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0-27
于连玉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现阶段,由于缺乏有力监管,部分矿产企业为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制定的地质矿产资源的开发方案缺乏合理性,没有做到对矿产资源的有效利用,部分隐伏矿、伴生矿未得到有效开发,而是将工作重心倾向于开采富矿,在客观层面上造成了地质矿产资源的浪费。同时,还存在矿产资源过度开采问题,一些企业并未制定长期开发规划,选择在短期对矿产资源进行过度开采,不但对周边区域生态环境造成了极为严重、不可逆转的污染破坏,还将以此为诱因引发地质灾害问题的出现。例如,在矿产资源过度开挖、在矿床中形成过大挖掘空间时,有可能出现地层塌陷问题,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在我国地质矿产资源勘查行业早期发展阶段中,存在着技术手段单一、矿产探查精度低、勘查效率低下等问题。以钻探法为例,需要工作人员对各地区地质信息进行采集分析,锁定矿床大体分布范围。借助钻机等设备开展钻探作业,将所采集样本送至实验室分析检测,地质矿产资源勘查周期过长。同时,为保证矿产勘查结果真实准确,还需要重复开展钻探作业,将若干组样本检测平均值作为最终勘查结果。因此,我国矿产开采行业的主要发展方向为,对矿产资源勘查技术体系进行优化创新,采取多元化技术措施[1]。
矿产勘查制度是由国家相关部门制定、企业补充并执行的矿产勘查实施规范与技术标准,对原始资料编录、岩类分类命名方案、评价岩体等工作的开展起到规范指导作用。但在地质矿产资源勘查工作实际开展过程中,现行矿产勘查制度较为滞后,部分技术标准与实际工作情况不符合,存在管理漏洞,没有做到对各矿产勘查工作环节的严格管理。同时,由于没有对新型找矿技术的应用标准进行明确规定,很难保证地质矿产资源储量评估与矿权评估准确性。
地质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工作具有现场地质环境复杂、气候条件恶劣、资源勘查与开发周期长、涉及范围广等特征,工作量较大、技术要求十分严格。但目前来看,一些企业普遍存在人员储备、资金投入力度不足的问题。组建的地质矿产资源勘查与开采团队的人员数量较少,部分工作人员专业素养不符合实际需求,导致实际工作效率低于预期。同时,受到人为因素影响,矿产资源勘查结果真实性、地质矿产开采安全性缺乏保障。资金投入力度不足,导致配置勘查仪器设备、开采设备型号较为老旧,设备数量少,更新换代时间长,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将会对磁法、放射性测量、化学找矿等技术的应用效果造成影响,降低矿产资源的开采效率与实际利用率。
虽然我国幅员辽阔,各类地质矿产资源较为丰富,但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各类地质矿产资源的人均占有量较低,当前正面临着严峻的地质矿产资源供需矛盾,尤以铜、铁等使用量较大的矿产资源供需关系最为紧张。如若加大这类地质矿产资源的开采量,将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且不利于地质矿产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
在地质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过程中,由于现场环境复杂,受到人为设备等因素影响,勘查过程中存在安全及质量隐患,开采过程存在不规范行为,如矿产资源过度开采、矿产勘查项目质量不达标等。这些问题没有得到技术解决处理,不但会存在安全隐患,还容易形成不良风气。当前地质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项目的监管工作主要由企业与第三方机构协同开展,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控制项目质量与周期的作用,但由于不具备执法权,实际监管力度有所不足[2]。
地质矿产资源勘查与开采是一项过程较为复杂的活动,受到环境、气候等因素影响,对技术水平有着严格要求。在采取单一技术手段时,无法为矿产勘查结果准确性提供保证。同时,在部分找矿技术与开采技术应用过程中,还将对矿床与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理念。因此,企业必须对探矿开采技术体系进行优化创新,积极借鉴国内外成熟的工作经验,深入了解不同技术类型的应用原理与技术特点,根据项目情况合理选择技术,做到对找矿精度、开采效率、项目安全系数的全面提升。例如,可选择应用新型遥感矿产勘查技术,工作人员操纵相应仪器设备,在勘查区域内贴紧地表与地质体开展探测作业,对所接收地质体电磁波特征信息进行分析,遥感图将起到“透视”特定深度地质构造的使用功能,辅助工作人员进行盲矿体寻找。最后,根据电磁波特征信息分析结果,判断各区域是否分布地质矿产资源,准确评估矿床深度、位置与大体分布范围。为充分发挥技术优势,还可选择与其他矿产勘查技术进行组合运用。此外,为提高地质矿产资源勘查数据时效性、矿产开采效率,企业需要将信息化技术与探矿开采技术体系进行深度结合,可以突破空间、时间限制快速传输所采集矿产资源信息,准确评估工作情况、制定正确决策方案。
