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双循环发展模式下的商业银行转型分析

时间:2024-09-22

梁斌

“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我国新时期应对全球复杂经济形势的重大战略部署。商业银行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金融载体和资源配置发动机,必须紧跟国家发展方向,强化战略转型,服务实体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1.双循环新发展模式的重要特征

1.1持续扩大内需将是双循环发展的主要特征

要充分发挥国内市场优势,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和商品,促进双循环新发展,核心是扩大内需。关键要增收入、促流通、提消费、扩投资。这就需要以下几个方面的支撑:一是居民收入持续提升,需进一步优化财政转移支付、土地管理等制度,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居民收入水平,释放消费动能。二是多维度流通持续强化,持续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现代供应链领域培育新的增长点。打造全国性物流枢纽,推动智慧物流发展。三是消费模式将持续丰富,进一步完善鼓励消费政策,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发展服务消费。四是强基础投资将进一步扩大,将进一步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推进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推进一批强基础、增功能、利长远的重大项目建设。

1.2重铸产业链是双循环发展的重要方向

现阶段,生产体系内循环不畅现象凸显,“卡脖子”问题较为突出。依靠创新驱动锻造产业链供应链提升,是实现产业链重构推进双循环发展的重要方向。一是要锻造长板,需要巩固传统优势,承接全球价值链上游产业,在国内市场打造关联度高、功能互补的产业集聚平台,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内部交织,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实现固链强链。二是要补短板,需要加强自主创新,集中力量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强化制造业重点产业、战略新兴产业中的“卡脖子”核心技术的创新突破,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和稳定。

1.3高质量开放促进双循环发展持续升华

一是将从鼓励出口转向“中性”开放,从政策性开放转向制度性开放,所谓“中性”开放,就是在出口和进口之间、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之间及外资企业和内资企业之间保持“中性”,利于市场在全球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二是从政策性开放转向制度性开放,制度性开放,就是完善涉外经济法律法规体系,坚持各类经济主体地位平等、对各类财产权平等保护的原则,提高法律实施和执法水平。三是推进高水平贸易规则体系建设,需要适应高标准国际贸易体系和贸易投资规则,推进建设与其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发挥自身优势,推出我国主导的高标准规则体系,掌握开放主动权。

2.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机遇与挑战

2.1新的发展机遇

产业链供应链加快发展为金融服务提供良好生态环境。在新发展格局中,传统优势产业领先地位进一步巩固,战略新兴产业将加快布局。为银行业务拓展开辟了新的蓝海,为加快供应链金融创新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加快形成现代供应链体系,为银行实施全方位、立体化供应链金融提供保障。高水平对外开放为融入外循环创造新优势提供了平台。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这些为银行充分发挥外汇专业优势、积极融入外循环发展、打造更大比较竞争优势提供了更加广阔平台。

2.2需面对的挑战

一是产业结构发展不均衡。部分内陆地区工业化中后期阶段,产业能级偏低、供需错配矛盾突出。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较低,且主要集中在传统行业,新兴产业领域比重较低。产业结构不优、产业链水平较低,成为银行金融服务双循环发展的突出障碍。二是创新驱动仍显不足。制造业研发关键的核心技术和零部件技术亟待突破,创新驱动力不强、高新技术企业缺乏,成为银行支持科技创新领域发展的突出瓶颈。

3.商业银行服务双循环发展的转型策略

3.1强化金融创新支持,高质量服务内循环

(1)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服务产业升级。紧抓先进制造业机遇,加大支持传统优势产业,做优做强装备制造业、电子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食品制造业以及新型材料制造业等五大主导产业,重点支持战略新兴产业重点项目。

(2)支持绿色能源发展,优化产业结构。紧抓能源结构转型和绿色低碳发展机遇,重点关注碳中和过程中带来的行业变化,探索新的業务机遇并分析存量客户风险。关注水泥、电解铝、煤化工、钢铁等高碳行业客户经营情况,从严控制高耗能行业新增授信,大力支持风力发电、垃圾发电等新能源发电行业。

(3)围绕重点行业,打造产业链服务品牌。优先支持产业链核心及上下游企业,重点拓展建筑、制造业、医药、民生消费等行业客户,积极支持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制造等战略新兴行业客户,打造产业链服务品牌。

(4)围绕核心客户,做优供应链金融服务。围绕核心客户名单,做深做透金融服务,通过提供差异化授信政策逐步介入企业产业链,构建核心企业产业生态圈,沿产业链、供应链拓展客户群,积极拓展上游客户普惠金融业务,为整个产业链、供应链提供综合化、一站式金融服务。

(5)加快数字化转型,创新供应链服务模式。加快供应链金融数字化转型,有助于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大力推广在线供应链业务,加强内外部数据分析,全面、深入地对接供应链的上下游及各参与方信息,借助大数据等新技术实现线上风控监测。

(6)支持科技创新,营造服务新优势。技术创新是打通双循环产业链“堵点”的重要保证。为抢抓创新领域机遇,加快支持创新业务模式,加大投贷联动,加大高新技术和战略新兴产业金融支持。普惠金融方面,加大科技型小微企业支持力度,优化科技金融生态,助力创新能力提升。

(7)支持民生消费领域,扩大服务供给。新形势下,各级政府出台一系列促消费政策,旅游、医疗、养老等行业将迎来广阔空间。银行应重点加大卫生和教育行业的营销,适度支持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等行业。中小微企业营销可关注新型消费形势下产生的新型业态,如幼儿托育、医美整形等新型业态。

(8)支持乡村振兴战略,服务协调发展。重点支持水利与环境治理、供水供气、污水治理、清洁能源等基建项目。加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营销,主动挖掘供应链上下游业务机会,支持农村绿色产业、农业循环经济、乡村污染防治等领域发展,大力提升县域金融服务水平。

3.2发挥银行专业优势,积极开拓外循环

(1)强化市场研究,找准业务拓展方向。当下国际环境日趋复杂,外贸形势的不确定不稳定性持续增强。银行一是要提高市场敏锐性,强化外循环格局下市场研究,精准指导业务发展;二是要加强与外管等部门的沟通,注重研究分析进出口市场变化、行业、客户结构变化,加强对进出口优惠地区政策分析;三是要紧跟国家政策导向,重点研究利率和汇率市场,积极应对更加复杂多变的金融市场环境;四是要加强与企业的沟通,提升对企业客户的服务能力,特别关注利率市场改革可能带来的利率掉期交易需求。

(2)聚焦重点领域,做大结算客户规模。结合对外贸易形势变化,重点拓展贸易客户。一是在行业方面,重点服务医疗医药、新能源、摩托车内燃机、机电电气、物流、汽车等新兴行业客户,积极关注跨境电商金融需求;二是在市场方面,高度关注外贸多元化的发展方向,研究本土企业在新兴市场,如“一带一路”国家、金砖国家的进出口情况,发掘业务机会。

(3)聚焦跨境金融,打造综合化服务平台。一是要大力拓展跨境融资业务。密切关注具有跨境发展计划的重点客户,提供专项金融服务方案,助力企业开辟海外市场。二是要推广出口信贷业务。加强为“走出去”企业提供专业化金融支持,推动出口信贷业务发展。

综上,面对新形势下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机遇,商业银行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紧盯政策市场导向、开拓金融服务创新模式、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定能在新时期现代化建设中觅得良机,实现新时期金融机构高质量发展。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