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我国新能源汽车创新发展趋势及路径的研究

时间:2024-09-22

梁嘉伟

摘要:随着“双循环”战略的提出与实施,汽车市场的内需逐渐扩大,具有科技、智能、环保属性的新能源汽车在迎来发展新契机的同时也冲击着以传统汽车燃油车为代表的原有体系,成为新一轮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赛道,其中以充换电模式的选择和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为重要方向的竞争已逐渐激烈。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充换电模式;品牌效益

在以创新为引领、产业和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优化的今天,新经济产业为中国的当下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本文主要针对在新经济产业中较为重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和路径展开了研究。

近年来我国经济长期高位增长,能源需求强烈,原油对外依存度超70%,同时当下因二氧化碳过渡排放导致的全球气候变化加剧、自然灾害频发使人们意识到传统能源的严重缺陷,新能源的开发与使用成为当务之急。随着我国在2030年碳达峰,而后2060年实现碳中和承诺的提出,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发展是解决能源危机与持续污染,实现碳中和的必由之路。十余年来,在各级政策扶持和企业长期努力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近年来的迅猛发展,无论是传统车企转型升级的成果显著,还是造车新势力的成绩突出,都标志着我国新能源汽车领域已经走在世界前列,取得了重大进展。然而由于现阶段我国的汽车工业水平落后于汽车强国、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无可借鉴且研发成本高昂、配套政策与设施的建设暂不完善等情况的存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之路仍存在较大阻碍亟待突破。

1.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的研究

根据工信部发布的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显示,2020年我国汽车销量达到2531.1万辆,产销量、保有量连续五年居世界首位,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36.7万辆,创历史新高。自2012年国务院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以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世界汽车领域持续转型与升级注入了关键力量与活力。在取得重要进步的同时,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也陷入了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基础设施建设仍显滞后、溢价力较低、产业生态尚不健全等问题。为进一步解决问题、优化发展,政策持续迭代升级。

2019年四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指出了将要进一步完善政策补贴、优化技术指标,坚持“扶优扶强”,完善清算制度与监管体系,营造公平环境等。2020年国务院常务会议中提出了为促进汽车消费,将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和免征购置税政策延长2年。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日益兴旺,同年年底印发的《四部委关于完善新能源汽车》中规定,2021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将在2020年原有基础上退坡20%,将更多的资金转移到了加快公共交通等领域汽车电动化的补贴上来。

2020年11月国务院印发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以下统称《规划》)列出了实施电池技术突破行动、实施智能网联技术创新工程、实施新能源汽车基础技术提升工程三大核心技术攻关工程,欲充分利用基础设施、信息通信等领域优势,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弯道超车,使我国在该阶段提升市场地位,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使我国真正成为汽车强国。

《“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实施期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市场竞争力稳步提升,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明显提高,形成了全球产业发展新高地。无论是北汽、江淮为代表的传统燃油车企业,比亚迪、华为、百度为代表的相关零部件及技术企业,蔚来、小鹏、理想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还是,小米、格力为代表的跨行企业进入该领域,近年来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收获丰硕。在新能源汽车产业本身所具备较好地扩大内需、带动就业、科技创新属性的同时,其发展路径方面,不同企业间出现了不同的探索方向。

2.新能源汽车发展路径的对比分析

2.1 企业间充换电模式的不同探索

新能源汽车能否有更广阔的市场并真正替代燃油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续航能力的表现。为了提升续航能力,除了提高电池容量与效率外,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增加充电桩、换电站等设施”,促使了更多企业瞄向充换电技术领域开展研究,试图从侧面破解难题。

充换电模式主要分为以充电桩为主的充电模式和以换电站为主的换电模式。充电桩是与电网直接连接,输出至汽车插口进行充电的桩型电气装置,根据充电方式不同分为直流、交流和交直流三种类型;换电站是为汽车连续行驶而作必要电量补充,集整车充电、物流调配和更换电池服务的能源站。

