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长江经济带金融发展、要素投入与经济增长协同发展研究

时间:2024-09-24

摘要:在构建金融发展、要素投入与经济增长复合系统的基础上,使用多元耦合模型测算出2004-2015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的各系统功效值以及耦合关联度和协调度并进行比较分析,进一步地对耦合协调度进行了收敛性检验与发展预测。结论表明:(1)从时序的动态演变上,长江经济带耦合协调度逐年上升;(2)从空间地理角度上,长江经济带耦合协调度呈现了一个东部-中部-西部依次递减的空间地理分异特征。

关键词:金融发展;要素投入;经济增长;协同发展研究

伴随着我国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有效实现金融发展与要素实体平衡,进而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已经成为当前顶层设计中备受关注的问题。金融发展通过资金流转等金融服务,强化资本、人力等要素资源的有效配置,在融通社会资金的同时,也促使了知识创新、科学技术、劳动资源、教育研发等资本与要素的投入与形成,从而推进经济的持续增长。因此,在考虑区域经济持续增长时,应该考虑金融发展和要素投入这两个因素的影响,只有当金融发展、要素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基于系统复合关联机理达到高度耦合时,才能实现金融与要素的融合与深入创新,进而促使区域经济平稳增长。长江经济带作为重要的战略经济规划区,经济产值占全国40%以上,对我国经济发展格局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和意义。本文试图以长江经济带11省市为例,构建金融发展、要素投入与经济增长的评价系统,通过揭示复合系统的时空分异规律及发展趋势,从而探索长江经济带11省市金融-要素-经济复合系统发展的质量内涵。

1.文献综述

针对金融发展、要素投入、经济增长两两之间的理论基础以及影响机制,国内外学者展开了许多钻研和探讨,得出的基本结论是它们两两之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但研究三者之间关系的研究鲜见。下面将分别从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金融发展和要素投入、要素投入和经济增长三个方面进行相关的文献综述。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探讨,一直是经济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在理论探究方面,十九世纪末Bagehot(1873)较早地关注到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系[1],指出金融运行在工业革命的进程中有着能动作用;熊彼特(1911)则提出国家金融体系的发展对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经济的长期增长依赖于运行良好的金融系统[2]。在实证方面,Goldsmith(1969)[2]借助于35个国家的时间序列数据对金融发展、经济增长二者之间的关系予以研究,指出二者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基于此,大量的文献开始以实证视角来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究,因而大多数学者持有观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相互影响且二者之间存有因果效应以及相关关系。

金融发展与要素投入密切相关,金融体系影响经济主要是通过资本形成、技术进步、以及劳动利用等传导机制促使经济增长。国内外学者曾利用面板数据进行实证,表明金融发展是引致技术创新的直接原因;也存在不少研究表明技术进步能够降低交易成本,推动金融发展。故金融发展与资本、技术、劳动等要素密切相关,切实投入要素禀赋,才能促使金融部门更好地与要素实体相匹配,是实现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

要素投入和经济增长的理论研究主要源于内生增长理论,该理论侧重于分析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及传导机制。Smith(1937)认为带动国家经济增长的渠道有劳动分工、资本形成以及技术进步,成为古典政治经济学形成的标志。国内不少学者基于实证分析认为要素投入(资本、技术和劳动等)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驱动效应,创新投入要素具有经济溢出的作用[3]。

总之,现有文献对金融发展、要素投入、经济增长两两相关性研究已经取得丰硕成果,是本文研究的基础,但也存在以下可以改进之处:第一,金融发展-经济增长-要素投入复合系统的研究综合性强,学者大多以金融发展、经济增长为视角单纯分析其相互作用,或是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为基点探究要素投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鲜有文献将金融、经济、要素三系统的协调发展纳入到一个整体框架进行分析并研究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第二,从评价的模型构建上,现有的研究缺乏对各个内部系统发展特征和结构模块的全面理解,指标选取较为单薄,无法客观全面地对各个内部系统的发展状态进行反映;第三,在研究方法的运用上,多数学者从二维系统角度构建协调度分析模型,鲜有文献运用耦合模型对金融-要素-经济三维复合系统的协调度予以测度分析;第四,在研究尺度上,目前主有省域、地级市、县域等,而以横跨东中西梯度的长江经济带作为分析对象的研究有待加强。

鉴于以上,本文重视三者之间的内生关联机制并以长江经济带11省市为研究对象,构建金融-要素-经济复合系统协调发展框架,从2004-2015年的时间演化以及空间分布规律上对其耦合协调发展状进行比较和趋势探讨,更加全面系统地分析长江经济带11省市的发展现状和耦合协调趋势,以期为长江及经济带的整体协调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科学研究依据。

2.指标体系与处理

2.1指标体系的构建

本文以长江经济带11省市为研究对象,数据均来源于2004-2015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金融年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以及地方统计年鉴,少量缺失数据运用环比增长率法进行填补,指标体系构建详见下表1所示。

2.2处理方法

首先对长江经济带11省市2004-2015年的样本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其次运用熵权法分别计算出三个父系统下基础指标的权重,再通过耦合模型分别计算出金融发展、要素投入、经济增长三个父系统的功效值以及复合系统的耦合度关联度和耦合协调度。

