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企业与银行股权联姻的“亲家效应”

时间:2024-04-24

谭文浩 赵西英

【摘 要】 在银行主导的金融市场中,良好的银企关系对于企业获得资金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央行信贷政策的调整,对房地产、传统能源产业及重工行业的融资活动产生较大冲击。因此,对于融资通道受阻的企业而言,如何化解融资困境成为备受关注的命题。文章从政治联姻角度,考察持股银行对信贷资源获得的影响状况。利用持股银行与信贷资金的关联数据,研究发现,随着信贷政策的不确定性增强,越来越多的企业利用持股银行来获得良好的银企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持有金融机构5%以上股权的企业获得了更多的长期贷款。在外部金融政策存在较多不确定性的背景下,依托持股金融机构的股权联姻,对于企业获得经营所需的资金是较好的融资策略。

【关键词】 信贷政策; 银企关系; 股权联姻; 银行信贷

【中图分类号】 F83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9)18-0121-04

引 言

当前,随着央行对资金信贷规模的收缩,企业普遍面临不同程度的资金压力。浙江温州的民营企业互保债务危机事件以及江苏射阳农商银行的挤兑事件①,再次证明了非正规融资渠道存在巨大财务风险。在央行提供的信贷资源有限的背景下,大多数企业的融资渠道非常狭窄,主要是通过银行来获得维持正常运营所需的资金[ 1 ]。然而,当今的银行业所面临的压力也是相当大的,诸如业绩考核、巴塞尔协议II的评估等。企业若要通过银行来获得运营资金,需要提供的材料越来越多,条件越来越严格,往往还申请不到预期的贷款额度[ 2 ]。那么对于一般的企业,尤其是在市场中并不占优势的企业而言,真的只能望“贷”兴叹了吗?其实不然,研究发现,企业若是能够与银行通过参股形式建立起股权联姻,则是可以有效改善融资环境的。

一、由“政治联姻”所想到的

中国历来存在“政治联姻”以取得政治稳定,诸如昭君出塞的故事家喻户晓。这种联姻方式的核心在于,通过联姻建立起两国之间的亲缘关系,从而有利于互利合作,实现政治安定。当前中国金融市场化程度还相对较低,因而银行信贷资源配置上存在明显的“人情贷”[ 3-4 ]。从这个程度上而言,大型企业集团往往会获得相对较多的银行贷款。相比之下,中小型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规模要比大型企业少很多,在金融市场处于“边缘人”状态[ 5-6 ]。若企业能够从“政治联姻”中得到启示,将联姻用到银行贷款获取上将是一个较好的投融资平衡的财务方案。之所以产生“金融联姻”的思路,是基于任何企业都应当满足股东的利益诉求[ 7 ]。企业通过參股银行机构成为银行的股东,那么企业自然就与银行拉近了关系,从门外的“陌生人”转变为门内的“一家人”。既然通过股权联姻成立“亲家”,自然在银行贷款项目上总能享受“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待遇。按照逻辑这样讲是行的通的,但实践中是否支持该假设呢?接下来,本文用客观事实来验证上述假设。

二、1/5的上市公司参股非上市银行

笔者根据Wind金融数据终端显示的数据,对数据进行了汇总。截至2017年底,已有771家上市公司持有非上市银行的股权,超过1/5的上市公司参与到银行股权联姻的行动中②。这一数据还在进一步增长,足见一部分上市公司已经尝到了“亲家待遇”的利益。在Wind数据库中还显示,爱建股份、罗牛山、方圆支承、新湖中宝等上市公司均持有5家以上银行的股权。即使大家认为“不差钱”的中国建筑、中国中铁、中国中冶等这些“国字号”大型央企,对银行的股权投资也均在7家以上。这些数据表明企业若能够参与到银行的经营活动中,成为可以参加“家庭会议”的一员,将会得到较多益处。

从数据显示来看,企业对银行的股权投资比重还相对较小,主要是因为银行的股本较大。然而,这并不影响企业参与银行的股权投资。表1的数据是笔者对企业持有银行5%以上股份所做的统计③。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持股5%以上的上市公司只有40家,而在2017年这一数字达到267家。这里值的一提的是,还有大量上市公司参股证券、保险、信托以及财务公司④,对这些金融机构的参股也会对上市公司解决资金问题提供较多帮助。2003年,深圳振业集团参股深圳能源财务公司21%的股份,这实际上为振业集团提供了强劲的资金运作平台。财务公司从性质上而言,本身就具有银行信贷的能力,只不过服务对象特定化而已。值得一提的是,最近非常热门的民营银行试点话题,本质上也是企业投资金融领域为企业整体扩张提供资金保障。例如,民营银行的发起人之一正泰电器已经在杭州银行参股⑤。在当期金融市场改革的推进期,国家大力提倡民间资本进入到地方性尤其是农村金融市场改革中,集中民间闲散资金,注入到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中[ 8-9 ]。在这个政策背景下,企业若能够赶上这趟金融改革“快车”,必将在金额市场改革中分得一份不错的“改革红利”。

