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25
朱树杨
摘要:疫情基本上已被控制后,全国各地区的经济恢复成了眼下急需解决的难题,我们从农村经济角度出发,从整体层面上来看,交通不畅和人员复工复产不到位是造成疫情后农村地区产品滞销的主要因素。我们基于对各大短视频平台的研究,分析“直播带货”场景化、云销售、零接触的特点如何实现农产品到经济的转化,探索互联网+农业的全新农村经济发展业态,以电商扶贫为契机释放农村地区经济的内生动力。
关键词:新冠疫情;直播带货;政府干预
1.现状
2020年初,受新冠疫情影响,全国实行严防死守的措施,导致全国交通路线不畅,全国时鲜商品线下销路受阻,尤其是对于本身销路单一的农产品来说更是雪上加霜,再加上农产品大部分是季节性商品,现收现卖成为难题,全国农民陷入“产品贱卖,无人问津”的困局。一方面农民种在地里收获的农产品,需要很快卖出去,以防受时间影响而损坏,但是线下销路不通,农产品因卖不出去而大量腐烂,给农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引起了政府及社会各群体的关注,另一方面消费者在家隔离,无法通过线下方式购买新鲜农产品。
在这样的背景下,新的农产品销售的方式——直播卖货在全国推广开来,直播卖货是指通过直播的方式向消费者推销商品,直播卖货很早之前在各大电商平台上首次被使用,效果显著。因此,直播卖货在疫情期间爆火,各个地区的农民、个体户都利用手机进行直播,将自己的农产品介绍给消费者,消费者在家即可观看直播,了解农产品,通过电商平台下单,物流直接送到消费者手中。例如山东省惠民县县委书记殷梅英在直播平台上替农民介绍、推销本县农产品,帮助本县农民将积压的农产品很快卖出,农民卖出了农产品,消费者买到了质优价廉的农产品。
极大的促进了疫情期间农村经济的复苏与发展,同时,也完善和发展了农产品市场体系,线上销售和线下销售并存,相辅相成,共同发展。但是也存在很多问题,包括虚假宣传,农民不会操作直播,直播效率低下等问题。
2.问题
2.1疫情防控常态化对农村经济的恢复造成影响
为了防止疫情再次大规模爆发,我国政府采取了管治交通运输、限制人群聚集以及延迟复工、复产时间等措施。这些措施虽能够实现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目标,但也给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恢复带来巨大挑战。随着各省各市公共卫生部门疫情防控常态化应对机制的启动,农村地区的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物流运输行业等多种产业受到多角度全方位的冲击,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劳动力外出务工受到阻碍,更是在极大程度上阻碍了乡镇农村地区居民收入的恢复。
2.2中国农村农产品生产者缺乏技术知识及支持
目前中国农村农产品的主要生产者是70后和80后,其中很多人并没有接受过教育,属于文盲或者半文盲,不能完全使用直播软件,缺少技术支持。通过在淘宝、京东等平台上开设账号注册店铺需要缴纳较高的押金,运行成本高导致农产品成本高,在市场上缺少竞争力。根据调查显示,中国农村的农户主要是个体农户,专业化程度极低,对电子商务的技术运用不成熟,缺乏核心竞争力。农产品主要是生鲜、加工农产品、食品、工艺品等,伴随着农村基础设施的发展和完善,交通便捷,各种农产品可以实现远距离运输,在各大市场都可以找到自己需要的农产品,消费者更倾向于在自己身边购买。
2.3直播带货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
直播带货这一全新的销售方式,在疫情发生之前就已经成为一个风口。“农产品+直播”的模式虽然搭建了外界了解农村发展状况的新窗口,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农村地区实现经济恢复,但是直播带货中存在的良莠不齐现象,也势必会对农村经济的快速恢复和长期发展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例如;直播带货的售后服务没有保障、销售的商品质量不达标、一些商家虚假宣传或拒绝兑现承诺等。这些现象的存在,会让消费者对“农产品+直播”这一销售模式的信任度降低,进而对农村地区的经济恢复带来不利影响。
2.4消费者对直播带货的认可度有待提高
