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现代岗位需求视角下的大学生综合素质研究

时间:2024-09-23

摘要:我国当前处于知识经济时代,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综合化。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中坚力量,强化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升,让其具备全面发展的基本动能,是对我国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践行。本文主要基于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体系的构建思路,从五大体系的建设开展实践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大学生;综合素质;构建;实践;体系;提升;培养

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高校培养人才的根本任务,同样也是高等教育实施开展的重大问题。现阶段,针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问题研究,主要是侧重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内涵、途径与载体,或者是从基础文明素质、团队意识培养等某些单一的内容来开展,很少涉及到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的构建。如何创建合理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体系,是当前高校教育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1.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体系的构建思路

1.1 注重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对于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体系的构建,首先就要注重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具体的表现在培养方案的设计上,要依据各个专业的学科特点并结合实施策略,对于专业的教学计划不断地修订,保证人才培养方案的合理科学;表现在教学模式上,就要引进现代化的辅助教学手段,积极促进师生的互动,培养和启发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从大学生自主学习的角度去引导学生,打破传统单调的线型程序教学模式。

1.2 优化整合课程结构体系

要从多维立体的网络系统课程结构出发,不但要概括学科专业体系,建构合理的学科理论体系、概念框架体系,还要综合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思维形式与知识体系的统一合并,协调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从细致化的角度来说,就是要将专业课程设置的横向拓宽与纵向深入给予整合。将人文学科与理工科课程有机结合,设立综合性的交叉学科与边缘学科,彻底打破学科专业限制,最终创建综合的学科课程体系。

2.构建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体系的实践探索

通过课程体系、制度体系、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组织管理体系与目标测评体系五大体系的建设作为构架支撑,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组成以大学生文明修身工程为载体的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

2.1 课程体系。根据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体系的目标要求,要对开展的课程进行科学的设计,从科学文化类课程、个性发展类课程与公民教育类课程三类来详细划分。专业课、公共基础课与学科基础课归为科学文化类课程;让大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进行选修的归为个性发展类课程;侧重教学实习、实践实训类的课程,主要是以两课作为主要课程,并将形势政策、法治教育等课程作为辅导的实践类课程归为公民教育类课程。

2.2制度体系。构建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体系的系统规范体系,需要从制度上给予完善。制定大学生行为管理制度,完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设置大学生资助管理制度、就业指导规划制度等完整的制度体系,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塑造提供制度上的保障。

2.3 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综合素质的提升,除了要具备文化素质,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要开展面向个别学生的心理咨询工作,对于极个别学生还要开展危机预防和干预。心理健康教育要侧重学生心理健康知识与心理训练方法的内化,让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并能根据不同的环境实行心理调适,提升心理自助能力,完善大学生的人格,重塑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2.4组织管理体系。建设科学体系,实施制定方案,需要以科学高效的组织管理体系作为基础和保障。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体系的构建,同样需要以高效的组织管理体系作为构筑基础。各大高校可以在每个学期制定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与提升计划,并不定期地召开研讨会议,针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方案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出讨论策略,并总结出解决的方案。

2.5目标测评体系。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的构建,还需要完整的测评系统作为支撑,并以此来检验体系构筑的实际效果是否突出。高校可以制定学生综合素质测评问卷,并在每年、每半年的时候实行量化测评考核。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还要根据学生实习与就业的反馈来实行,通过跟踪调查毕业生的工作情况,利用对比反映毕业生的素质。在学院年度考核中也要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与提升纳入进来,实现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工作的规范与系统化。

3.总结

综上所述,构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升体系,能够有效的提高高校人才的培养质量。但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并不是墨守成规的,也是没有定则的,需要结合不断的创新,开拓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新路径,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龙波宇.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实践素质提升研究[J].山西青年,2017(23).

[2]关天茹.浅谈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路径[J].学周刊,2015(36).

[3]贾甚杰.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的探索分析[J].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13(z1).

[4]范平花.大学新生综合素质测评研究及应用[J].教育界,2016(24).

基金项目:2020年江苏省“高校专业课程群和高校学生工作研究”专项课题(课题编号:2020NDKT032)。

作者简介:郁岩(1981.8-),男,江苏徐州人,江苏安全技术职业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教学,研究方向:数控技术。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