三、参股获得了更多的银行贷款

参股银行,使得企业与银行的关系变得更加“亲密”。这里再回到“政治联姻”这个话题上,“政治联姻”不是无政治利益的联姻,是需要获得政治回报的。同样的,企业参股银行也是有“预谋”的。表2的数据显示,参股银行5%以上的企业与其对照组相比,获得的长期贷款明显高于非参股企业。由此,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参股银行企业的真实“企图”了,实际上就是为了获取长期投资所需的长期贷款。参股企业比非参股企业获得银行的长期贷款平均要高出3个百分点,若考虑上市公司资产规模较大的情形,则参股银行可以获得的长期贷款相当可观。这进一步说明,参股银行确实能够为企业的投资和运转提供有效的资金支持。同时,银行贷款规模越大,给定的利率优惠幅度也就相应越大。

利用股权投资与银行结为“亲家”,企业不但能够得到更多的银行贷款,而且还可能获得较低的利息费用。考虑到银行授信,通常会采取抵押和担保,这主要是由于借贷双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10-12 ]。企业通过参股银行,彼此之间早已“熟门熟路”,自然对这些条件也放宽了不少,因而又能加快资金的周转,提高资产运营效率。既有文献的研究表明,即使银行有一整套风险评估体系,在基于诸如政治关联的“裙带”下,这些都可能成为摆设,不过走个过场而已[ 13-14 ]。就资产抵押类型的贷款而言,资产抵押的历史信息以及资产评估价值的审核都被“形式化”了。因此,不难看出利用股权投资,企业能够与银行间建立起亲密的“家庭氛围”。特别对于在金融市场中受到“歧视”的企业,利用股权联姻是与银行“套近乎”较为有利的方式之一。在中国这个讲究关系的环境中,人们对待“外人”和“家人”的态度是存在差异的[ 15-16 ]。因此,企业需要通过股权联姻与银行成为“家人”,从而获得融资便利。

由此可见,企业参股银行能够有效增强银企关系,获得企业运营中所需的资金。企业参股银行,或是银行参股企业,在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都有类似的运作。银行与企业互相持股,能够有效降低企业与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17 ]。同时,通过股权联姻也能够有效对企业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了解企业正常的生产运营以及对资金的需求状况。从一定程度上而言,利用参股银行的股权联姻,是银行与企业实现双赢的一种有效路径。在当前中国经济结构转型、金融领域深化改革进程下,企业应当充分利用当前利好的政策优势,参股银行业尤其是上市银行,不失为一种化解资金短缺的捷径。

四、参股银行可选择的途径与方式

在当前银行业改革的利好时期,如果能够选择较好的方式参股银行,则是一个实现产融结合的较好机会。那么,对于企业而言,到底应该选择哪些方式来进入银行业呢?这可能也是大多数企业财务总监们所急需得到的答案。就目前银监会的管制政策来看,主要可从以下方式来加以选择。

(一)通过二级市场购买上市银行股份

根据Wind金融数据库统计,截至2017年底,中国银行业已有31家银行在沪深两个证券交易所上市。另外,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已经在香港联合证券交易所上市。银行整体上市给企业参股银行机构提供了有利的投资渠道,通过在二级市场买入银行股份成为上市银行的股东。这里值得提醒的是,根据上市公司股东规则,只有持有上市公司5%以上股份的股东,才有资格参与公司事项的讨论与决策。换句话说,就是必须持有上市银行5%以上的股份,企业才有资格与银行做“亲家”,才能与银行“讨价还价”。当然,对于一般企业而言,银行机构5%股份是相当巨大的一笔投资,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需要单独投资这个项目,可以采取投资联合体的形式。例如,可以同地区或具有正常业务往来的企业协作体之间形成股权联合,从而以投资联合体的形式来增持银行机构的股份,实现以股权投资获取银行贷款的目的。

(二)参股城市商业银行重组改造

当前,城市商业银行的重组改造正在持续进行中,这同样给企业参股银行提供了有利的投资机会。一般而言城市商业银行是企业正常获取贷款的主要渠道[ 18 ]。基于业务上的联系和资金的需求,参股商业银行或许是企业首选的投资渠道。基于以往的业务联系,企业与银行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前期基础,同时商业银行采取股份制方式,给企业参股银行提供了合法的途径。在实践中,企业可以选择与自身业务往来较为密切的、获得银行贷款较多的银行机构作为投资对象,并且尽可能地增加投资的股份数额。同时,为了分散投资份额和贷款来源,也可以同时参与多家城市商业银行的股份化改造。当然,针对目前农村信用社的重组改造,也应当加以考虑,可以适当增加股权投资份额,以备未来为下属企业的贷款寻找有效的资金来源。

