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风险研究

时间:2024-09-20

摘要:当前,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商业银行数量的增多,为了满足商业银行对资金的要求,和金融体制改革,提高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商业银行开始扩大中间业务即开展投资银行业务。一方面商业银行可以获得较为高额的收入,但与此同时也要承担着开展投资银行业务所带来的风险,在面对这些风险时就需要对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所面临的风险因子进行分析,结合相应的风险管理理论,最后根据商业银行自身发展实际开展投资银行业务,完成风险管理。

关键词:中间业务(投资银行业务);商业银行;风险研究;风险因子

一、投行业务的风险分析

(一)信贷风险

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所面临的信贷风险主要为银团贷款。所谓银团贷款,是指一家或几家银行引领下或者多家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加盟,在相同贷款条件的前提下,向借款人提供资金支持。这大大加深了银行的风险。

(二)金融脱媒产生的风险

所谓“金融脱媒”是指在金融体制的管制下,资金的持续性供给不经过商业银行体系,而是直接过度到需求方和融资者,完成资金的体外循环。

近年来随着经济金融化、金融市场化,我国资本主义市场进程的加快,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中介的重要地位在相对降低,伴随着金融脱媒商业银行的资金受到了制约,金融脱媒现象的发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由于商业银行与一般工商企业不同,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的特殊性,金融脱媒现象的发生加大了商业银行的投行业务的风险,同时伴随着有流动性风险,信贷风险以及利率风险,这些风险集中体现在金融脱媒的影响下,通过与贷款期限不匹配,这样一来,短期流动性的降低大大加大了银行的流动性风险。

二、投行业务存在的问题

(一)商業银行投行业务模式过于单一

就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所开展的投资银行业务现状来看,商业银行投行业务模式单一,产品缺乏创新性。原本的柜台业务不能够支撑商业银行在国内国际中的竞争,严重阻碍了商业银行的发展,国内的商业银行业务也主要就集中在,企业的咨询顾问,理财产品的开发等这些浅显的业务,这样很容易造成我国商业银行与国际间的脱轨,投资业务任重而道远。

(二)商业银行的投行业务缺少秩序

监管体系不健全,法制性薄弱,监管中行政措施有余,市场调节不足。《证券法》虽然已经出台,中国投资银行相关法律还没有出台,这就导致没有法律的约束,我国商业银行发展较为混乱,无法稳步地紧跟国际商业银行的步伐,导致我国逐步落后于外国商业银行。对要进行的投资项目进行管理,国内的风险管理体系理论缺乏量化分析,风险控制管理还有待完善,仍然处于投行业务与传统的柜台业务的结合阶段,没有完成组织和制度上的隔离,急需建立完善,科学的风险管理体系。

(三)投行业务风险管理人才基础比较薄弱

我国从事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人员数量少,没有形成专业化的风险管理人才队伍,市场团队“散而乱”缺乏有序的管理和组织,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人才技术的匮乏直接影响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进程,创新意识的缺乏,导致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产品品种较少,发展较慢。

(四)商业银行管理人员风险意识欠缺

投行业务的风险损失的发生也受制于管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欠缺。我国还依旧保有传统的风险管理策略,即事前,事中,事后的风险管理模式,没有意识到风险的存在,低估或者高估风险都会给商业银行带来不利影响,这样的思维模式导致商业银行无法应对突如其来的,甚至是来自于金融创新的风险危机,内部业务的交叉与蔓延,会削弱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进而导致银行风险增加。

三、投行业务风险管理策略

(一)全面的风险防范机制

首要应对风险的方法就是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机制就。风险防范机制的建立可以从内部和外部风险两个方面来考虑实施,在开展投行业务时,全面地分析和研究开展投资银行业务所带来的各种风险因素,同时制定相应的风险预案,加强风险的管理与实时监控,因地制宜,将传统的业务与投行业务进行组织上的隔离,积极建立自上而下的风险防范机制,如实地披露相关信息,并借鉴国内外大型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经验,建立一套权责明确,运作有序,高效的风险防范工作机制。

(二)完善风险管理理论体系

目前国际上较为完善的风险管理理论体系包含:内部管理与外部管理理论,投资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理论,以及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

风险管理理论体系要结合我国目前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同时也要适应我国的经济金融状况,合理运用无风险资产和最优的风险产品组合进行投资,风险管理理论体系的完善,针对各种类型的风险分析,风险规避,风险管理都有着较为有效的预防。

(三)完善经营策略及自身模式

要想提高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就需要商业银行需要找准自己的定位。投行业务的发展应该定性定向去发展重点,找出适合自己的品牌理念,积极地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针对不同的业务对象,业务风险,业务大小,采取差异化的经营策略,取长补短,优化资源整合,对客户潜在的要求进行发掘,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要。

同时明确商业银行自身的市场定位,同时协调自身各个部门的职能,做到权责明确,传统业务部门做好服务个人和企业的工作,投行部门加大管理,各部门的全面发展有助于商业银行集中地进行投行业务的开展。综合经营模式是绝大多数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选择,这种模式相对高效且运行起来较为简单,依赖于商业银行的基础发展,以及资金的运营状况,共同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睿瑞.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认识与实践[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6(10)

[2]田韬.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风险管理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2015(24):149-151

[3]贺文慧.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的发展经营模式研究[J],青年时代,2017(31):258-259

[4]张福强.提高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的对策[J],管理学家,2013(19):555-555

[5]付志伟.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创新研究[J],商情,2013(46)

作者简介:张永新(1997-),男,汉,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硕士,研究方向:金融(通讯作者)。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