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内地居民购买香港保险的现状及动机分析

时间:2024-09-21

摘要:自2003年两地开始对香港保险业务销售与购买行为进行合规化监管起,10余年间,内地居民赴香港投保的规模迅速扩大,至2016年,全年内地居民购买香港保险的保费金额已达到727亿港元,占2016年香港个人人寿业务新单保费的39.3%,达到保费金额顶峰。内地居民赴港投保的现象近年来是如何变化的?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内地居民对例如香港保险等境外保险的需求是否合理?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索。

关键词:内地居民;香港保险;海外资产

1.引言

根据香港保险业监理处公开的数据,2008年-2018年,內地居民新单保费占香港新单保费的比重由5.4%飙升至29.4%,翻了5.4倍;保费由33亿港元提升至476亿港元,翻了14.4倍。以上数据表明,近10年内中国内地居民对香港保险的需求不断上升,同时表明配置境外保险的理念也正在不断深入。对于有配置境外保险需求的内地居民来说,无论是地理位置,或是未来出险时的赔付手续,香港的优势都会使境外保险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香港进行投保。其次,香港保险行业发展历史较长,产品设计较成熟,与内地保险产品相比各方面有明显优势,更容易获得消费者的青睐。[1]

2.内地居民对香港保险的需求量分析

内地居民购买香港保险由来已久,早在1997-1998年,一些广东省珠三角客户就开始购买香港保险,2003前后开始向内地一线城市渗透,当时以在内地签单“地下保单”的购买形式居多。自2003年起,两地开始对香港保险业务销售与购买行为进行合规化监管后,内地居民购买“地下保单”的行为日益减少,越来越多的内地居民开始选择主动赴港进行合规的投保。 [2]

2.1近十年需求量变化

根据香港保险业监管局每年公布的内地访客保单业务统计数据整理可见,自2010年至2016年,内地居民购买香港保险产品的新单保费持续增长,2016年全年内地居民购买香港保险的保费金额达到727亿港元,占2016年香港个人人寿业务新单保费的39.3%,达到近十年保费金额顶峰。2016年后,内地居民购买香港保险的保费金额开始呈现出逐年回落的趋势,直至2019年,香港人寿保险市场仍有四分之一的新增保费是由内地居民贡献的。

从新造保单件数来看,2010年至2018年内地居民赴香港购买保险产品的需求保持持续增长,但在2019年,内地居民赴港投保的新造保单数突然出现大幅减少。

2.2近十年需求量变化原因分析

追溯2016年后内地居民赴港投保规模减小的大环境原因,主要是因为在2016年2月,国家外汇管理局和中国银联对银联卡持卡人在境外保险类商户单笔交易金额进行限制,要求从2月4日起,银联卡实施交易额度限制为每次交易最高5000美元,该指引将于全港各保险机构及其他商户实施。3月14日起,网络支付也开始受限,每人每日支付金额上限为3万元。同年10月,银联国际发出《境外保险类商户受理境内银联卡合规指引》,宣布以银联为支付渠道交纳香港保险保费将于2016年10月29日零点全面暂停。银联规定自10月29日凌晨0点起不得通过银联刷卡到香港购买投资型保险。除购买与意外、疾病等旅游消费相关的保险外,其他保险无论是首期保费还是续期保费,严禁使用银联卡支付,重大疾病保险也无法刷银联卡购买。在外管局收紧资金外流通道之后,大陆赴港购买保险出现了明显的变化,2017年内地人士赴港投保的保单占比有所降低的同时,大额趸交保单显著减少,件均保费明显降低。

而在2019年下半年,因受到香港修例风波的波及,内地居民赴香港限制扩大的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内地居民赴港的意愿,这是内地居民赴港投保新造保单数量在2019年突然大幅度减少的主要原因。

3.内地居民对香港保险的需求险种分析

3.1需求险种分布

由于从2016年起,香港保险业监管局对于内地访客保单业务统计数据中才开始区分不同险种的人身保险保费及保单数(在此之前都汇整为“人寿及年金”大类)。因此,本章选取了2016年至2019年期间,保费金额占比较高的终身寿险、万用寿险、储蓄寿险,以及保单数占比最高的重疾险,共四类险种的保费与保单数进行数据整理与对比。

由上表可见,在2016年内地居民赴港投保热度达到顶峰时,内地居民创造的新单保费中,终身寿险占比最大,新单保费高达337亿港元,在内地新造总保费中占比46%;其次为万能险新单保费,新单保费约183亿港元;再次为储蓄寿险,新单保费约87亿港元;重大疾病保险新单保费约为50亿港元。2016年之后,由于内地居民赴港投保热度的降温,寿险类保单的新造保费整体都呈现下降趋势,只有重疾险的保费没有出现明显降低。

