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IOD模式实施路径研究

时间:2024-09-30

王栋

摘要:科技城市发展模式(Innovation Oriented Development,简称IOD模式),即以创新为主动力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该模式将城市从传统依靠要素驱动、投资驱动的增长模式升级到创新驱动型增长,将成为新常态下我国新型城镇化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IOD模式必须围绕打造城市“创新驱动”的核心能力,不断完善科技创新、新兴产业集聚、品牌营销、企业运营、区域辐射等五大基本功能定位,通过建设创新能力、加强交互创新、重视人才发展路径打造IOD模式。

关键词:IOD模式;科技城市;实施路径;城市创新能力

新一代科技创新已经从“生产导向”向“生活导向”转变,科技创新的诞生地已经不再是生产要素聚集的工厂,而是生活要素聚集的城市。IOD模式能够让整个城市都来推动科技创新,实现城市从传统依靠要素驱动、投资驱动的增长模式升级到创新驱动型增长模式。

一、IOD模式打造城市创新驱动的核心能力

(一)科技城市是创新“问题”发生器

科技城市为创新提供“问题”的发生器。一方面,只有以大城市为根据地,才能拥有足够的用户和商家数量,才能为那些“科技+生活网络”的创新性公司提供人口和商业的市场样本。另一方面,对于大多数城市来说,天生自带的“城市病”——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公共安全等问题,也恰好给了无数创业公司巨大的市场机会。比如城市“最后一公里”的难题催生了城市共享单车;城市打车难,催生打车软件滴滴打车等等。

(二)科技城市为创新提供场景资源

一方面,城市为创新提供了试验场,特别是生活导向型的科技创新成果只有在生活中进行试验才有意义。“Living Lab”(生活实验室)模式已在芬兰赫尔辛基、丹麦哥本哈根、荷兰阿姆斯特丹、埃因霍温和西班牙巴塞罗那等城市广泛应用。另一方面,城市为技术颠覆者提供了最好的“观摩场所”。以共享单车为例,正是通过在城市中的观摩,共享单车才得以从最初的“有桩模式”向现在的“无桩模式”进行升级,并通过互相模仿推动行业创新。

(三)科技城市是科技人才安居之所

目前,各行各业年轻的科技精英,已经成为城市创新的绝对主力,并且年轻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城市中充满活力的社交场所、繁华的商务中心和时尚的生活社区,已经成为吸引年轻科技人才聚集的磁石。只有适应年轻科技人才的城市环境,才能吸引到科技人才;只有科技人才在城市聚集,科技创新资源才会在城市聚集,最终科技产业才能在城市中发展起来。

二、IOD模式实现创新驱动需要具备的基本功能

随着知识经济兴起,许多城市功能开始由传统的生产、制造和服务功能逐渐向以知识、信息和技术为主的科技创新功能转变。具体来说,科技城市应该具备科技创新、高端产业集聚、品牌营销、企业运营、区域辐射等五大基本功能,构成了创新驱动的科技城市功能体系。每个功能都是整体功能的一部分,需要与其他功能协同发挥作用。其中,科技創新和高端产业集聚是科技城市实现创新驱动的核心和关键功能。

(一)科技创新功能是城市实现创新驱动的核心

科技创新功能是城市实现创新驱动的核心,科技城市首先是区域性的科技创新资源聚集区和科技创新中心。例如,国际创新高地美国硅谷,在斯坦福大学科学园形成后逐渐聚集了大批科研企业、研发机构和科技人才,形成了现在的创新型城市带。被誉为“韩国硅谷”的大田因大德科学城而逐步发展成为创新之城,汇聚了韩国四所高校、七十多所科研机构、九百多家高科技企业、十余万名科技人才,拥有国际领先的科研设施和创业创新氛围。中国台湾的新竹也因拥有清大、交大、工研院等本土优质科研院所和通过兴办科技园而聚集的大批海内外科技创新资源,从而成为坐拥300多家科技研发企业和机构的全球知名微电子和集成电路产业中心。

(二)高端产业集聚功能是城市实现创新驱动的关键

随着科技创新对科技城市的产业结构和增长方式的影响和改变,科技城市必将成为产业链的“高端”节点集聚地和区域性新兴产业中心。一个城市会受到空间、资源和环境等承载力的限制,拥有科技创新优势的科技城市会优先选择产业链的“高端”环节,同时向周边区域提出配套“低端”产业链条及承接传统产业转移的需求。例如,美国硅谷城市带、印度班加罗尔、中国台湾的新竹等新兴产业中心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新兴产业率先从这里形成并集聚,随后逐步向周边扩散。

三、IOD模式实施路径

(一)创新能力建设的实施路径

一是支持商业研发和创新。积极引导机构投资者、主权财富基金、公司风险投资和公众投入商业研发和创新。二是对研发和创新施行税收优惠。提高税收优惠政策有效性和使用便利性。三是发展服务创新和非技术创新。制订研发税收抵免或补贴,政府采购,服务老龄人口等政策刺激服务创新。

(二)交互创新促进的实施路径

一是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完善政府在线服务,加强信息系统和网络的安全,加快商业应用领域技术扩散等。二是创建专业领域创新联盟。促进联盟内部的专业的知识服务和创新技术流动,促进区域间的创新合作,加快创新技术的产生。三是开放科技创新研究成果。将研究成果以数字化的形式共享,鼓励跨界合作,推动不同部门间的研发资源共享。

(三)人力资源发展的实施路径

一是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设立创新创业类课程,积极开展商业或经济类教育,把创新实践活动引入传统学科。二是制订推动创新的人力资源政策。制订高技术人才的更新知识计划,提倡终生教育,提高高技术人才的流动性,减少人才流入壁垒。三是培养人才创新精神。创新吸引年轻人才的宣传形式,针对特定人群制订专项政策,营造创业氛围,提升公众的知识产权意识。

参考文献:

[1]杨冬梅.创新型城市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天津大学博士论文》,2006:64-66,88-89.

[2]孙红兵.城市创新系统的动力、能力和绩效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博士论文》,2011:42.

[3]张仁开,刘效红.上海建设国际创新中心战略研究[J].科学发展,2012(11):80.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