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03
杨洋 姚丹
1.我国大学生社会支持的发展现状以及压力现状
1.1社会支持简述
社会支持是指社会网络运用一定的物质和精神手段,对社会各个群体进行帮助的行为的总和。通过社会支持,个人得以维持社会身份并且获得情绪、物质、服务、信息支持与新的社会接触。社会支持无所不在,但正因如此,反而让更多的人忽视了它的重要性。于大学生而言,其对其压力的影响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1.2社会支持的分类以及社会完善程度
社会支持并不是来自单一的某个人或者某件事的支持。社会支持是各种关系相互交错的系统。通常分为学校及社会支持系统、家庭支持系统和同伴支持系统。
家庭支持系统是一个以爱为媒介,给予单独或者少数个体,自发而成的支持系统。但由于社会存在对家庭支持系统过度放心与信任的情况,社会整体对家庭支持系统缺乏监管,存在部分家庭支持系统不到位或者严重缺乏的情况。
学校以及社会支持系统在维护大学生的物质、生活结构完整性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却缺乏对个人精神的影响力,有着被动接受性。社会支持系统虽时时保护着我们,但总会让人感到透明空洞。而同伴支持系统,是一种由学生自主去创造的支持系统,散乱又非管理式,极具不稳定性,但又是学生精神支持的最主要来源。
1.3对造成大学生的压力现状来源分析
现阶段当代大学生的压力来自于各个方面,在校内存在学习压力大、交往复杂、教学形式转变、人际交流的缺失等压力问题。在外也可能存在就业,经济条件等压力。大学学习的不仅仅有专业知识,更有社会知识,在高强度学习中缺乏交流有时也是造成压力的主要原因。
2.关于社会支持所能发挥的效应的探讨
2.1我国大学生对社会支持的了解以及认可程度
我国大学生对社会支持普遍存在不了解的情况,存在身处社会支持体系中而不自知,拥有社会支持系统而不知用,想用社会支持系统也不知如何用的情况。但与此同时,多数了解社会支持的大学生都承认社会支持对个人身心发展以及大学生压力的影响存在着普遍性效果。
2.2社會支持对压力缓解的有效性
从物质上对大学生压力起缓解作用。物质支持是指对大学生直接提供物质或者具体服务的支持。它可改善生活,减轻现实压力。这对于部分家庭贫困的大学生而言,从实质上缓冲了来自现实的压力,解决了财务危机。这对大学生的心理有正面影响。大学生能够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支持,从而减缓压力。
从精神上对大学生压力起缓解作用。精神上的支持往往来自于感知,而非实物。是一种个人的精神被理解、被尊重、被支持的过程。这种支持往往是来自与同伴支持系统或者家庭支持系统。在这些系统里,存在心对心的交流,是一种陪伴性的支持。在这各种活动、交流中,情绪得以释放,心声得以倾听,悲喜得以分享,无形中缓解了难以释放的心理压力。相比于物质生活,当代大学生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匮乏。大学中的走班式教学,导致学生交流缺乏,各自独行独往,常易导致心理疾病。此时同伴、家庭或学校,乃至社会,应及时给予一定的社会支持,给予学生安全感以及归属感,减轻大学生的压力。
2.3社会支持变化与大学生压力改变的联系
社会支持与大学生的压力的改变相互影响。如果获得越多的社会支持,那么他应对各种压力的能力也就越大。能够承受的压力越大,才能够更加勇敢的去追求更多的社会支持。大学生感受到的社会支持越多,就如为大学生的内心穿上了一身盔甲,才会有更大的信心去面对困难,无坚不摧。而缺乏社会支持的人,往往会在不经意间产生孤独感,内心的信念便开始被来自生活的压力腐蚀,而此时社会支持却又迟迟没有跟上脚步。循环往复间,对大学生的压力产生更加负面的影响。
3.当今的社会支持的不完善性以及改进
3.1社会支持的不完善性
现今大学生抑郁等心理疾病逐年增加。心理压力大、扭曲等情况屡见不鲜。且当代大学生对社会支持缺乏了解,不能够及时寻求到有效的社会帮助,往往导致心理压力愈演愈烈,小病变大病。
当代大学生大多不愿意主动寻求社会帮助。对社会支持系统存在不了解、不信任的情况。这主要源于学校和社会支持系统是单方面的支持系统,没有交流的过程,且总是注重物质上支持而缺乏精神支持,在给予衣食无忧的同时却忽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让学生因为自卑或者种种其他的原因不愿意寻求社会支持,或者不知道如何向正确的对象寻求帮助。
高校对大学生的教育教学缺乏必要的信息支持与社会接轨性。学生在大学中多为学习书本知识且多而不精的状态,缺少对社会信息必要的了解,与人才需求市场接轨性弱。
社会支持中总是存在卖惨求助的现象,学生在寻求社会支持的时候,总是需要复述自己所遭受到的痛苦,二次揭开伤疤,造成对大学生的身心造成二次伤害,这让部分学生不愿主动寻求社会帮助。
3.2社会支持的改进
同伴、家庭学校都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赞赏、支持与鼓励,开展讲坛、提供学生寻求社会支持的平台,引导大学生正确寻求社会支持、正确选择求助对象。同时展开对大学生的心理教育,引导学生自主寻求社会支持,增加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的能力,走出困境,将压力转换为动力,提高其情感体验和生活满意程度。
学校应该注重大学生成长规划,了解他们的焦虑与压力原因,不局限于书本知识,努力做到与社会接轨,为大学生提供必要的信息与平台支持。注重对大学生目标和价值的培养,让学有所成,学有所获,培养自信,减少就业焦虑。
在对大学生提供必要的社会支持时,应考虑大学生心理状态,避免造成二次伤害。大学生在面临问题时,可能因为自卑或者内疚、胆小等等原因而拒绝主动寻求社会帮助,而此时如果强制给予所谓社会支持的时候,可能反而会起到负面效果。给予社会支持时,应该考虑到被支持者的心理情绪、用温柔与包容心去接待他们,让其能够更加的敞开心扉,减缓压力,避免二次伤害。
参考文献:
[1]高校贫困大学生自卑心理问题的社会工作介入报告 王楚涵-《长春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16
[2]宫颈癌住院化疗患者抑郁状况与社会支持的调查研究 张宇靖;辛志泳;马媛媛 《中国妇幼保健》- 2016
[3]城市弱势群体与体育健身的社会支持常娟李波 - 《体育科学研究》- 2005
[4]大学图书馆开展阅读治疗的实践 李枞-《山西科技》-2005
作者简介:
杨洋(2001-),女,汉族,重庆人,学生,本科。
姚丹(1999-),女,汉族,重庆人,学生,本科。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