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0-30
李虹佳
(湖南省有色地质勘查开发局二四五队,湖南 吉首416000)
在自然因素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下,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越来越高,使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同时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于地质灾害治理施工来说,地质灾害的类型不同,所采用的施工方案以及施工组织计划都是有所差异的。当施工队伍在地质灾害发生区域内开展灾害治理施工时,还非常容易导致次生灾害的发生。要想对地质灾害进行有效的治理与控制,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够对危险源进行管理,对危险源的风险级别进行评估,并结合评估结果采取措施进行处理,这样能够获取非常好的治理效果[1]。
危险源就是地质灾害安全事故发生的根源,加强对危险源的辨识是现代化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开展安全防治工作最为关键的一步。危险源辨识工作是一项非常细致、严禁的工作,整个辨别过程要能够全面、有序的进行,要避免出现遗漏,通常情况下,对于地质灾害治理施工的危险源辨识,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的:施工总体的布置、构筑物、施工工艺、作业环境以及安全保障措施等,同时也要考量到各个操作环境之间可能存在的相互影响,开展全面的危险源辨识工作。在地质灾害治理施工现场中,开展危险源辨识工作时,可以将导致灾害产生原因的类型来进行辨识,对于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来说,主要的事故类型有触电、机械伤害、高空坠物等,而这些事故发生的主要部分就是我们所说的危险源。
危险源的辨识工作流程如下所示:
(1)在施工开始之前,对治理区域进行全面的勘察;
(2)对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科学的辨识;
(3)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
(4)根据危险源辨识结构,对风险进行分级;
(5)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并对控制措施的有效性与充分性进行评估;
(6)形成系统的辨识文件。
危险源的辨识主要是通过现场观察、查阅资料、安全检查等方式来实现的,需要对地质灾害的形成机理有着全面的了解,并且要对当地的水文地质、气象特点进行详细的勘察,并将勘察结果交由安全员以及管理人员来进行评议,最终确定危险源清单。
(1)询问和交流。加强与施工现场经验丰富工作人员的交流,从而可以初步分析出施工现场作业中可能存在的各类危险源。
(2)加强现场观察。可以通过对施工现场作业环境的勘察,来发现隐藏的危险源。
(3)查阅有关记录。可以对企业的事故以及职业病等相关记录,以及施工区域内曾经发生过的安全问题记录进行查阅,从而发现其中存在的危险源[2,3]。
(4)获取外部信息。可以从有关类似企业、文献资料、专家咨询等方面,对危险源的相关资料进行收集,并且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这样能够促进危险源辨识工作的顺利开展。
(5)安全检查表。为了提高危险源辨识的精确性,要能够制定详细的、科学的安全检查表,并且要能够将安全检查表中的相关内容落实到位,在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开展的过程中,对施工现场进行系统的安全检查,便于准确的辨识出施工现场存在的危险源,使安全风险问题的发生降到最低。
在现阶段的发展中,地质灾害施工危险源的评价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各种评价方法的评价原理一般都是定性评价以及定量评价两种,每一种评价方法在适用范围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在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危险源风险评价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为了使风险评价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得到保障,通常会选择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来作为地质灾害施工现场主要使用的风险评价方法,简称为LEC评价法。
LEC评价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有着非常多的优点,下面就来对LEC评价方法的应用优点进行详细的分析介绍:(1)该方法在地质灾害治理施工现场应用中,有着非常高的可操作性,同时其适用性也非常好,管理人员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牢固掌握该方法并灵活运用;(2)在该方法应用的过程中,对风险等级的评估,采用的是三项综合评分法,尤其是LEC中EC所代表的两项参数(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C:事故发生后可能带来的损失),能够对事故的危险程度以及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准确的反映,能够为地质灾害治理施工中,安全隐患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
评价单位是建立在危险以及有害因素分析基础之上的,是结合评价方法和评价目标的实际需求来建立的,可以将整个危险源系统划分为有限的确定范围,从而继续开展评价工作的功能性评价单元。
对于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来说,其治理工程项目的开展都有一定的差异性,且都具有一定的特点,因此在对地质灾害治理施工进行危险性以及有害因素的评价和分析时,要能够从施工方案、水文气象以及平面布置等各个环节入手,将整个工程项目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性的评价单元。这样的话,在评价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既可以根据有害因素以及危险程度的类别来对危险源进行划分,也能够对分项工程整体进行细致的划分,可以将其划分为多个子单元来进行评价,这样对风险评价精确度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作用。
在对地质灾害开展治理施工之前,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治理方案,现阶段地质灾害治理施工中,常见的设计方案有挡墙支挡、人工挖孔桩支挡、危岩清除、排水以及锚杆锚索锚固等,同时在施工中立体交叉施工是非常常见的,因此划分之后的各个子单元并不是相互孤立的,依然存在一些内在方面的联系。所以说,在对评价单元进行细致划分时,需要对各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的考虑。
在地质灾害治理施工开展的过程中,造成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就是,施工单位并没有给予人的不安全行为以及物的不安全状态进行有效的管理,对于物的不安全状态来说,大多数物的不安全状态都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所导致,行为的把控,是安全治理的重点内容,对于人不安全行为的控制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要尽可能去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要使每一个工作人员都意识到安全施工的重要性;(2)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并制定详细的岗位考核机制,使工作人员在遵守安全施工的前提下,开展积极有效的治理工作;(3)加强对安全施工的教育宣传工作,提高一线工作人员的安全施工技术水平,使其掌握更加全面的安全防护知识;(4)针对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编制危险源应急预案,同时组织员工对该预案进行定期的演练;(5)要保证施工现场的整洁有序,为安全施工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6)对于特殊岗位,要能够做到持证上岗,要实现岗位操作的规范化与标准化。
图1 危险源分类
对物的不安全状态控制,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措施来实现的,现阶段比较常见的技术措施有:(1)做好全面的距离防护与时间防护工作,要定期对施工安全进行检查,对于特殊危险源要保持一定的距离;(2)及时屏蔽危险源,在治理过程中做好全面的防护工作;(3)要针对薄弱环节,制定相应的措施,使危险源能够得到长期、稳定的控制;(4)要对灾害的性质有着全面的了解,同时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以此来实现对灾害体治理过程中的全方位监控,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采用人工以及仪器的方式来实现动态监测,对监测到的数据信息也要进行详细的分析,及时掌握灾害体的变形情况,为监测预警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5)在治理施工现场,可以设置安全警示标语,并预先制定紧急撤离路线,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6)定期对安全情况进行检查,如果存在隐患要及时的整改,并做好全面的个人防护措施。
地质灾害本身就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的危险,在地质灾害治理施工开展的过程中,由于施工区域处于地质灾害高发区内,因此加强危险源评价和控制对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通过对地质灾害治理现场进行科学的管理和控制,就能够大大降低安全事故风险发生的概率,能够使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可靠的保障。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