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校基础会计学教学改革研究

时间:2024-09-2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会计早已成为公认的“国际商业语言”。作为会计学专业的入门学科,基础会计学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本文从剖析目前高校基础会计学教学现状入手,从教学方法及教师能力两个主要方面探讨了改革措施。

关键词:基础会计学;多样化教学;实践教学

基础会计学作为会计学的基础入门学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掌握了扎实的基础会计学理论和方法,才能进一步学好后续的其他专业课程,并有利于日后形成良好的专业素养。总体来看,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仍然存在一些迫待解决的问题:如教学方法陈旧单调,与实际工作联系不紧密;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缺少实务经验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深入分析原因,并找出行之有效的对策。

一、高校基础会计学教学现存的问题

(一)未区分会计本专业及非专业的教学方法

根据培养方案,在能力目标培养上会计专业和非专业学生应该不相同,但在实际中,只有个别教学知识点上的区别,教学方法和手段还是一致的。这样带来的后果是非专业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习动力,课堂上师生互动不足,课堂效果较差;专业学生仅仅掌握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但缺乏与实际工作岗位技能的对接。

(二)教师教授偏理论化,缺少实务经验

目前仍有较多从事会计学教授的教师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到学校任教的,由于自身缺乏企事业单位的实际工作经历,无法真正的将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只能照本宣科,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只会纸上谈兵。同时在高校里,长期以来会计教师只重视理论深造,往往忽视了最重要的实践补充。

(三)教材编写与实务工作联系不充分

目前市面上的高校基础会计学教材编写过于理论化。哪怕有案例,也只是举出简单的经济业务活动,然后给出相应的会计分录。从而使得学生无法将会计记账方法与账务处理流程联系起来,导致在课程学习结束的时候,他们也仅仅是知道一些常见业务活动的会计分录如何编制,却仍旧不清楚真正的账务处理流程。

(四)多媒体教学流于形式,课程考核体系不全面

原本多媒体教学是根据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计算机来控制和处理语言、符号、文字、声音、图形、影像等信息,并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和显示出来。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基本上教师只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PPT,并且PPT的内容也只是罗列出本节课的内容框架及主要知识点,体现不出丝毫的创造力。这样一来势必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低下,教学互动效果差。同时,由于期末该课程的考核主要采用闭卷书面形式,也使得部分学生抱着应付考试的心态来进行日常学习,从而缺乏对会计专业知识的深入了解。

二、高校基础会计学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教学相关方面

1.转换传统的教学目标

大数据时代下,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不再是简单进行业务核算,更需要既有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人才。这就需要我们在基础会计学教学中实施多样化教学,除了传授基础会计理论和方法以外,还要融入成本,风险及战略管理知识,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信息化技术知识,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岗位需求。

2.丰富传统的教学方法

基础会计学是一门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的学科。传统的偏理论性教学方法已不再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我们应从教学方法上入手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如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结合网络课程资源进行翻转教学。学生的学习状态自然会从被动接受转变成主动思考。通过教学和实践的结合,自然引导学生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提高学习热情和兴趣。

这里以案例教学法为例:案例式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参与讨论。该方法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化抽象为具体,消除专业学科本身的枯燥性,使學生充分理解所学知识。例如:在讲述“四柱结算法”时,如果单纯告诉学生“旧管+新收-开除=实在”这个等式,学生肯定一时接受不了。但如果将四柱与学生自身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效果会大为不同。我们可以讲述:假设上个月你有没用完的剩余生活费,那么到这个月开头我们可以称之为期初结存,也就是旧管;这个月你父母又给了一笔生活费,可以称之为本期增加,也就是新收;如果这个月你有了生活开支,那么就是本期减少,也就是开除;到了这个月末你手上如果还有结余的钱,那就是期末结存,即实在。很显然,旧管、新收、开除及实在之间存在“期初结存+本期增加-本期减少=期末结存”的等式关系。讲到这里学生会豁然开朗。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讲解贴近实际生活的案例,让他们明白抽象的概念和公式,这才是案例式教学法的精髓。

3.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

现代会计学教学应将传统的课堂多媒体教授与课外网络学习平台互动结合起来。首先,除了在PPT中罗列课程教学内容和要点外,应引入有关会计账务处理流程的相关动画,加深学生对实务工作的了解,并为实践教学奠定基础。其次,在网络快速发展的大数据环境里,可以将超星学习通平台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加强课外学习互动,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本门课程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随后,可以引入微课形式,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方法进行单独教学。微课形式是在传统的教学手段上发展起来的,其以教学视频为核心内容,兼顾练习,测验及反馈等。学生在课前可以通过这种形式对将要学习的课程内容进行总体的把握和了解,在课后他们也可以通过这种形式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复习和巩固。虽然这种“碎片式”教学总体上不具有全面性,但每组微课都是一个独立的整体,非常有利于解决教学重难点。

4.更新传统的教材书籍和教学内容

传统的教材内容过于理论化,早已不再适应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需求。我们应该适当加入财务分析,税法,经济法等相关内容,以满足新时代企业对会计人才的要求。同时,还应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以及丰富实践教学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让学生学以致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加强实验室的建设,积极拓展校企合作的渠道,引入校外经验丰富的专家进行实务授课。

5.转变传统的考核形式及评分结构

一直以来,传统的考核形式主要是单一的闭卷书面考试,且以考试成绩作为科目得分。尽管部分高校会将平时成绩纳入评分结构,但实际往往流于形式。这样是无法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多维度评价的。分析原因,主要是缺乏统一有效的考核标准。结合该课程的特点以及教学目标,笔者认为考核上可以采取开卷与闭卷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形式。针对基础理论知识点采取闭卷笔试的形式,针对实践性知识点采取面试开卷的形式。由笔试闭卷和实操面试成绩按一定比例组成最终的综合成绩。该成绩才能一方面考核了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另一方面也考核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务工作能力。

(二)教师能力方面

1.发扬创新精神,体现实践经验

身为会计学教师,如果只有相关理论知识的根基,没有足够的实践经验,也是不可能把课上好的。因此,除了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便更好的传授理论知识,还应加强与事务所和企业的合作,沟通,真正的走出去才能掌握更多的实务工作经验及方法,并应用到日常课堂教学中去,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合格会计人才。

当今社会各行各业都需要具有创新精神的技术人才,会计行业也不例外。如何在日常教学中融入创新思想,培养学生的主动创新意识是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无论是从教学方法上,还是从教育理念上,都应该有意识的进行研究和创新,并在运用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从而为今后的课堂教学提供参考和依据。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教师的自身水平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2.培养法制意识,重视职业道德教育

虽然我国一直都在建立健全会计法律法规体系,但仍然有部分会计从业人员由于法制意识淡薄,导致会计信息造假事件时有发生,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危害。这说明会计从业人员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及方法,还应该对会计等相关法律法规有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因此,我们在教授会计课程的同时也必须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这就需要会计教师关注相关法律法规的发布动态,及时参加有关法律法规的讲座和培训,不断更新自身的法律知识储备。

参考文献:

[1]胡莉铭.论高校基础会计学教学改革[J].商情,2016

(32).

[2]鄧凌峰.“互联网 +”时代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17).

[3]赵杰.《基础会计模拟》实验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以“学”为中心“解”为导向[J].高教学刊,2018(18).

[4]黄静.大数据背景下的基础会计教学改革实践研究—以开放教育专科基础会计为例[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0(2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