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疆库尔勒某地铜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

时间:2024-11-03

程利民,米 拓

(中化地质矿山总局河北地质勘查院,河北 石家庄 050031)

工作区位于中天山南坡,区内山势陡峻,切割较为厉害,所处大地构造位置为塔里木板块塔里木北缘陆缘活动带内,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的影响,使区域内古老的岩层普遍发生轻微变质,形成了强烈的褶皱和断裂。

本区岩浆活动相对活跃,形成以早华力西旋回为主的岩浆侵入活动。北西西—南东东向的构造线是本区的主要特点,对本区的构造的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老地层褶皱紧密,但受多期断裂作用使其破坏严重,且大部范围被第四系覆盖。区域内地层属于塔里木—南疆地层大区[1]。

1 区域部分

1.1 区域地层

1.1.1 元古界

元古界中天山群星星峡组(Ptx)。为斜长角闪片岩及少量绿泥石-石英片岩一套区域变质岩组成。

1.1.2 古生界

(1)下古生界志留系阿和布拉克组(Sah)。上部为一套沉积岩,逐渐往下岩石发生变质现象,其下部为一套区域变质岩层组成。

(2)上古生界。①泥盆系(D2)。主要为绿色绢云母石英片岩、绿泥石石英片岩,夹少量灰色薄层灰岩、砂质灰岩、钙质片岩、钙质砂岩。上部为灰色、灰绿色火山角砾岩、凝灰岩、硅质岩、凝灰岩、凝灰质粉砂岩、复矿变质粉砂岩,砂砾岩及少量安山岩夹层和灰岩透镜体。②石炭系(C1)。下部为绿色、灰绿色凝灰岩。其次为层凝灰岩夹复矿砂岩及薄-中厚层砂质灰岩透镜体,上部主要为一套沉积岩层,岩石大多有轻微的变质现象,下部较上部岩石变质作用较为强烈[2]。

1.1.3 中生界

(1)三叠系苍房沟组(T1-2c)。该地层主要为一层紫红色砂岩,厚度约为350m,上部紫红色粗砂岩、砂岩夹泥质粉砂岩及砂质页岩,中部紫红色砂砾岩夹粗砂岩,下部紫红色砾岩。

(2)侏罗系。①侏罗系下统八道湾组(J1b)。主要为:黄褐色砾岩、复矿砂岩互层,中部灰色炭质页岩,夹煤层。②侏罗系中统西山窖组(J2x)。其上部主要为:砾岩,夹数量较多的薄层炭质页岩。下部主要为:灰绿色、灰色凝灰质砾岩,夹薄层砂岩、炭质页岩。中部主要为:复矿砂岩、泥质粉砂岩。

1.1.4 第四系(Q4)

分布于地形平坦和凹槽等地,主要是亚沙土和淤泥夹有冰川漂砾以及不同成份带棱角的岩石碎屑。

1.2 区域构造

工作区位于塔里木板块塔里木北缘陆缘活动带内,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的影响,褶皱和断裂构造较为发育。

区域范围内主要的断裂均为北西西-南东东向,这构成了区域内由一系列彼此平行、紧密的褶皱和逆断层组成,并伴有南北向的张性断裂和北东、北西向扭性断裂。在此构造带内地层的展布、片麻岩的走向及各时期岩体的长轴方向均呈近东西向,各种褶曲均具有两翼产状陡峭,南北狭窄,东西延伸很远的特征。

1.3 区域岩浆岩

区域内岩浆活动相对活跃,因早华力西期旋回,有大量的基性—中酸性岩侵入,面积较大,分布范围较广,岩体长轴方向为近东西向,与区域构造线方向基本一致。岩性主要为花岗岩、闪长岩及酸性和中性的脉岩。

1.4 区域变质岩

区域内的变质岩按其变质作用主要为区域变质岩、形成了规模不等的矽卡岩化带和接触角岩化带。动力变质岩主要岩石类型有构造角砾岩、碎裂岩、糜棱岩及片理化、泥化岩带等。

1.5 区域矿产

区域内已发现的矿产主要有赤铁矿、磁铁矿、以及铜铅锌多金属矿产[3]。

2 矿区地质特征

本内构造主要以断裂和褶皱为主。岩浆岩主要分布于区北部,以华力西早期红色花岗岩(γ43g)为主。区内岩石均有不同程度的变质特征。

2.1 地层

下部为绿色、灰绿色凝灰岩。其次为层凝灰岩夹复矿砂岩及薄-中厚层砂质灰岩透镜体,上部主要为一套沉积岩层,岩石大多有轻微的变质现象,下部较上部岩石变质作用较为强烈。上部为紫色砂岩,砂状结构,厚层状,块状构造。岩石主要由长石、石英及少量的暗色矿物组成。顶部为亚砂土和夹有冰川漂砾。

2.2 构造

区内褶皱与断裂构造均有发育。褶皱构造呈近东西向,断裂构造主要有近东西向和北西西向。

(1)褶皱构造。区内的中生界三叠系苍房沟组地层受褶皱构造较为明显,岩石产状呈多次反复变化,为一复式背斜造成。

(2)断裂构造。区内的断层有F1、F2、F3近东西向呈舒缓波壮平行分布在本区,F1呈北西300°方向展布于本区北部。

2.3 岩浆岩

本区内岩浆活动较频繁,以酸性侵入岩为主,主要为华力西早期红色花岗岩(γ43g)。岩石呈红色,似斑状结构,块状构造,岩石由石英、角闪石和斜长石及钾长石组成。

2.4 物探成果

本区通过激电中梯扫面工作,整理出了一套视幅频率、视电阻率平面等值线图和视幅频率、视电阻率曲线图。结合资料初步确定视幅频率异常下限为3.7%,高阻、低阻界限为2500Ω.m。从扫面成果分析,大致圈定了矿区矿化体分布与走向以及矿化体的地球物理特性,划分了矿化体的视电阻率与视幅频率的组合特性,为下一步剖面及测深工作的布置提供了科学的依据(见激电扫面成果推断解释图)。

根据扫面结果分析,在整个测区范围内,存在一条中高视幅频率、中低视电阻率组合异常,贯穿整个测区,如图中J1、J2所示位置。J1异常,该异常范围较大,西起116线中部,东至136线中部,东西长约1000m,南北宽约200m~300m,呈多边形状,整体走向近东西,异常西部、北部未闭合,视幅频率异常幅值为3.7%~7.3%,视电阻率异常幅值为300Ω.m~2500Ω.m,异常幅值变化较大,极值点出现在128线25号点,视幅频率为7.35%,视电阻率为786Ω.m。该异常的异常范围较大,且向西,向北异常未闭合,由含硫化物高的多金属矿引起的。J2异常位于J1异常的东侧,136线~146线中北部,该异常呈条带状分布,走向北东—南西,东西长约500m,南北宽约200m,且该异常东北方向未闭合。其视幅频率异常幅值为3.7%~7.36%,视电阻率异常幅值为500Ω.m~1700Ω.m,极值点位于140线16点,视幅频率为7.36%,视电阻率为673.5Ω.m。该异常范围较大,并且异常幅值与J1相似,为含硫化物高的多金属矿引起的。

通过钻探验证在300m以下发现铜多金属矿体(附图)。

图2 铜多金属矿体示意图

3 矿床成因

矽卡岩是中酸性侵入岩和碳酸盐二者接触发生一定的反应后,产生的一套蚀变硅酸盐矿物的组合,该区正是通过酸性侵入岩携带成矿物质,经过构造发育通道,侵入凝灰岩中,经接触交代作用形成本区矽卡岩式铜多金属矿。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