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1-03
刘 严,郭 宾
(1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内蒙古地质勘查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0;2包钢集团白云铁矿,内蒙古 包头 014000)
野窝窑银矿床处于太白维山矿田西侧,该矿田和太白维山推覆体基本吻合,晚侏罗世早期太白维山推覆体沿着150°方向逆推覆所形成,区内火山活动非常强烈,具有明显的Ag、Mn、Au及多金属成矿特点。太古界五台群文溪组、元古界长城系高于庄组、古生界中上寒武系是该区的主要地层出露,群文溪组主要岩性为角闪斜长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夹磁铁石英岩,高于庄组岩性为含隧石白云岩、含锰白云岩及少量角砾状白云质灰岩。古生界中上寒武系主要岩性为泥质岩、白云质灰岩、灰岩夹泥质灰岩、少量竹叶状灰岩、生物碎屑岩及浅灰绿色页岩[1]。
区内发育褶皱构造,倒转向斜的北西侧翼是野窝窑银矿床的位置所在,属于单斜构造。区内发育断裂构造,展布方向分别为为北东向、北西向及近南北向,F1、F8、F10和矿床成因有着密切的联系。
(1)F1逆断裂带:该断裂分布在矿区中的中东部区域上,有约900m在该区出露,两端(南北)都向区外延伸,第四系地层覆盖在东部地区,断裂带处于20m~50m的宽度范围。文溪组(五台群)是断裂带上盘部位的主要地层。高于庄组(长城系)和中上寒武系地城是断裂带的下盘底层,同时还包括石英闪长岩(太古界)。构造糜棱岩以及断层泥共同组成断裂带,具有非常强烈的绿泥石化以及高岭土化特征,同时褐铁矿化较弱,仅出现在局部,矿体导矿构造则是该断裂带。
(2)F8逆断层:在矿区的中部位置分布,有约400m在该区出露,北侧端部延伸到区外,在宽度上该断裂处于0.72m~20m的范围,高于庄组(长城系)和中上寒武系底层所组成,高于庄组(长城系)构成下盘地层,断层泥(红色、黄白色、灰黄色)共同组成断裂带。断层泥具有突出的绿泥石化和高岭土化,同时具有强烈的硅化等,区内的次级到矿构造为该断裂。
(3)F10逆(掩)断层:在矿区的中部区域上,超过250m的长度,宽度在10m,呈现30°~70°<20°~30°的产状,中上寒武系地层是断裂带上盘的地层特征,高于庄组(长城系)是其下盘地层特征,断层泥石是断层带的主要组成,存在明显的绿泥石化以及高岭土化。
岩浆岩(五台期)于少量脉岩(燕山期)出在该区出露,都属于成矿前产物。
(1)五台期岩浆岩。在矿区的北西侧以及南中部区域上分布,产出特点为岩基状,后期阶段形成的构造对其形成明显的破坏,包括花岗伟晶岩以及石英闪长岩。高于庄组(长城系)地层在石英闪长岩上沉积覆盖,文溪组(五台群)地层内分布花岗伟晶岩,产出特点呈现透镜状和脉状,宽度上几米到十几米,有约几百米的延长长度,颜色主要为肉红色,正长石和石英等是其主要的矿物组成,黑云母量较少。
(2)燕山期侵入岩。在石英闪长岩(五台期)分布,产出特点呈现脉状,颜色主要呈现为墨绿色和浅灰色。石英以及中长石和角闪岩等是其主要的矿物成分黄铁矿以及磷灰石以及角闪石是其主要的副矿物。依照相关研究发现,燕山期是其形成的主要时期,根据成矿元素进行研究,为中低温热液成矿类型,岩浆分异为成矿提供了丰富的成矿物质来源,岩浆岩小岩株呈隐伏状态形成于矿区深部,与矿床形成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2]。
区内分布两个北北西向展布的Au异常带,Ag异常带为6个,CO异常带为5个,V异常有5个,Ti异常2个分布在Au异常带中。在Au异常带的东南侧CO异常延伸出,北西测区域上Ag异常延伸出,两个异常具有较好的叠合特征,和Ti以及Ag异常呈现较差的异常特点。