重疾险在总保费中的比较低,但在内地居民赴港投保的总保单数占比中,重疾险是占比最高的险种,并且在2016年至2018年出现了明显的增加趋势。可见在前文需求量变化图表中,这期间内地居民投保总保费下降,总保单数却不减反增,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在于重疾险保单数的激增。

根据保费占比和保单数占比的数据,内地居民购买香港保险产品以寿险与重疾险为主,寿险中又主要集中于终身寿险。

3.2需求险种分析

香港H保险经济公司(以下简称H经济公司)在2019年总结了一份的香港保险白皮书,该材料随机挑选了2010年至2018年的30000名客户作为数据来源,整合统计了保单数量、保单种类、保费等数据。并且该经纪公司作为香港最大的保险经纪公司之一,具有一定的中立性和客观性。

根据H经纪公司的报告数据显示,从2010年至2018年随机挑选的30000名客户,共涉及购买了27家香港保险公司的产品,年缴保费达到30.31亿港币。

从购买保险的客户占比数据来看,30000名客户中,有54%的客户购买了重大疾病保险,涉及金额3.3亿港币,有37.5%的客户购买了储蓄险,涉及金额23.5亿港币,内地客户购买的其余险种还分别有投资连结型保险、定期寿险、医疗保险。

结合香港保险业监管局对内地居民赴港投保整体数据的统计,以及香港保险经纪公司对内地投保行为的采样分析,在赴香港投保的内地居民中,投保香港重疾险的内地居民最多,即最能吸引内地居民赴港投保的香港保险就是香港重疾险。尤其是在内地开始对支付香港保险保费进行消费限制后,重疾险保单由于年保费低,受消费限制的影响小,内地居民对香港重疾险的需求不减反增。与此同时,2019年因修例风波导致内地居民赴港困难时,投保情况受到影响最大的险种也是重疾险。

4.内地居民配置境外保险动机

内地居民配置境外保险的目的在于追求财富的安全、传承以及资产多样化配置。[3] 在决定是否购买境外保险决定时,通常应具备合理的动机,最主要的动机应该从境外保险这一资产类别的特点出发,明确境外保险是一份以美元计价,并且能有效实现最低风险保障的资产。

4.1为规划美元资产购买境外保险

在内地生活水平较高的人群中,有一些较常见的现象,比如:将子女送出国读书、每年赴海外旅游或居住一段时间、有医疗需求时认准海外医疗等等。这些常见行为涉及的费用,都需要美元来支付。因此,需要提前配置用于支付这些需求的美元资产,就会成为这部分人群购买境外保险的动机。[4]

从购买储蓄险的选择来说,储蓄险的提领功能可以用于安排每年的美元现金流,也可以在有需要的时候例如子女出国留学期间提领,保障准备留学或留学期间的子女不会因为资金短缺的风险而无法留学。

从购买重疾险的选择来说,重疾险直接赔付的美元保额,可以用于实现被保人的海外就医需求。保障被保人不会因为突然的海外就医需求,出现需要变卖海外资产换取现金,或因换汇导致的汇率损失。

因此,境外保险更适合于长期居留海外并且有美元需求、需提前规划美元资产的内地居民。

4.2为降低海外资产配置风险购买境外保险

为了降低资产配置比例不合理的风险,在境外已配置资产的内地居民就有必要考虑降低集中投资于房地产市场的潜在风险,并通过使用其他资产来对冲和分散房地产市场风险。

配置海外寿险或储蓄险可以拉低海外资产的整体风险,当海外资产配置中,既有高收益的房地产资产或其他投资资产,又有低风险有保障的保险资产,有效调整了海外资产配置的比例。

因此,境外保险适合本身具备一定规模美元资产并需要合理配置美元资产的内地居民。

5.结语

内地居民在购买境外保险时,不可盲目跟风。需明确有合理的投保动机,并且了解境外保险属性。在选择境外保险产品时不能只追求高收益率,一定要提前了解相关的潜在风险和成本,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考虑进行境外投保。

参考文献:

[1]李梦杰,香港保险与内地保险对比分析,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16)

[2]翁晟,内地居民赴港投保阶段梳理[J],大众理财顾问,2018(08)

[3]胡润+中信銀行,2017中国高净值人群财富管理需求白皮书,2017

作者简介:林梦芊(1996—),女,上海人,硕士,研究方向:金融。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