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背景下农合机构转换经营机制的若干思考

时间:2024-09-03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重大命题,并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专题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并作出决定。

金融是经济的核心,乃国之命脉,承载着国家管理经济活动的职能,是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合机构(农商行、农信社)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一员,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背景下,应切实转换经营机制,适应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以服务实体经济、乡村振兴战略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好地发挥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作用。

1.转换经营机制是适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1.1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金融机构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金融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而健全振兴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2019年1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推进农村商业银行坚守定位强化治理提升金融服务能力的意见》(5号文),要求農商行原则上机构不出县(区)、业务不跨县(区),并通过监测指标的定量评价和监管措施的硬性约束,对农商行的经营定位进行纠偏,要求机构回归主业,各项贷款余额比重要高于50%。今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长30%以上”,大行业务下沉成为新常态。由于县域增量客户数量有限,各银行当前更多是在存量优质客户上的争夺,这对农合机构而言,县域金融同业竞争陡然剧增,农合机构必须通过转机制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和能力,发挥好法人机构的比较优势。

1.2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然要求银行监管现代化。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金融发展面临更为复杂的环境和更多挑战,金融风险凸显引发监管趋严。监管部门近年来组织开展的 “三三四十”检查、深化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巩固治乱象成果,促进合规建设”等行动,强监管、严处罚成为新常态。这表明,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背景下,银行监管现代化不断朝着“守法合规”目标发展,并通过银行监管、行业管理等路径传导到监管对象,因此农合机构务必转换经营机制,改变粗放发展方式,适应监管新要求。

1.3乡村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导致农村金融竞争市场发生改变。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近年来,不少县域以“三个重心下移”(基层党组织建设、村民自治和农村公共服务重心下移)和“三个整合”(农村的土地资源、涉农资金和服务平台整合)为着力点,大力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农村综合改革增强了农村活力,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更加追求效率、效益,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释放出改革红利,同时也吸引了大型国有银行、民营银行、股份制银行以物理网点或“互联网+”信息科技的方式进驻农村基层,抢滩农村金融市场,乡镇金融竞争环境正由“仅农商行一家,别无分店”向多类金融机构并存转变。

2.农合机构转换经营机制的思路和推进路径

置身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历史语境,身处激烈的金融竞争环境,面对强监管、严处罚的金融监管,面对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错综复杂形势,农合机构应心存忧患,远虑长谋,方不致触礁搁浅,改革再出发,自我革命,方不致沉沦倾覆。

2.1加强党的领导。东西南北中,党政军民学,党是领导一切的。农合机构是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吸收了公众存款,是公众性企业,属于高风险行业,经营不善会导致社会动乱、影响政治稳定。为此,要把发挥党的核心领导作用和建立现代银行制度有机统一起来,打造“政治过硬的党委会、工作到位的股东大会、勤勉尽责的董事会、担当负责的经营班子、监督有效的监事会”农合机构公司治理体系。

2.2坚持支农支小定位。“定位”是解决为哪个群体服务、服务哪些内容、怎样服务的问题。由于体量小、身处农村地区,农合机构要坚持零售银行的定位,充分发挥点多、面广、人熟的机构优势,深耕零售业务,做大普惠金融,确保零售类贷款与公司类贷款比例处于合理区间;坚持本土银行的定位,绝大部分信贷资源要投放在本地,大力支持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为当地人民提供最灵活、最高效、最便捷的金融服务;坚持农村银行的定位,以服务实体经济、乡村振兴战略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支农支小、做土做实,服务国家战略。

2.3健全决策机制。农合机构属于一级法人机构,决策链条短、反应迅速,能够根据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创新金融产品,按照市场化原则开展经营。但是,不少农合机构存在“官僚机构病”,如不少管理流于形式,部门、条线利益制度化等等。要不断优化组织管理架构,坚持扁平化与专业化相结合、业务上收与业务下沉相结合,形成动态调整机制和灵活高效的管理模式,打通条线、层级、业务之间的壁垒,持续保障经营管理高质量、高效率。

2.4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商业银行也是企业,商场如战场,企业的本质就是要赢。企业赢了,员工的收入才能保障,股东才会有回报,企业赢了才有机会多为国家纳税,多尽企业社会责任。因此,分配导向和用人导向上要提倡多劳多得,多绩多得,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选用干部要坚持农商行事业为上,做到以事择人、依岗选人、人岗相适,使农商行事业在优秀干部推动下兴旺发达,让干部在推动农商行事业发展中健康成长;建立科学合理的员工等级序列管理,拓宽员工职业发展通道。积极构建与转换经营机制相适应的企业文化建设体系。

2.5加强数字化转型。借助省级联社科技力量,引入“线上化”、“移动化”技术,大力推进关键业务和内部管理端到端流程再造,构建多元化协同工作机制,将科技进一步融入农村金融业务,重塑服务与管理模式。高度重视自身沉淀的数据资产,加快信息管理及数据分析技术应用,力争让数据挖掘与分析在业务营销、客户服务、风险管理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创造更大的价值。虚心向同业学,跨业学,学习成功企业在经营管理、产品营销、客户服务等多方面的经验。

2.6发扬主动营销精神。要打造从高层到一线、前中后台协同的主动营销机制。高管定位就是首席客户经理,既要当指挥员,又要当战斗员,冲锋在前。总行中后台部门不是机关,要为前台提供服务、指导,并根据前台反馈的市场和客户的需要,自觉完善产品、简化流程,源源不断提供前台冲锋陷阵的“炮弹”。前台营销部门和各支行传承“挎包经理”的优秀传统,要“走出去”下地干活,不要等客上门。

2.7坚持风险为本理念。把全面风险管理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坚持风险与收益相匹配,完善覆盖全资产、全口径、全机构的风险监测、计量和控制机制,形成风险管理对业务发展的强力支撑;坚守依法合规的底线,以监管评级为引领,主动合规,落实好“铁账本、铁算盘、铁规章”要求,照章办事、合规经营,培育合规文化;高风险长流程,低风险短流程;将安全生产理念贯穿业务经营全程,使安全意识成为全行共识。

2.8构筑利益共同体。“大河无水小河干”,农合机构好,发展成果才能更多更持久地惠及全体股东、员工和社会。要大力构筑利益共同体,整合各方力量有效应对风险挑战、成功推进农商行事业。同时,还要把机构利益与客群利益、全行利益与条线利益、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寻求行内外不同群体利益诉求的结合点和平衡点。

作者简介:曾志润,硕士研究生学历,金融从业12年,目前在广东佛冈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工作。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