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0-19
刘香清,孙力伟
金属机械零件安装有很高的质量要求,其中精准度是最关键的质量指标,若精准度不足就说明零件安装很可能存在几何误差,需要进行矫正。这一背景下,因为零件安装的几何误差难以避免,且为了准确矫正误差,所以有必要对零件安装几何误差进行测量,而出于测量结果准确性考虑,工作人员必须选择正确的误差测量技术,并系统性的展开测量工作,旨在充分发挥技术作用,准确测量几何误差情况,故为做到这一点应当对几何误差测量技术的应用展开分析。
金属机械零件安装中常见的几何误差有四种,分别为尺寸误差、形状误差、位置误差、表面微观几何误差,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尺寸误差是指零件本身的尺寸在某个方面与理想尺寸存在误差,例如零件的直径尺寸大于或小于理想直径尺寸,随即形成几何误差,这种误差是最常见的几何误差,若未能及时发现,安装中就会出现异常,可能导致机械设备不能顺利运作,甚至加大安全风险。
第二,形状误差是指零件外形的直线度、平面度、圆度、圆柱度、线轮廓度、面轮廓度、轴径、孔径中,任意一方面不符合理想值而形成的几何误差,这种误差会导致零件可能无法顺利安装。
第三,位置误差是指零件加工后在表面、轴线、对称平面之间的相互位置不能依照理想关系对应,诸如零件的某个部位并未与对应部位完全对齐,这就是典型的位置误差,也是一类常见的几何误差。
第四,表面微观几何误差是指零件表面的粗糙度、波纹度等不符合理想值的误差现象。
通常情况下,金属机械零件安装几何误差的原因有三种,具体如下。
第一,零件加工因素,即零件加工决定了零件本身的尺寸、形状、位置、表面,因此当零件加工工艺出现异常,就可能导致零件本身出现几何误差,在安装中会造成相同的几何误差影响,故零件加工是导致几何误差的主要原因。
第二,人为因素,即零件安装一般由人工负责执行,而安装的每个环节都有标准要求,但人工操作的稳定性不足,因此有可能在某个安装环节出现误差,或者导致零件受损,出现几何误差,该因素下最常见的几何误差就是形状误差,诸如零件表面受到冲击,出现表面下凹等现象,因此零件平面度受到影响,出现几何误差。
第三,环境因素,即零件虽然是金属材质,稳定性较强,但受一些特定的环境因素影响,零件会出现一些细微的变化,出现几何误差。环境因素的种类有很多,其中较具代表性的是温度,诸如金属零件在高温环境下会出现膨胀现象,以上四大几何误差类型都可能因为该现象发生,且可能同时发生,所以要引起重视。
因为金属机械零件安装几何误差类型多,且各类型形式很多,所以单一的技术不满足几何误差测量需求,本文主要参照几何误差的四大类型,选择尺寸误差、形状误差、位置误差、表面微观几何误差检测技术,各项技术针对性强,单独使用能够有效测量几何误差。而考虑到技术应用的便捷性与测量结果的一体性,下文将通过系统设计将相关技术整合,形成几何误差综合测量技术系统。另外,尺寸误差、形状误差、位置误差、表面微观几何误差测量技术的具体内容如下。
2.1.1 尺寸误差测量技术
尺寸误差是常见的金属机械零件几何误差,指金属机械零件大小、厚薄指标与标准不符,一旦出现会严重影响金属机械零件安装质量,诸如可能导致金属机械零件无法安装,也可能导致金属机械零件安装后无法起到应用作用。针对尺寸误差,常用的误差检测技术有很多,诸如直接测量技术、检测测量技术、单项测量技术、综合测量技术、工序测量技术等,这些技术算在具体形式上有所不同,但原理比较类似,以直接测量技术为例,工作人员直接使用工具对金属机械零件进行相关指标测量,然后将测量结果与标准进行对比,如果两者一致,就说明金属机械零件没有尺寸误差,反之存在尺寸误差,结果与标准差值越大,尺寸误差情况越严重。为了更好的执行尺寸误差检测工作,建议工作人员在检测之前详细记录待测金属机械零件的标准尺寸,而后采用“一测一记”的工作模式记录每个金属机械零件的产量结果,这样能够保障测量结果完整,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对每个零件进行两次至三次检测,目的是保障测量结果正确,最后将测量结果与预先记录的标准进行对比即可判断金属机械零
件是否合格。
2.1.2 形状误差测量技术