在我国地质矿产资源开发期间,供需前景不乐观,矿产资源的供应与需求关系没有保持稳定的平衡状态。受其影响,部分矿产开发项目存在过度开采、隐伏矿与伴生矿开发程度不足现象,没有做到地质矿产资源的优势互补。因此,应以实际需求作为地质矿产资源的开发导向,及早构建起适应我国实际国情的矿产资源开采模式,在真正意义上实现“自给自足,资源优势互补、资源合理调配”的发展目标。为实现这一目的,需要在全球范围内对各类地质矿产资源进行合理调配,加大铜、铁、煤炭等消耗量较大矿产资源的进口量,减小各类开发程度低下、储备量较大矿产资源的进口量。以铁、金、锰等矿产资源为例,虽然我国已查明资源储量仍保持稳步提升状态,但这类矿产资源的需求量持续激增、未来需求总量维持高位,基础储量增速远低于需求量涨幅,如若完全依靠国内保障,不但难以满足持续攀升的需求量,还将出现资源过度开发问题。
我国在矿产开采行业早期发展阶段中,由于缺乏统一、长期的行业发展规划,在地质矿产资源开采期间存在诸多问题,如矿产资源开采过度、分布大量低端矿产加工企业、生态环境遭受严重污染破坏、能源与矿产资源损耗量过大。因此,政府相关部门与大型企业应综合分析我国实际国情、各类矿产资源的主要分布情况、矿产资源实际开发程度等因素,制定统一的行业发展规划,调整各地区的矿产开采与加工产业结构,如严格控制、减小低端矿产加工企业的数量与规模,扶持新型绿色矿产加工企业,以此来起到降低能源与矿产资源损耗量、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同时,通过制定并实施行业发展规划,解决各类矿产资源地域分布不均衡等问题。以铅锌矿为例,主要分布在我国广西、广东、江西、甘肃、青海等地区。但从铅锌矿产资源的早期开发情况来看,我国东北与中部地区的铅锌资源开采量较大,加剧了铅锌资源地域分布不均衡问题严重性。近年来,为解决这一问题,逐渐将铅锌资源的开发区域由东北、中部地区转移至云南、四川、青海与内蒙地区,并在湖南、广东、广西地区中保留部分铅锌资源。
此外,多数矿产资源的开采难度较大,对技术要求、开采作业质量提出了严格要求,企业必须构建健全的管理制度,才能提高矿产资源的实际开采与利用率,将矿产资源损耗量控制在较低程度,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超出控制、不可逆转恢复的污染破坏。针对于此,应提高企业市场准入标准,将技术水平不符合相关标准的企业、或是在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存在严重违规行为的企业淘汰[3-5]。
为推动地质矿产勘察活动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企业应根据找矿技术体系发展情况、矿产资源勘查工作开展情况,持续对现行地质矿产勘查制度进行优化补充,如明确各项找矿技术的操作流程、技术标准与注意事项。根据矿产资源勘查工作需求,积极引入各项新型找矿技术,对传统地质学理论体系进行补充、现代化转变。对各项矿产资源勘查与管理条例内容进行补充,明确划分各部门人员的职责范围,消除各处管理漏洞,为后续地质矿产资源勘查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
当前在我国矿产开采行业发展过程中,部分企业将工作重心倾向于开发主要矿种、浅部矿产,忽视了对伴生矿、贫矿与隐伏矿的勘查开发,在客观层面上造成矿产资源浪费。为解决这一问题,企业必须转变工作重心,树立科学的发展思路,提高对隐伏矿、伴生矿与贫矿的重视程度与开发力度。如此,既可以有效提高隐伏矿等矿产资源的实际利用率,避免这类矿产资源被长期闲置。同时,当前我国浅层地表所分布矿产资源已开采殆尽,对贫矿与隐伏矿的勘查开发,将起到推动我国矿产开采行业可持续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
所选择作业单位技术水平、作业团队综合素养的高低,将对地质矿产资源勘查与开采工作质量起到决定性作为。作业单位唯有具备较高技术水平、建设专业化工作团队、灵活运用各项高新找矿技术,才能高质量的完成矿产勘查任务、实现合理开发目标。反之,如若所选择作业单位存在缺陷问题,如工作人员综合素养不达标、采取技术手段单一时,也将影响地质矿产资源的勘查精度及勘查结果的真实性。为选择优秀的作业单位,企业应引入招投标机制,根据项目情况对投标企业的资质、规模、技术水平等要求进行明确。综合分析各项投标计划书的可行性与成本,严格审核相关资料文件,在其基础上选择采取定向委托或是长期合约方式来确定作业单位。
为推动地质矿产资源开发活动的规范化发展,有效预防控制矿产资源过度开采等现象的出现,需要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完善补充,消除法律监管盲区,为后续政府监管工作的开展提供法律依据。例如,对稀有矿产资源投运问题的判定依据、处罚标准进行明确。同时,政府部门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监管职能。例如,在地质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成立专项监管小组,不定期对辖区内各处矿产资源的实际开采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如果存在安全防护设备不齐全、开采现场环境存在安全隐患、主要矿种资源过度开采等问题时,对相关企业、人员进行追责惩处,标记所存在具体问题,要求其限期整改。同时,对矿产资源勘查项目质量进行核查,如若项目质量不达标,禁止项目进入市场。
综上所述,面对地质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项目所存在的各项问题,企业必须树立起安全生产、绿色环保的发展理念,积极落实上述策略,从优化技术体系、完善勘查管理制度、制定统一行业发展规划、合理选择作业单位等角度着手,全方位提升地质矿产勘查与开发水平。同时,政府部门不断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完善补充,充分发挥自身监管职能,为我国矿产资源勘查开采行业注入新的发展活力。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