3.结果分析

3.1长江经济带三大父系统功效值的时间变化趋势

功效值反映的是亞系统发展水平,依据熵权法分别计算出2004-2015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父系统功效值,以此对11省市金融发展、要素投入以及经济增长父系统分别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由图1可知,整体上长江经济带11省市金融、要素、经济三大父系统的功效值均呈现出逐年平稳上升的特点,此外,父系统的发展状况可以分两个阶段:

①2004-2009年,金融父系统优先于经济父系统,要素投入父系统发展较为滞后,其中经济增长父系统功效值从0.185上升到0.289,金融发展父系统功效值从0.192上升至0.278,要素投入父系统功效值从0.195上升至0.293。这一时期国内消费需求较为旺盛,货币流动性较大,固定资产投资存在较强的反弹性,从而出现了金融系统优先的特点。

②2009-2015年,经济增长父系统开始优先于金融发展父系统和要素投入父系统,这一段时期内我国经济发展受到国际经济危机等宏观环境影响,政府逐步施行相对从紧的货币政策,促使银行信贷有所收缩,金融发展父系统扩张放缓,落后于经济增长父系统。

3.2长江经济带三大父系统功效值的空间变化趋势

运用ArcGIS10.2软件对长江经济带11省市的金融发展、要素投入及经济增长三大父系统功效值的省域差异进行空间展示,如图2-图4,颜色越深代表该地区系统功效值越大,发展越好。考虑到时间差异性因素,本文选取2004、2010和2015年的实证结果进行具体分析:

分析图2-图4中长江经济带11省市三大父系统的空间变化趋势,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① 2004-2015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金融发展、要素投入、经济增长三大父系统功效值空间差异显著,江苏、浙江、上海优势明显,长江经济带呈现东-中-西逐步递减的趋势。

②长江经济带11省市2004-2015年金融发展、要素投入、经济增長三大父系统功效值之间差异较大,就均值而言,要素投入父系统优于金融发展系统,金融发展父系统优于经济父系统。

③ 具体而言,江苏省的金融发展父系统功效值优势突出,且发展较快;四川要素父系统功效值异于其他中西部省市,得分较高,直逼东部省分相较;重庆经济父系统功效值增长较快,并于在2015年已经高于中西部其他省市。

4.结论及对策建议

本文以长江经济带11省市为分析对象,对2004-2015年的金融发展、要素投入和经济增长组成的复合系统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了实证。构建评价系统后进行熵值赋权,同时借助容量耦合模型并从地理空间分异等角度对长江经济带九省二市金融-要素-经济复合系统的状态予以探究。结论表明长江11省市的三个父系统之间在时间和空间上有着不同等级的耦合协调关系,同时这种空间差异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地区的发展不断拉大。对于复合系统的内部功效值而言,长三角地区以及重庆地区的要素投入的功效滞后于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从时间上看,长江经济带的金融发展、要素投入与经济发展的复合系统其耦合协调度随时间演化逐步趋于有序;从地理空间上看,以长三角地区为带动点,东部的下游城市耦合协调度高于中西部。可以看到,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发展明显具有优势,但长江中下游其要素系统促进作用滞后于经济增长是造成三个系统序参量不同步的重要因素,存在进一步的提升空间。

根据本文的实证结论,给予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建议如下:

第一,全面协调,加大地区要素的投入与利用。长江经济带的金融发展、要素投入的系统功效值落后于经济增长系统,金融业发展存在滞后,同时也没有实现要素资源的有效运转。因此,“一带”在发展经济、打造“内河经济带”的同时,应该做好全面协调发展的准备,比如大力提高就业率、投入人力资本以及加大科技的投入,只有投入的要素资源产生运转与流动,才能进一步促进社会服务业以及金融机构的发展,从而实现经济的良性增长,达到三者之间的优质协调。

第二,创新驱动,引进科技人才。各级政府应该坚持培养与引进相结合,吸引高层次的人才,培养孵化创新性的科技工业园,以创新带动要素资源的利用,形成符合区域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相要求的资源配置,使金融资源在区域内发展更有效率,使要素资源在区域内的流动更有促进效应,以实现长江11省市金融-要素-经济复合系统内部的协调匹配。

第三,坚持统筹规划,整体联动。耦合协调度σ值的收敛性反映出不同的区位具有不同的内部发展趋势。长江11省市应建设成具有统筹度和整体性、协调性、可持续性的长江经济带,缩小东中西的差距。使“一轴”能在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的同时,发挥上海、武汉、重庆的核心作用,贯通东西,以实现内河经济带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Bagehot W.Lombard Street.A description of the Money Market[M].London: Henry,S.King &Co,1873.

[2]Goldsmith R.Financial Structure and Development[M].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1969.

[3]孙彪,杨山.长三角地区城市创新投入要素的经济溢出效应及趋同格局[J].地理科学进展,2021,40(01):147-160.

作者简介:刘慧芝(1995.8-),性别:女,民族:汉族,籍贯:四川省达州市,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管理科学与工程。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