形状误差相对少见,一般指金属机械零件的轮廓形状与标准不符,诸如零件轮廓弧度不足或过度弯曲等就是典型的形状误差,形状误差同样会对金属机械零件安装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其具体影响在上文的论述中已经提到。因此,虽然形状误差相对少见,但也要引起人们的重视。针对形状误差,一般需要采用公差测量技术,而该项技术在不同的测量指标上有不同的形式,因此要做好形状误差测量技术,必须先明确测量指标,再选择针对性的技术形式,本文主要以轴径、孔径、角度三大指标为例,介绍各种形式的形状误差测量技术:第一,针对轴径,如果实际情况对轴径指标精度要求不是很高,处于中、低等级,那么可以使用卡尺、千分尺、专用量表等工具进行测量,如果实际生产量较高,建议采用光滑极限量规判方法进行轴径测量,断轴的实际尺寸和形状误差是否合格。而当实际精度要求较高时,就必须使用机械式测微仪、电动式测微仪、光学仪器进行测量,目前立式光学计测量是高精度轴径测量中最常用的技术工具;第二,针对孔径,如果生产量较小、孔径精度要求不高,可以使用卡尺、内径千分尺、内径规、内径摇表、内测卡规等工具进行测量,反之生产量较大、孔径精度要求不高,也可以采用光滑极限量规工具。面对孔径精度要求较高的测量工作,这应当使用内径百分表或千分表、卧式测长仪进行测量。另外,若孔本身比较细长,工具不方便进入其中进行测量,可以选择小孔内视镜、反射内视镜工具,或使用电子深度卡尺进行测量;第三,针对角度,要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测量技术,即如果需要进行相对测量,且检测精度要求较高,那么可以使用角度量块、直角尺、多面棱体进行测量,其中不同工具所测量的角度不同,诸如直角尺就专门用于测量直角。在测量要求相对低,但测量指标较多的情况下可以进行直接测量,过程中需要使用角度仪等工具对零件的角度量块、多面棱体、棱镜等进行测量,使用光学分度头对零件圆周分度进行测量,使用样板、角尺、万能角度尺完成其他角度测量。如果以上测量技术不方便使用,可以考虑间接测量技术,即主要使用正弦规、滚柱和钢球等进行测量,条件允许也可使用三坐标测量机。另外,如果在角度测量中遇到了角度较小的情况,那么可以选择水平仪、自准直仪、激光小角度测量仪等工具进行测量。
2.1.3 位置误差测量技术
位置误差与形状误差非常相似,本质都属于几何公差误差,因此测量方法上基本相同,此处不多加赘述。但值得注意的是,位置误差测量中一定要注意零件轴线等参数的对齐关系,不能只对某一处进行测量,正确的做法是测量完有一处之后,再对对应处进行测量,两处对齐这说明没有位置误差,反之金属机械零件不合格。
2.1.4 表面微观几何误差测量技术
最常见的表面微观几何误差就是表面粗糙度误差,因此本文主要针对该误差形式对相关测量技术进行分析。表面粗糙度误差测量方法有四种,分别为:第一比较法,这种方法主要通过放大镜等工具进行测量,过程中需要借鉴标准件,通过对比的方法来判断被测件表面粗糙度的级别,根据结果判断其是否合格;第二干涉法,该方法主要利用光波干涉原理进行测量,通过光波反馈结果可作出判断,判断准确性比较高;第三光切法,该方法与比较法比较相似,但其中使用的工具一般是双管显微镜,因为工具更加先进,所以测量进度比较高;第四针描法,该方法主要通过表面粗糙度仪来实施,依照仪器触针在零件表面的移动情况可以作出准确判断。
本系统设计分为硬件设计、软件设计及硬软件衔接三个步骤,各步骤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硬件设计。本系统硬件设计使用到了传感、传输两大技术,使用Struts、Hibernate构成J2EE框架,该框架具有轻量级的优点,能够支撑系统硬件运作,并负责储存运作数据,可以给硬件设备提供良好环境。J2EE框架基础上,使用Tomcat轻量级服务器,用于支撑JSP、Servlet-web。系统主要硬件为齿轮齿条传动副,可使测量加运动,推动测量进度,而为了保障运动方向准确,在传动副上安装了运动导向机构,同步还在测量架上安装了电机,对电机运行功率进行了设定,保障测量家运作速度恒定,能缓速允许。在测量架后方安设测量区,区域内安装了光电编码器,该设备可以对金属机械零件集合参数进行测量,自动读取当前集合参数,借助导向轮,所有放在测量架上的待测零件都会被传输到测量区接受测量,过程中还会进行旋转,以便编码器进行多面测量。另外,出于零件测量的多种要求考虑,本系统在测试区还安装了夹具、加温等设备,以供人工选择。
第二,软件设计。本系统软件主要包括数据采集软件、数据分析软件、数据库软件三项,其中数据采集软件主要接受光电编码器读取得到的几何参数,随后将参数传输到数据分析软件中,分析软件会对几何参数进行预处理,根据编码完成参数分类,随后与标准值进行对比,判断零件是否存在几何误差、存在何种集合误差,分析软件所用的标准值来源于数据库软件,即人工会在数据库软件中预先设定好相关标准值,支撑分析软件运作,同时每次分析所得结果也会被自动保存在数据库软件中,方便人工查阅分析过程。为了优化系统的测量功能,本系统三大软件均采用C/S工作模式,使得系统具备单曲线、多曲线绘制功能,采集所得数据会被绘制成相关曲线,让数据分析过程更加清晰、易懂。
第三,硬软件衔接。系统硬件主要负责执行测量工作,软件则主要负责控制硬件,用于改变测量条件,因此硬软件衔接就是让软件能够对硬件进行控制。着眼于这一点,首先在硬软件之间安装了换能器,目的是将硬件的光电编码器采集参数转换为数字格式,以便软件读取,根据采集参数,人工可以在软件端对测量环节进行控制,并且对测量结果作出判断,可提供控制方向。其次采用总线技术将硬软件衔接,人工在软件端输入的指令会顺延总线到达硬件的某个设备上,诸如人工要提高夹具夹紧度,可以在软件端设定参数,再发送指令,指令顺延总线被夹具控制单元接受,促使夹具夹紧度提升到设定参数值,提升过程也会通过总线反馈给软件端,促使人工能判断测量工作是否可以开始。
