将逐渐转向半人形机器人的开发,这种机器人保留了传统机器的形式,同时也拥有非常基本的(甚至是卡通式的)人类特点。Baxter即是一个最新的例证,它是由波士顿Rethink Robotics公司新近推出的一款机器人。Baxter的身体仍然保留了相当典型的生产线手臂,然而它的界面配备了两个对于运动十分敏感的卡通眼睛。这些特点足以触及我们的“达尔文按钮”,鼓励我们与之互动,但它又不会因为过于接近人类而触发恐怖谷效应。这样的设计可能就是面向大众的机器人技术的未来。
目前,大多数面向消费者的机器人仅执行功能性的任务。从空投无人机到Roomba吸尘器,绝大多数机器人的编程纯粹是为了服务,而不是为了沟通。
我们预测,未来五年这种关系将开始发生改变,苹果Siri等个人助理应用的出现,将使消费者习惯于同设备直接说话的自然沟通方式。目前机器人产业已广泛采用这些复杂的语音识别软件,因此我们有望见证功能型机器向社交“伙伴”的快速转变。
2015年,市场上已经推出了多款社交型机器人。上个月,RoboKind推出了Milo,这种机器人伙伴旨在帮助自闭症儿童培养他们的社交技能。同样在今年,众筹网站Indiegogo募集了220万美元用于开发JIBO,它是一种自主型家庭“帮手”。
这种开发项目给人的感觉像是科幻小说,但物联网(IoT)的兴起使得消费类机器人迅速成为了现实。全世界拥有近250亿台联网设备,像JIBO这样的机器人可以与周围的各种联网设备互动,因此能够在社交环境中发挥作用。这个网络增加的设备(以及机器人)越多,这些机器就会变得越“智能”。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