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0-31
张磊博,郭友平
(陕西地矿第三地质队有限公司,陕西 宝鸡 721300)
由于很多古人在铅硐山地区长期采矿作业过程中,铅硐山的名字保留下来。铅硐山-东塘子铅锌矿分布于凤太多金属矿田南侧,是该矿田区域一个非常重要的铅锌矿床,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南秦岭印支褶皱带凤县-镇安褶皱束;地层区划为凤县-镇安小区。自上世纪70年代铅硐山-东塘子铅锌矿被发现以来,探矿工作主要集中在中东部前部及地表露头地段,后来随着控矿构造向西开展找矿工作,主要位于中部的东塘子矿段,而该矿段的西侧尚未取得找矿突破。近年来伴随铅硐山、东塘子等矿山开采与探矿工作的不断深入,打开了矿床西延隐伏部位找矿的通道,通过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铅硐山-东塘子铅锌矿西延深部具有巨大的找矿潜力[1]。
图1 陕西铅硐山-东塘子铅锌矿地质略图
该区地层主要出露主要为中、上泥盆统泥质碎屑岩和浅变质碳酸岩,星红铺组(上泥盆统)和古道岭组(中泥盆统),第四系残坡积物覆盖其上,古道岭组(中泥盆统)含炭生物微晶灰岩和该区的成矿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同时星红铺组(上泥盆统)第1岩性段下部夹生物微晶灰岩(薄层状)的含碳钙质绢云母千枚岩和成矿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图1)。古道岭组主要为细碎屑粉晶灰岩和结晶灰岩以及方解石千枚岩(含炭绢云母)与钙质千枚岩扁豆,含炭微晶灰岩千枚状所组成。区内的星红铺组主要出露第1、2岩性段下部。绢云母千枚岩(含炭钙质)与灰岩(薄层状微晶)以及生物微晶灰岩所组成。绢云母千枚岩(铁白云质粉砂质)分布于中部。上部主要有微晶灰岩(扁豆状、条带状含生物微晶)绢云千枚岩(含炭钙质)所组成。第二岩性段绢云母千枚岩(绿泥粉砂质)和千枚岩(绿泥绢云母)共同组成其下部岩性[2]。
该区有着非常简单的构造形态,同时具有清晰的构架,铅硐山复式背斜是其主要的构造特征,铅硐山-东塘子铅锌矿床受其控制明显,控制着该矿的分布与其规模。次级背斜(2个)向斜(1个)分布于背斜的西端,复式背斜“M”型,倾斜向西侧,角度为27°~37°。该去发育中等的断裂构造,主要包括3组分别为北东向、北西向以及近东西向。其中在规模上最大的为近东西向,在星红铺组与古道岭组界面比较发育,断层向N-NNE倾斜,该断层性质属于逆冲断层,北东向和北西向断层在规模上比较小,断层形成于成矿后,对矿体形成一定破坏。
该区不发育岩浆岩,闪长玢岩(2条)分布于区内,在矿区南侧断层(近东西向)充填其中,长宽分别为(2km~3km,向100°方向展布,倾斜向北,角度为82°。在矿区的西部断层(北北东向)忠充填另一条断层,向190°~200°方向展布,向东倾斜,角度在62°~86°,属于成矿后形成,破坏矿体。
浅变质沉积岩是该区的总体特征,绿泥石化和绢云母花是泥质岩的主要特点。黄铁矿以及碳酸盐化合硅化等是其主要的围岩蚀变特点,矿化和硅化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广泛分布,十分强烈,在矿带与近矿两侧围岩中发育[3]。
沉积岩-硅质岩-浅变质岩组合是矿区的主要含矿建造,古道岭组(中泥盆)灰岩和星红铺组(上泥盆)千枚岩相互交接的部位矿床的重要含矿层位。
共有2个工业矿体在矿床内被圈出,主要在铅硐山-东塘子复式背斜次级背斜鞍部与两翼部位。Ⅰ号矿体规模较大,Ⅱ号矿体有着较大的延伸。在地表位置上Ⅰ号矿体出露长度在546m,目前已有1500m在深部位置上被控制,有约454m,倾向西侧,角度在35°~39°。铅硐山矿段是该矿体的分部所在。Ⅱ号矿体在地表位置出露65m长,有>2000m在深部位置上被得到控制,沿着倾斜大于720m的延伸,矿体倾斜向西侧,角度27°。
2.3.1 矿床成因
综合研究认为该矿属于热水喷流沉积改造的铅锌矿床成因类型,工业成矿类型属海相沉积岩型铅锌矿。
2.3.2 找矿标志
(1)氧化铁帽以及硫化物含矿层是重要的直接找矿标志。
(2)热水喷流岩的铁碳酸盐岩以及硅质岩和黄铁矿化,存在热液蚀变的区域对找矿非常有利。
(3)灰岩(中泥盆统)和千枚岩(上泥盆统)在泥盆纪热水盆地中交接部位。
(4)区内发育的褶皱构造,如背斜鞍部以及其陡倾翼和倒转翼部。背斜侧伏位置,尤其被写这些侧伏较延伸较小的区域,东塘子与西延铅锌矿主要发现于铅硐山西部。
(5)区内具有较大综合化探异常中铅锌银镉异常区域。
(6)高极化低阻物探区域,以及强磁化率以及高频幅率区域。
(1)秦岭巨型成矿带中部地带是凤太地区的分布所在,和西侧区域上西成矿田以及东侧区域上山柞矿田以及镇旬矿田相比,成矿物质在沉积基底火山岩(凤太海盆北部)与变质火山岩中非常的丰富,有利于聚集热水盆地中金属矿产的形成,凤太矿田的西南侧区域上是矿床的分布所在,达到200km2的面积。
(2)高阻隆起核部分布于东塘子铅锌矿西侧的北部地区,与北枝背斜核部相同,低电阻率出现在褶皱顶部周围的南侧翼部,呈现平缓的变化特点,含矿空间非常理想,相较于铅硐山Ⅰ号矿体具有相同的异常曲线特征,认为该处属于含矿构造,应当予以深入研究。通过开展电磁测深发现其形态和强度以及规模大小和古道岭灰岩存在硫化物具有较好的块状,找矿前景优越。
(3)充分研究与分析东塘子铅锌矿深部位置的找矿信息数据,Ⅱ号矿体受控于南枝次级背斜,向深部位置上有着非常稳定的延伸,达到400m的深度[4]。
(4)根据探矿与坑道在深部矿体控制情况进行分析与研究,矿体在刺激背斜延伸位置有约600m的延伸,同时具有非常好的延续性,没有将矿体西延部分的尖灭情况显示出来。但是向西侧区域上的西侧伏角区域控矿背斜不断减小,显示西侧区域上矿体有不断增高的特点[5]。
(5)北枝次级背斜平行于南枝次级背斜,二者间转折部位的向斜,都发现有西侧延伸的矿体规律。
总之,铅硐山—东塘子矿床在其深部区域上存在较大的延伸,对大型隐伏矿的寻找非常有利,可以通过开拓周围矿山深部坑道并与坑内转探相结合开展相应的验证工作,能够取得巨大的找矿突破。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