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课程思政视角下微观经济学教学改革设计与实践

时间:2024-09-03

摘要:“课程思政”视角突出专业课程知识学习过程中的育人价值,把价值引领、德性教育融入专业学习环节,充分发挥各类课程的育人作用。微观经济学是一门比较成熟的社会科学课程,教学内容中包含大量“课程思政”的元素,有利于教师增强微观经济学课程的育人功能,同时,要警惕微观经济学中内涵特定的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为指导,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本文从课程思政改革背景、课程教学改革思路、教学改革内容及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构建微观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设计。

关键词:课程思政;微观经济学;教学改革

***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思想政治教育应该高校课程中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开展,建设高等教育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2]。大学教育是大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关键时期,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了大学生立德树人的主要任务,在价值引领、德性教育等育人方面往往陷入孤军奋战。因此,高校教育中其他課程应充分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结合课程特色,形成具有课程特色的思政教育资源,在知识传授的同时进行适当的价值引领,与思政课程形成协同效应[3],更好的帮助大学生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爱国情怀、树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业课程学习中融入思政教育,能够潜移默化地把教师的政治认同、价值导向融入专业课程教育当中,启发学生对专业课立德树人教育的认同、共鸣,是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

1.微观经济学融入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思路

微观经济学的教学改革和实践,首先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微观经济学中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逻辑联系和基本分析方法,然后要让学生了解微观经济学对我国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的借鉴作用,教学过程中结合丰富的当代中国经济实践进行分析,融入爱国元素和立德树人的思政内容,使学生清楚当代中国在改革开放中取得的伟大成就,中国人艰苦奋斗和平发展的精神,融入中国人的家、国、天下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国家荣誉感和文化自信。

1.1深入挖掘课程特色思政教育素材

微观经济学是一门比较成熟的社会科学课程,逻辑框架比较严密,知识体系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教学内容中包含大量“课程思政”的元素,通过课堂讲授微观经济学运行原理的同时适当融入对价值观、德性教育等方面内容。同时要注意挖掘更多的思政教育资源,从而在整个知识框架上、在细节上都能融入思政教育素材,全方位发挥好立德树人育人价值[4]。

1.2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微观经济学知识体系背景基本都是源于西方国家经济发展的实践积累,与我国的经济环境、经济现状有很大区别,容易造成理论认识和实践应用上的背离。因此微观经济学的原理要用实践加以检验,找出差别和原因,分析和思考微观经济学如何应用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实践当中。

1.3结合当代中国经济实践案例进行比较分析

当代中国经济蕴含丰富的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现实案例,是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经济现象。学生在学习微观经济学传统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事实、统计数据和政策文献,加强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注重拓展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完善学生们活用经济学思想理解、分析问题的视角、观点、方法,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同时,通过对当代中国经济伟大成就的了解和分析,增强学生的国家荣誉感、国家建设使命感和文化自信。

1.4警惕微观经济学中内涵特定的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

社会科学很难避免映射不同社会背景下的价值取向,微观经济学虽然借助大量数学逻辑来证明其客观性和科学性[5],但还是不可避免的微观经济学中内涵特定的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经济学教学中应使学生认识到经济学的阶级性,经济学代表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价值观,维护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如其研究主体是作为特定意识形态生产者的新自由主义奉行者,个人主义的“经济人”假定隐含着意识形态偏见,警惕微观经济学中内涵特定的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对微观经济学的借鉴和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微观经济学融入课程思政教学内容改革

微观经济学课程内容主要有:需求理论、供给理论、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理论、生产者理论、成本理论、市场结构理论、要素市场理论、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等。对微观经济学融入课程思政教学内容改革可以从以下一些方面入手:

微观经济学中的“理性人”基本假设和人有“利己主义倾向”的探讨。 “理性人”基本假设有它分析经济现象的合理性和解释人的行为活动的局限性,当出现“非理性行为”的矛盾时,可以融入价值观教育,点明价值引领对人的行为的影响,突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正向引导的作用。通过显性的学习、思辨、反馈、融合等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内涵逐步融入个人价值观并不断固化。

均衡价格理论。通过分析微观市场主体的行为规律,让学生逐步认识到中国政府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各项政策的理论依据,学会分析中国政府经济体制改革下单个市场、单个厂商和单个家庭的微观决策行为。以市场供求理论为融入点,分析当前各个领域的供求现状,使学生深刻领会当前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义,树立全局意识。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中,不在是供不应求的矛盾,而是较多领域供给需求结构性失衡的矛盾。供给侧改革是国家调整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转型高质量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国家经济发展工作的重点。

消费者行为理论。分析边际理论的应用,研究假设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的数量可能产生的效用及其对决策的影响,边际理论是解决客观实际问题的有效手段,学会边际分析理论,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事件的轻重缓急,理性衡量事件的利弊关系,合理安排和处置大学生活中学习、生活、考研、就业等各方面事务。对于效用理论的应用,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提出了有趣的经济学幸福方程式,幸福感=效用/欲望,此环节可以融入幸福观、价值观教育。

生产者理论和成本理论。生产者理论和成本理论是研究生产资源稀缺性和生产资源有效配置的知识点,生产者理论阐述了既定投入下的产量最优问题,成本理论研究了既定产量下成本最小的问题。该章节知识点可以通过融入稀缺资源和时间成本的相关案例,大学生应该珍惜时间,合理安排利用时间,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还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成本理论分析各种选择问题,提高选择的有效性。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就业选择、职业选择和恋爱选择。

要素市场理论。结合要素市场理论的教学,强调劳动、土地、资本在生产要素中的重要性,树立以人为本、节约保护稀缺資源、合理开发利用土地的发展理念。

市场结构理论。通过分析市场结构的各种类型和各类市场的优缺点,融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介绍,介绍计划价格体制向市场价格体制转变的过程,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分析和比较,融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和优势,当代中国的经济成绩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系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把传统西方经济理论内容与中国经济现实相结合,可以增强理论学习的时代感,使学生感受到国家的大政方针,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市场失灵是指市场经济中的公共产品、外部性、不完全信息、垄断等现象,是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必然结果,需要政府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以减少市场失灵带来负面影响。这为国家的微观经济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国家微观经济政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各项措施。

3.微观经济学融入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改革

微观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改革难点在于如何在微观经济学理论中融入思政内容、德育元素,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释经济学理论。要使课堂成为思政教育的有效载体,教学方法必须注重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微观经济学思政教学改革中,要熟练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还要广泛借鉴对分课堂、翻转课堂、雨课堂等新型教学方法,课前布置预习内容,学生提炼核心内容和问题,同时查找相关资料扩充阅读;课上充分运用多媒体、雨课堂等现代化教学工具,插入相关视频和案例,开展情景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后布置作业,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同时推荐相关补充阅读资料。促进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倡导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实现学生学习认知、态度、行为上的认同。实践证明,在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可使学生在提高专业素养、德性教育等方面获得深刻教育,达到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晓丽,邓映婕.***强国战略视域下的中国教育:性质、定位、风格[J].现代教育管理,2020,05): 1-6.

[2]董杰.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突出要点分析——***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学习体会 [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06):126-9.

[3]于晗,沙秀娟.“经济学概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J].教育教学论坛,2020,20):106-7.

[4]储丽琴,孟飞.《微观经济学》课程思政改革路径研究 [J].时代经贸,2019,34):102-3.

[5]朱富强.经济学科的价值取向与现代主流经济学的意识形态 [J].当代经济研究,2017,05):37-49+2+97.

作者简介:曾世华(1982.11-),男,汉族,江西抚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物流经济学、区域经济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