从使用上看,充电模式所使用充电桩体积较小、安装方便且技术成熟,因此普及范围更广泛,应用更广。然而由于该模式同时存在所需充电时间在1.5至10小时不等,周期较长、速度较慢,需要适应半天行驶、半天充电的生活习惯等原因,给车主以及社会电力系统带来了巨大压力。

相比之下,换电模式只需3至10分钟即可完成换电,并由充电站统一进行慢充集中充电与配送,有着周期较短、方便快捷、延长电池使用寿命以及缓解供电压力等特点。然而换电站建设难度大,技术不成熟且需要多方协调开展,目前该模式在国内还未能全面普及,仍处于试点阶段。

根据现有发展情况,大多数企业主要围绕着充电开展探索,少部分企业在换电模式上开展探索。截至2020年底,中國充电桩保有量为168.1万台,其中私人保有量87.4万台、公共保有量80.7万台,而换电站保有量仅为555座,由于国内对该领域研究更早、充电柱相对成本较低等原因,换电站远远少于充电桩的数量,仍然具有较大潜力。

2.2 自动驾驶技术发展趋势的横向对比

国际上自动驾驶技术的标准主要分为SAE标准、ERTRAC标准、NHTSA标准。参照NHTSA标准并加以调整、修改,我国于2021年1月1日正式实施了《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所规定的国家标准,其中总共将自动驾驶等级分为了六个等级(见表1)。

许多厂商虽在宣传时未说明等级,但就目前已搭配自动驾驶技术的汽车使用表现来看,搭配2级辅助系统的汽车最为广泛,实现难度较低,其技术已较为成熟,得到了最先的普及;而在3级与4级系统上,不同汽车厂商之间出现了不同的选择:我国传统汽车生产商长安、吉利等选择循序渐进,由2级到3级再到4级进行研发;而以蔚来、小鹏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华为、奥迪、特斯拉等一众企业,选择跳过3级,直接研发4级或5级,期望一步到位,直接实现无限制的自动驾驶。根据已发布的车型配置与表现情况进行评估,近年国内外部分搭配自动驾驶技术的汽车归纳如下:

当下大部分汽车的自动驾驶能力都在2级,而整体表现情况普遍高于2级水平;已量产上市搭配3级自动驾驶技术的汽车仅有奥迪A8一款车型,但是奥迪公司在2021年放弃了在第五代该车型中使用TJP(Traffic Jam Pilot,拥堵自动驾驶)技术;华为、百度、Waymo等企业有着已经向外界展示了几近能够达到4级水平的出色表现,可见全球已经向着真正实现自动驾驶跨出了很大的一步,我国企业在该领域的技术水平于当前看也有着不容小觑的实力与硬竞争力。

3.结语

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不仅有利于减少尾气污染和“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还有利于促进我国创新发展、实现产业升级。本文对充换电模式与自动驾驶技术进行了重点讨论,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双循环”的发展战略对内需的不断促进以及对创新的高度重视下,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将迎来新局面,产销量还将进一步提升,该产业或将成为我国走向汽车强国的关键跳板。

参考文献:

[1]张贵群,张欣.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面临的路径依赖及其破解[J].工业技术经济,2014,33(02):75-80.

[2]杨理深.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发展路径探析[J].商业故事,2018,{4}(13):37.

[3]王旭.新能源电动汽车关键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J].汽车实用技术,2021,46(07):13-15.

[4]洪伟权,谭华,张海涛.国内外自动驾驶发展态势[J].通信企业管理,2021,{4}(03):54-57.

[5]陈颖.自动驾驶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能源技术与管理,2021,46(03):34-37.

[6]赵琼.换电模式成为新能源汽车行业大势[J].新能源科技,2021,{4}(01):26-29.

基金項目:本文属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学院2021年度大学生科研创新基金重点项目《“双循环”战略背景下中国新经济产业创新发展路径研究——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编号:XSKY2114ZD)研究成果。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