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RPA技术下的财务机器人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培养模式的探索

时间:2024-09-24

万良永

摘要:本文介绍了基于RPA技术下的财务机器人在财务工作中的应用,从而引申出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对会计专业培养模式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而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关键词:RPA;财务机器人;培养模式

2017年9月, “德勤机器人引发的财务新变革”沙龙分享会上,德勤现场播放了几个有关财务机器人自动处理财务工作的视频,虽然完成的工作非常复杂,但机器人的准确度和效率让人叹为观止。随后,其他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相继推出了“财务机器人”软件,国内的金蝶、用友软件等公司也相继发布了“云服务财务机器人”。将人工智能运用到会计、税务、审计等工作当中势在必行,不仅能够大大提高工作精准度和效率,将员工从审核凭证和其他文件的乏味工作中解放出来,同时有助于财务人员探索更深层次的领域,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随着时代的变革,作为为企业输送人才途径之一的高职院校,其对会计业培养模式需要与时俱进,进一步完善。

1.基于RPA技术的财务机器人

RPA是基于计算机编码以及基于规则的软件,通过执行重复的基于规则的任务来将手工活动进行自动化的一种技术。类似于业务流程管理,但它并不需要开发人员为其创建程序代码,而是可以自动执行规律性工作的自动化软件工具,可以执行一些重复性的、有规律的工作。

在财务机器人出现之前,财务工作进程的推进通过财务人员人工操作或信息系统自动化的方式实现。人工操作场景下,工作效率低、错误率高、人员占用效益低;而通过信息系统进行自动化操作,往往存在跨系统的数据流转需求,需要在多个异构系统间进行系统改造和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开发。虽然,信息系统的打通实现了流程自动化,处理任务的效率高于财务机器人,但系统改造和API开发投资成本高、部署周期长、对需求响应缓慢。在系统对接较多的情况下,改造难度更是成倍增加,甚至部分系统之间不允许开放接口和源代码,改造根本无从谈起。

随着财务机器人的出现,打破了原有模式的瓶颈。财务机器人利用RPA技术,针对财务的业务内容和流程特点,以自动化替代手工操作,辅助财务人员完成交易量大、重复性高、易于标准化的基础业务,从而优化财务流程,提高业务处理效率和质量,减少财务合规风险,使资源分配在更多的增值业务上,促进财务转型。虽然财务机器人运行速度低于完全自动化的流程,但是由于其开发周期短、投资成本低,能够大大提高需求响应速度,因此在企业中有广泛的应用。

2.财务机器人背景下传统财务会计专业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作为会计人才培养和输送的主要单位,要想解决市场对会计人才的供求矛盾问题,培养的会计人才不被财务机器人所取代,必须要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相应地修改人才培养模式。以下对目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2.1人才培养目标和企业需求不匹配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都是培养具备扎实的财务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应用型人才。随着财务机器人的出现,传统的财务工作将大部分被财务机器人所取代,企业的会计人才需求也将不再局限于基本的会计核算能力,对会计求职者的财务管理、财务分析、财务预算、财务决策等思考和创新能力的需求会日益增强。如果人才培养目标还是保持不变,将导致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与市场需求不匹配的现象。

2.2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缺乏创新。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的状况是基础较薄弱,叛逆性较强,自我意识较高,动手能力较强。而各高职院校大部分教师依然使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照本宣科,内容晦涩、枯燥,方式陈旧,缺乏创新,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打折扣。因此教学手段的创新是非常必要的。

2.3考核方式单一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的考核方式依旧沿袭传统的模式,最终成绩的考核是平时成绩加上期末考试成绩,这无疑与企业需求的财务管理实践能力、财务报表具体分析应用能力、较强的财务决策判断力、较好的财务风险把控能力的实际需求相脱节。培养出来的会计专业的学生如果只适合应试教育,那么必将被淘汰,真正可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备实践操作能力的会计人才才能在与财务机器人的PK中脱颖而出。因此应改革会计专业学生的考核方式。

3.财务机器人背景下财务会计专业培养模式的改进

3.1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依据,是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具体化、实践化形式。因此在制订的时候,完善后的培养方案要与时俱进,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最终目标,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对课程体系的确定。新的课程体系应包括以下知识:专业知识主要是财务报告、财务分析、成本管理、预算管理、风险管理、税收筹划、购并与重组、内部控制、投融资等,而其他知识应包括其他价值管理、战略管理、公司治理、信息技术、营销管理、法律、国际商务、资产管理、生产管理、IT等知识,甚至可以涉猎程序算法化、各种行业相关知识。

3.2完善授课机制,突出实践性以及智能化

在传统的财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师仅靠单一的知识讲授进行授课,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质量和效率不高。在新时代,高校在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过程中,应对授课机制进行全面革新。高校应强化学生对财务机器人实际运用情况的正确认知,与使用财务机器人的企业合作,建立相应的战略关系。学生通过在企业实习及观察可对财务机器人的实际运用有清晰认知,从而了解自身存在的就业问题以及不足。在合作过程中,高校可将合作的企业作为学生的实训基地,让学生与财务机器人形成“合作”关系,提升学生的财务基础知识水平,让学生对财务机器人有明晰的认知。此外,高校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提高校企双方合作效率,共建信息化交流、共享平臺,形成“人工智能+教学平台”的教学特色,突破财务会计专业常态化的教学模式,为教学服务提供全新格局。在平台建设中,高校与企业应将社会前沿咨询及最新价值信息展现在平台上,帮助学生获取企业及社会环境变化映射的信息价值。

3.3强化实践教学和实践考核

高职院校应强化会计专业实践环节,增设专业实践课程。对于已有的采取理论和实践计划合一,无专门集中实训的课程,要切实落实课堂专业技能实训环节。例如切实落实财务机器人以及python课程的实践教学设计。高职院校一方面应加大经费投入,加快建设校内、校外会计实训基地的建设,保证实践教学的硬件条件;另一方面要加强教师的培训,积极为本校教师提供各种参加培训、进修、考察、交流的机会,有计划地安排专业教师下企业实习锻炼,提高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及时将市场的需求融入教学。

此外会计专业学生能力考核方面,应摒弃传统的平时成绩加期末考试的方式,而应该加入并适度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案例分析能力的考核和分值,真正做到学生毕业即被需求,毕业即可上岗。

4.结束语

财务机器人时代的到来打破了传统财务会计行业的格局。国内高职院校在培养会计专业人才的教学课程中,应在培养实用型、高效型、复合型人才的基础上,对课程体系进行完善,在课程计划上也不能墨守成规,一味追求会计技术以及操作层面,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将重心往管理型会计进行转移,强化学生对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以及人工智能课程的熟悉,完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提高会计专业人才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杨静.财务机器人时代会计人员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J]中国市场,2018(01):183-184

[2]田高良;陈虎;郭奕;薛宇婷.基于RPA技术的财务机器人应用研究[J]财会月刊,2019(18):10-14

[3]陈虎;孙彦丛;郭奕;赵旖旎.财务机器人——RPA的财务应用[J]财务与会计,2019 (16):57-62

[4]张秀云.财务机器人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绿色财会,2017(09):37-41

[5]谢淑芬;谭晖.浅谈财务机器人背景下高校会计专业教学[J]商业经济,2020(12):188-190

[6]李辅悦.财务机器人背景下财务会计专业就业能力的培养路径[J]投资与合作,2021(01):143-144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