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媒介生态视域下公共议题的媒介呈现与传播

时间:2024-09-03

袁丽娜

摘要:本文立足媒介生态视角,对不同媒介平台在公共议题的形成、内容生产、媒介呈现方面进行分析,指出公共议题传播中应以媒介深度融合为抓手,注重不同媒介平台的协同合作、把握关键节点,增强传播效果。

关键词:媒介生态;公共议题;媒介呈现

1.媒介生态视域下公共议题的形成

在媒介融合发展不断深化的进程中,我国媒介生态的构成要素日益丰富和多元化,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移动媒体占据了媒介生态中重要的生态位,网络空间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不断增加。媒介生态注重对媒介内部要素以及媒介与人、社会之间关系考察,媒介成为人与人、人与社会的连接点。随着媒介形态的日新月异,以社交媒体、移动媒体为代表的新兴媒体促成了媒介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嵌入度,不仅拓宽了公众获取信息的渠道,而且增加了公众参与社会事务的话语权。因此,越来越多的传统媒体向网络空间进行布局,以期将其在信息、资讯内容生产层面的专业性、系统性、权威性等优势延续至新媒体领域。

公共议题是大众传媒在对社会各领域事件进行报道过程中,通过赋予不同优先顺序、显著性等方式凸显的议题。公众议题的形成过程中,大众传媒对公众的社会环境认知具有重要影响,将人们的注意力引导到特定的公共事件或问题上,影响人们对事件及其重要性的判断。德国哲学家和社会学家哈贝马斯认为在公共领域,公众拥有对公共事务自由发表意见、交流观点与看法的空间。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则考虑到公众在信息消费中的个体差异性和多样性,将大众传媒产生的认知层面的传播效果进一步深入,为社会公众参与公共议题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也提升了公眾参与公共议题的意愿。同时,以5G技术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支持下,信息传播速度得到极大提升,公共议题的形成、公众的意见表达、社会共识的传播一系列过程的时间进一步缩短。

2.公共议题的内容生产与媒介呈现

在信息接收和信息消费过程中,公众获取信息的渠道从以传统媒体为主,逐渐转向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并重,特别是在传统媒体转型深耕新媒体领域后,公众通过网络空间进行信息消费的趋向更加明显。据2020年9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40亿,手机网民规模达9.32亿,我国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2%,使用台式电脑上网、笔记本电脑上网、平板电脑上网的比例分别为37.3%、31.8%和27.5%。我国网络视频(含短视频)用户规模达8.88亿,占网民整体的94.5%,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为8.18亿,占网民整体的87%。从中可以看出,以手机媒体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公众信息消费的主要渠道,其中短视频的蓬勃兴起体现了信息表达与传播方式的变革,代表了公众信息内容选择的新方式。

在媒介生态视域下,以内容资源为纽带的传统媒体、社交媒体、移动媒体的边界趋于泛化。作为满足公众不同场景下信息消费需求的平台,相互间的关联更为紧密,体现在公众议题的内容生产中,短视频平台与专业媒体平台的信息共享增多。其一,传统媒体作为专业媒体平台拥有雄厚的信息加工能力、软硬件设备和人力资源,将自有内容资源进行多种形式的整合,并在短视频平台设立账号,以有较高影响力的媒体、节目、主持人为主体,对节目资源进行拆分、聚合,利用短视频平台进行内容分发,不仅可以实现信息的跨平台交互,而且有利于公共议题的扩散、传播。其二,短视频平台汇聚了大量的内容生产主体,其中不乏众多非专业的生产者。与传统媒体相较而言,短视频平台的内容生产者构成更为复杂、多元化,内容生产更侧重碎片化,内容素材种类更加丰富、多样,涉及人们生活、工作、学习的诸多方面,其中不乏可成为公共议题的内容。专业媒体则可以从中筛选优质内容进行二次加工、编辑制作成为新的媒体内容依托大众传媒平台进行传播,以此增加公共议题内容呈现的多角度、表达的差异性、新颖性、创新性。

3.公共议题的传播与扩散

在美国学者罗杰斯提出的“N级传播”模式中,大众传播的过程可以分为作为信息传递过程的“信息流”和作为效果或影响产生与波及过程的“影响流”。对于公共议题的传播与扩散过程,一方面,应注重公共议题传播中不同媒介平台的协同合作。在信息供给极大丰富、快速增长的信息社会,信息过剩使得注意力资源成为稀缺资源。公共议题广泛扩散过程中重要的环节之一是发挥不同媒介平台的合力,将多渠道内容分发平台形成传播矩阵,以协同合作促成公共议题的高效传播,并获得公众的关注。

同时,在不同场合、不同地点,媒介使用越便捷越容易获得公众的注意力。公共议题传播中应强化信息传达的情景化,发挥移动媒体在塑造场景中的优势,注重用户的信息消费体验。顺应当下公众媒介接触习惯和行为的需求导向。如短视频平台上内容的碎片化、事件呈现的及时化、内容元素的视觉化使其更易于满足公众的心理感知,实现“事件—场景—人”的匹配。

另一方面,把握公共议题传播中的关键节点。美国传播学家M.E.麦库姆斯和D.L.肖的“议程设置功能”理论,阐述了大众传媒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确认了媒介议程与受众议程之间存在的因果关联,并且指出了不同媒体在议程设置中的不同特点。如今,公共议题的传播中融入了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合力,传播主体更为分散,话题传播速度加快。确保信息的真实、顺畅流通,引导公众理性话语表达、把握议题走向、形成主流合意成为公众议题传播中的关键环节。其中,网络空间作为公众获取公共议题的重要信息渠道,也是公众关注公共议题进程,参与公共议题话题讨论,表达话语权的渠道,更应该强化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对公共议题传播中舆情监管的时效性。

参考文献:

[1]邵培仁.媒介生态学:媒介作为绿色生态的研究[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

[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二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3]黄楚新 张萌.新媒体语境下公共议题的“满意解”:社会价值与个人需求的耦合[J].出版参考,2019年1月

[4]李晓云.网络参与背景下公共议题的特性与价值呈现[J].青年记者,2019年3月

本文系唐山市社科联课题《媒介生态视域下公共议题的媒介呈现与传播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TSSKL2020-059。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