(三)联合发起设立民营银行

民营银行作为当前炙手可热的热门投资项目,如果企业资金储备允许,不妨重点关注一下。根据银监会的要求,民营银行的设立必须由两个股东发起。因此,对于资金需求较大的企业而言,尤其是资金密集型行业的企业集团而言,联合其他企业共同发起设立民营银行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民营银行的设立可以采取多元主体设立,也可以采取日本企业常用的产业集团内部银行,利用这种产业集聚的中心银行模式,能够有效缓解产业发展资金缺口[ 19-20 ]。如果企业的资金实力有限,那么参股民营银行则是一个不错的进入金融业的渠道。相比之下,一般企业进入民营银行的壁垒比进入国有银行要少很多。同时,未来从民营银行获得贷款的规模和利率也会相当可观。

(四)参与产权交易市场股权转让与置换

借助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企业参股银行业现在还可以通过产权交易市场,最为典型的就是现在的新三板股份转让系统。通过产权交易市场,企业也可以参与到银行业并购活动中。利用产权交易市场获得银行业的股权份额,可以进入到银行机构的投资和营运决策中去。当然,目前产权交易市场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这就要求企业能够利用自身的资源和信息途径获得及时准确的股权转让信息。

总体而言,企业若想要参与到银行股权中,途径还是比较多的。利用股权联姻,能够有效缓解融资问题。对于资金需求强烈的企业,应当充分尝试这种“亲家效应”。

五、结束语

当前,中国金融市场化改革仍在推進中,应当清晰地看到,金融市场化进程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更为重要的是,在新兴市场国家中很难避免“人情账”。因此,对于企业而言,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亲家”关系具有重要现实价值。本文的研究为企业在外部信贷资源整体受到调控的背景下,优化融资策略提供了一条现实可行的路径。尤其对那些在融资渠道相对缺乏以及融资成本较高的企业,利用累积式的股权投资,从长久来看会收到较为可观的“亲家效应”。因此,对于融资渠道上存在“梗阻”的企业,不妨在金融市场改革进程中参与这种类型的“长线投资”,在信贷资源分配中获得“一杯羹”。●

【参考文献】

[1] ALLEN F, QIAN J, QIAN M.Law,finance, 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5(77):57-116.

[2] 陈学胜,张建波,董文龙.资本市场开放降低了企业融资约束吗?——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证券市场导报,2012(11):32-38.

[3] BATES T W,KAHLE K M,STULZ R M.Why do US firms hold so much more cash than they used to?[J].Journal of Finance,2009(64):1985-2021.

[4] 孙刚.金融生态环境、股价波动同步性与上市企业融资约束[J].证券市场导报,2011(1):49-55.

[5] BRANDT L, LI H. Bank discrimination in transition economies:ideology,information or incentives?[J].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2003(31):387-413.

[6] MAURER N,HABER S.Related lending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evidence from mexico[J]. 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2007(67):551-581.

[7] CLAESSENS S, FEIJEND E, LAEVENA L.Political connections and preferentialaccess to finance:the role of campaign contributions [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8,88(3):554-580.

[8] 范从来,盛天翔,王宇伟.信贷量经济效应的期限结构研究[J].经济研究,2012(1):80-91.

[9] 王立彦,刘应文.创业板公司上市前的债务融资模式研究[J].证券市场导报,2013(5):9-15.

[10] BAE K, KANG J, LIM C.The value of durable bank relationships:evidence from korean banking shocks[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2(64):181-214.

[11] GE Y,QIU J. Financial development,bank discrimination and trade credit[J].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2007(31):513-530.

[12] 李科,徐龙炳.融资约束、债务能力与公司业绩[J].经济研究,2011(5):61-73.

[13] CULL R,XU L C.Who gets credit?The behavior of bureaucrats and state banks in allocating credit to chinese state-owned enterprises[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2003(71):533-559.

[14] GROH A P,GOTTSCHALG O.The effect of leverage on the cost of capital of US buyouts[J].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2011(35):2099-2110.

[15] ZHOU W B.Bank financing in China's private sector:the payoffs of political capital [J].World Development,2009(37):787-799.

[16] 張健华,王鹏.银行风险、贷款规模与法律保护水平[J].经济研究,2012(5):18-30.

[17] 李连发,辛晓岱.银行信贷、经济周期与货币政策调控:1984—2011年[J].经济研究,2012(3):102-114.

[18] 余明桂,潘红波.金融发展、商业信用与产品市场竞争[J].管理世界,2010(8):117-129.

[19] 张杰.民营经济的金融困境与融资次序[J].经济研究,2000(4):3-10.

[20] 祝继高,陆正飞.货币政策、企业成长与现金持有水平变化[J].管理世界,2009(3):152-158.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