该异常分布于环形断裂带(太白维山)西侧区域上,和该区的断裂呈现一致的展布特征,Co和Ni与V以及Cu、Ti、Au、Ag等是南部的主要元素组合特征,元素组合具有较强的亲铜性与亲铁性,这些和该区热液叠加磁铁石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Au、Ag异常在背部具有的形态较为完整,浓集中心较为明显,Mo异常在区内小面积出现,和岩浆后期热液作用于隐伏矿体导致矿化异常所引起。
在F2断裂带上分布着该异常,异常带展布方向呈现北西向,该带的长度在3200m,宽度700m,约有3km的总面积,Ag异常有9个,同时还存在Ag与Au以及As元素组合异常。展布方向主要呈现为东西向和北西向,同时间距呈500m雁阵排列。Ag异常具有非常大的规模,同时就有较高的强度,在中部和北部地区分布。Ag异常是9个异常的主要特点,异常存在突出的浓集中心,Au、As异常出现在附近,元素组合主要为Ag、As、Au、Ph、zn。
区内共有6条银矿体被圈出,其中主矿体为3号,5号矿体相对次之。构造角砾白云岩是其主要的容矿岩石。
矿体展布方向主要呈现近南北向展布,向东侧倾斜,角度为63°~76°。3号矿体有约1m~23m厚度,达到150m的延长以及250m的延深;5号矿体主要厚、宽主分别为(0.3m~25m、300m)有约130m的延深;l号、2号、4号、6号矿体上延长与延深上分别为(50m~150m、50m~250m)。
F8构造带是赋存矿体的主要部位,同时在上下盘部位分布,F1构造带赋存4号矿体,在F10构造带与其上盘位置赋存赋存4号矿体,F10构造带上盘位置赋存矿体(3号、2号、1号),F8构造带赋存矿体5号、6号。
空间范围内矿体产出特点为脉状斜列产出,同时具有脉状以及透镜状。在走向以及倾向上有着较大的变化特点,同时存在膨胀收缩以及分支复合的特点。
辉银矿以及角银矿是其主要的银矿物,自然银以及辉银矿和黝铜矿相对较少。方铅矿和闪锌矿以及黄铁矿和黄铜矿等是主要的金属矿物组成。磁铁矿和褐铁矿行对较少。方解石和白云石是其主要的脉石矿物组成,石英相对较少。
自行半自形结构主要见于黄铁矿,它形粒状结构主要见于黄铜矿以及闪锌矿和方铅矿等,黄铁矿被磁铁矿包裹,方铅矿被闪锌矿所包裹,黄铁矿被褐铁矿所交代结构。同时还发育团块状以及脉状和浸染状构造。主要的构造类型主要为角砾状构造。
硅化以及泥化和碳酸盐化等是主要的围岩蚀变类型。
(1)控矿因素。①该区的导矿构造主要为F1断裂带,该区的矿化地质体受控于该断裂。②该区的二级导矿构造主要为F8断裂的次级断裂,区内的储矿构造主要为此断裂的更次一级断裂构造。③依照区内的矿床以及地球化学异常情况,对比分析已知的太白维山矿田以及晋东北地区,研究认为隐伏的中酸性岩浆岩体(中生代)分布于矿区,是成矿过程当中主要的物质来源以及热动力来源。
(2)找矿标志。①该区土壤地球化学异常带(1:50000),Ag与As以及Au和Pb、Zn等组合。②F1断裂与次级的脆性断裂,特别是发育次二三级的构造。③硅化以及高岭土化和碳酸盐化(细脉状)突出的蚀变特征部位。④黄铁矿化以及铁锰矿化和和褐铁矿化以及闪锌矿和方铅矿化的部位。⑤氧化矿分布于地表区域,具有强烈的铁锰矿以及褐铁矿化,产生的“铁帽”是重要的找矿标志[3]。
(3)矿床成因。岩浆热液是该矿成矿的主要热液来源,并混入地层水,沿着F1断裂成矿热液向F8断裂与其次级断裂部位不断运移,由于温度以及压力和pH以及Eh环境变化,促进成矿物质不断的沉淀成矿,而且运移过程中,因F10断层屏蔽作用,再加上上述因素影响,成矿物质不断的富集沉淀成矿。综合研究认为该矿是与中生代中酸性岩浆活动有关的中低温岩浆热液矿床。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