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03
董纯
摘要:随着日益加剧的大国博弈和新冠疫情对国际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冲击,国际贸易“逆全球化”趋势逐步显现;全球供应链从“全球模式”向“区域模式”转变、从“外循环”模式向“内循环”模式转变。为应对国际贸易“逆全球化”趋势,我国应加快推动科技变革与产业升级,增强产业发展内生动力,逐步构建以中国为中心的区域供应链并推动贸易全球化。
关键词:国际产业链;逆全球化;变化趋势
特朗普以“美国优先”的口号入住白宫以来,作为超级大国的美国可谓“逆全球化”始作俑者。为维持其贸易霸权地位,美国相继退出各种贸易协定,对以中国为代表的主要贸易伙伴高筑关税壁垒,对中美及世界贸易造成巨大冲击。特别是新冠疫情突然爆发严重阻碍国际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畅通,各国贸易保护主义盛行,使得国际贸易在“逆全球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一、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的变化趋势
(一)从“全球模式”向“区域模式”转变
由美国挑起的多边经济贸易摩擦使全球供应链产业链逐渐“短化”,具体表现为:由以欧美日韩主导研发设计、技术供给、品牌营销、关键设备和零部件生产,中国和东南亚等国家承担加工组装制造,中东、拉美、澳洲及俄罗斯提供能源和原材料为特征的开放性“金三角循环”格局,逐渐演变为以美国为主导的北美经济圈、德意英(已脱欧)主导的欧盟经济圈及以中日韩东盟主导的亚洲经济圈“三足鼎立”格局。全球产业链中原有的互补性、合作性产业体系转向为替代性、竞争性产业体系,使得各个经济圈逐步具备完整的产业链条,对国际产业链的全球化造成持久冲击。
(二)从“外循环”向“内循环”转变
为填补自身产业空心化、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提高在“逆全球化”环境中的抗逆性,实现产业链条的内部循环和国外生产链条回流一直是以美国为代表等发达国家的政策取向。然而,面对以中国、东盟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巨大人口红利和完备产业链条,实现生产回流只不过是个梦想。新冠疫情爆发,似乎提供了百年难遇的机会。在新冠疫情爆发初期,作为最先遭受疫情冲击的中国,封城抗疫政策使得我国经济几乎陷入停滞和瘫痪状态,美日欧等国借此机会将部分生产链条回迁本国。随着我国疫情成功控制,经济逐步回暖并步入正轨,但国外疫情持续恶化、国际需求锐减,也使得我国被迫转入“内循环”模式。无论是主动转入还是被动转入,国际产业链和供应链都有由“外循环”到“内循环”的趋势。
二、国际产业链、供应链“逆全球化”的原因
(一)美国为维护其贸易霸权地位
美国实行一系列“逆全球化”措施,表面上是由于美国与贸易伙伴存在巨额贸易逆差而追求的一种贸易平衡,实际上是要维护其霸权地位,重构美国绝对领导下的全球化,而不是彻底摒弃全球化。在美国眼中,现有的WTO等贸易框架下,已经难以通过正常渠道来维护美元的霸权地位,因此只能重塑国际经济秩序规则,迫使其他国家遵守由美国制定的贸易规则,巩固美国对世界经济的绝对控制权。特别是在中国快速崛起的背景下,经济实力支撑背后的军事力量不断增强,使美国惶恐不安。因此,缩小贸易逆差只是片面之词,遏制中国高端技术发展、阻止中国战略产业的发展、挽救美国的衰落、维护美国头号大国的国际地位才是其根本原因。
(二)“逆全球化”是经济危机的产物
每次经济危机爆发的时候,贸易保护主义就会抬头。因为当经济危机发生时,各国经济衰退、产能过剩,为保护本国产业,各国产生本能地自我保护举动。此外,经济危机爆发的时候,各国内部民生萧条,积累了大量内部矛盾,这使得各国都会有强烈地转移国内矛盾的需要。为转移国内矛盾,就会对外制造矛盾,通过发动贸易战甚至热战来解决内部危机,最典型的就是美国在1929年开始的大萧条期间,一度把关税加到45%以上。
三、中国应对“逆全球化”的对策
(一)加快推动科技变革与产业升级
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工业产业链条,但这些产业链条主要是高耗能、高污染、低技术含量和低利润,要实现产业升级,必须要向低耗能、低污染、高技术含量和高利润转化。在实现产业升级过程中,最困难的核心点在于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并非一蹴而就,需要长期投入和积累才能实现质变。国家需要从政策引导、资金支持等方面发力,例如建立科技大基金,全力支持半导体、人工智能、新能源等先进科技的创新研发。同时要大力引进和培育科技人才,为科技创新提供后生动力。
(二)增强产业发展内生动力
要想在当前“逆全球化”国际环境中稳定发展,必须要有强大的国内市场和内生动能。中国拥有庞大的人口数量,国内消费市场仍有巨大开发潜力。在新冠“后疫情时期”,要在严防严控疫情的基础上,采取多种激励措施刺激居民消费,例如:鼓励发展地摊经济、夜经济、旅游经济、电商直播等多种经济模式和创新销售方式。当然,扩大消费的前提是稳定收入,因此,稳就业、保收入就显得至关重要。
(三)构建以中国为中心的区域供应链
面对当前国际产业链从“全球模式”向“区域模式”转变的趋势,我国必须利用自身优势,占据“亚洲经济圈”核心地位和主导地位。中国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产业链完整度,都在亚洲排名第一,因此中国要始终牢牢把握在“亚洲经济圈”话语权和主导权。例如:建立“中日韩自贸区”、“中国—东盟自贸区”、“中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一带一路”等区域性多边经贸组织。
参考文献:
[1]余振,刘李威.疫情影响下中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产业链的变化及应对[J].江西社会科学,2020(7).
[2]刘振中."十四五"时期我国产业发展环境的五大趋势性变化[J].经济纵横,2020(8).
[3]万广华,朱美华. "逆全球化":特征,起因与前瞻[J]. 学术月刊,2020(7).
[4]张超颖."逆全球化"的背后:新自由主义的危机及其批判[J].当代经济研究,2019,000(003):66-72.
[5]陈庭翰,王浩.美国"逆全球化战略"的缘起与中国"一带一路"的應对[J].新疆社会科学, 2019(6).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