遵照四大几何误差,本系统测试中选择了四十个存在几何误差的零件作为样品,各几何误差共十个零件,每个零件的几何误差值已经预先测量完成,做好了数据统计,随后将零件送入系统中接受测量,若系统测量结果与预先测量结果之间没有,就说明本系统应用有效。
针对各类几何误差待测零件,从各类误差零件中任选其一作为分析案例,与预先测量结果对比得到测试结果,结果见表1。
表1 测试结果
通过表1可以看出,本系统测量结果与预先测量结果完全一致,因此本系统应用有效。着眼于几何误差出现的三大原因,本系统可起到预防误差的作用:
第一,针对零件加工因素,将加工零件送入本系统接受测量,可判断零件是否存在误差,若存在误差则要求返工,避免零件加工因素影响。
第二,针对人工因素,在零件安装之前预先使用本系统进行测量,确认零件是否存在几何误差,若不存在则进行安装,如果多次安装无果,或者发现异常,则继续测量,查看零件是否受人工因素影响出现了几何误差,若出现则更换零件。
第三,针对环境因素,对于长时间放置在高温或其他特殊环境中的零件进行测量,能确认零件当前是否出现膨胀等现象,若存在则说明零件有几何误差,人工及时更换即可。
从此处可以看出,使用本系统能够保障零件安装不受几何误差影响,可起到良好预防作用。
任何几何误差测量系统在应用中都可能出现误差,这些误差并不来源于系统本身,而是因为人工使用不当,这一点对于本系统而言也不例外,所以在系统应用中人工需要注意相关事项,下文将对主要事项进行论述。
机械零件在接受测量的过程中会展开一系列的运动,以保障测量结果的完整性,而所有运动步骤也有相关标准,一旦其中某个运动步骤不符合标准,就可能导致测量结果出现误差,这种误差没有规律可言,而且包括众多的类型,故被称为随机误差,很容易使人作出误判,错将良好零件视作几何误差零件。为了避免随机误差的情况出现,工作人员应当清楚了解随机误差的出现原因,通常情况下是因为测量系统的硬件部分存在异常,诸如某些硬件夹具之间的间距增大,故人工依照标准规范设置夹紧度,并不能保障零件被充分夹紧,使得零件运动时出现一些异常,诸如细微的位移或外泄等。针对这些现象,工作人员有必要在测量之前对系统相关硬件设备的情况进行检查,若发现异常要手动调试,必须在硬件设备全部正常的情况下进行测量,以免发生随机误差。
机械零件几何误差测量形式众多,部分测量需要预先设定测试条件,诸如需要先加温测试区温度,再对机械零件,过程中要保障测量结果准确,测试区温度就要达到标准值。但系统实际应用中偶尔会发生测试条件异常的现象,即工作人员在软件端设定了标准温度,而等待一段时间之后测试区的温度却未达到标准,且不再提升,或者出现不升温现象,这两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第一,因为硬件加温设备出现了故障,不能正确执行指令,所以测试区温度无法达标;第二,硬软件之间的通信渠道出现了异常情况之后,导致软件指令无法传输给硬件。针对这两种现象,工作人员理应对实际情况进行识别,再根据原因进行处理,例如调试加温设备,使其恢复正常,或者找出现场干扰源,促使通信恢复正常,这些都可以保障系统正常应用。
机械零件几何误差测量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来设置测量参数,参数决定了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因此测量参数必须足够准确,否则测量结果会给人工造成误导,甚至因零件几何误差造成严重问题。从这一角度出发,理论上每次进行测量时,人工都应当先了解机械零件的基本情况,而后得出几何误差测量的参数要求,再针对性的进行参数测量,但实际来看因为机械零件几何误差测量的参数要求比较复杂,所以人工不可避免的会出现疏忽大意的现象,一旦出现这种现象机械零件几何误差的测量参数就可能失准,测量结果也就变得不可靠。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测量过程中一定要仔细核对测量参数,同时出于便捷性考虑,可以将机械零件分类,按照分类进行统一批次测量,这样可以避免人工频繁更换测量参数,尽可能降低测量参数失准的发生概率。
金属机械零件安装中不能出现任意几何误差,否则会对机械设备的使用造成影响,甚至加大安全隐患,因此在零件安装之前必须对零件进行几何误差测量。着眼于这一点,工作人员理应了解几何误差的主要类型与原因,并慎重选择技术,通过系统完成测量工作,旨在保证机械零件质量,给零件安装打下良好基础。同时针对机械零件几何误差成因,工作人员应当展开多次检测,避免不同因素的影响,这有利于我国工业的发展可持续性与社会竞争力。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