直播带货作为一种新兴的销售方式,并没有得到广大网民的认可。同时由于在直播间下单购物,存在冲动性消费、各种售后难以得到保障等诸多原因,在广大消费者中没有树立良好的形象。在疫情爆发后农产品的食用安全得不到保障,消费者对直播间的商品存在戒备心理,降低了农产品在直播间的销售量。
3.解决对策及优势
3.1视频直播方式
近些年,各大电商平台一直在助力农产品上行,线上直播带货已经不是一种陌生的销售模式。我们可利用微信、抖音直播、小视频等互联网平台和工具,借用已有的电商平台如淘宝,拼多多,京东等带货。
打破人们的阅读障碍,更加生动形象的表现商品;这种投通过直播加大主播与买者互动,互动更直接,更有效率,消费者更加了解商品。此外,在“农产品+直播”模式中,由于消费者与供给者之间搭建了互联网互动平台,去除中间环节,通过直播带货,发挥互联网的引流与裂变作用,可以吸引来许多新的客户,快速高效的实现疫情后农村地区的经济恢复。
3.2领导干部直播(电商直播新模式—政府干预)
带货主播不选择网红,而是各级领导干部直播带货。
不同角度分析,首先,干部直播说话更接地气,往往能带来更大流量,也可以解决农产品生产者缺乏技术知識及支持的问题。而如今现在流量较大的网红收费一般不菲,中国农村地区许多很难拿出大笔经费,请他们前来带货,其次,各地领导干部亲自上阵,具有一定社会地位,及时掌握农产品滞销情况,能够保证产品质量,一个有解说、有互动、能展示、能询价,场景交互感浓厚,参与感十足的直播间,更能俘获消费者的购买欲。
并且农产品带货的特殊性和公益性,一方是农民,能够引起各方共情,这本身就具有话题和流量,自然不愁销量。既反应出政府工作思路和方式的创新,又为农产品销售拓宽了渠道销售范围扩大。
3.3两端对接模式
由于疫情影响,网上购物成为特殊情况下的最佳选择,解决疫情下的农产品滞销问题,需要结合当地具体情况,实现产品精准对接。
电商平台“带货”,实现跨区域产销对接,投资成本小,符合农民现实情况,省去中间环节,直抵消费者,供给者与消费者可以直接进入商品流通环节,不仅降低了产品成本,也降低了消费者的购买成本。将农村地区生产的各种商品与直播带货的形式结合在一起,可很好的解决农产品相似度高,会让消费者难以选择的弊端,提高销售效率。
3.4货品多样化
在货品、种类方面,不仅仅局限于农副产品,可以根据当地的自然條件、人文传统、民俗文化等发展特色农产品和文创产品。相对于传统的需求端和供给端的市场销售形式,直播带货增加了农副产品、农特产品、文创产品的销售渠道,还可以为扶贫产品、消费工业品等特殊商品直播带货,从而扩大国内消费需求,进一步激活消费市场。
3.5线上、线下双向力
传统电商模式以图片为主,形式过于抽象,无法满足现在消费者对商品更详尽的了解需求。从展示效果来说,视频>图片>文字。而直播的信息维度更丰富,使得消费者能够更为直观且全面的了解产品内容及服务信息。
直播最大的优势,就是让消费者融入到购物场景中。搭建了外界了解农村发展状况的新窗口,助力企业和群众打开农产品的销路,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新方式,直播带货助力农村经济发展不仅局限于农产品,还可以扩展到副业、手工业、乡村旅游等,有利于农村经济转型,增加农民收入。
4.结语
直播+农产品作为网络消费新业态,直播带货顺应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潮流趋势。
为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开辟了新路径,利用直播为手段或媒介,衔接与之相关的行业,从而带动农村地区上下游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在助力疫情后农村地区经济恢复的同时,更好的实现供给侧的改革和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张骞.互联网发展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9.
[2]刘爽.大辛寨村“互联网+特色农产品”个性化定制营销模式研究[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7.
[3]于险峰,张仁军. 沈阳东北农资大市场开创农资经营新模式[N].农民日报,2013-03-07(004).
[4]叶振宇.“十二五”我国国家产业转移政策的特征、重点与趋势[J].发展研究,2012(10):71-73.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