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疆契列克其铁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时间:2024-11-04

安启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矿产勘察开发局第二区域地质调查大队,新疆 昌吉 831100)

1 成矿地质背景

矿区位于羌塘(中间)板块(V)的北羌塘微板块(V1)中慕土塔格地块(V12)。

区内出露的主要地层有:元古界(Pt)、奥陶一志留系(0-S)、志留一泥盆系木吉群(S-D)mji和第四系(Q)。契列克其铁矿矿区附近主要大断裂有布伦阔勒断裂、北沙里阔勒岭大断裂、塔什库尔大断裂。区内岩浆岩分布广泛,主要有:华力西早期(y41)的侵入岩,岩性为片麻状黑云斜长花岗岩;燕山期侵入岩y25),岩性为黑云母石英闪长岩和黑云母斜长花岗岩组成。区域上岩脉发育,主要为花岗伟晶岩脉,其次有花岗斑岩、细晶岩、石英闪长岩及辉绿岩脉等[1,2]。

2 地层

矿区内出露地层为奥陶-志留系下亚组和第四系维积物。

(1)奥陶-志留系下亚组(O-S),根据矿区岩性特征,各岩性段呈连续沉淀接触状态,从南向北共分为3个岩性段。

第一岩性段(O-S)11:该矿段主要以灰-灰黑色黑云母石英片岩为主,夹杂灰色二云母石英片岩、黄褐色白云母片岩两部分。

第二岩性段(O-S)12:该矿段主要以灰白色含石英含白云母大理岩为主,分布于矿区中部,岩层产状变化较大,总体呈大透镜体状,该岩性段沿东西走向,两侧厚度逐渐变薄,矿体厚度大于254.71米,包括切列克其铁矿1、Ⅳ、V、Ⅵ号脉群。

第三岩性段(O-S)13:该岩性段以黑云母石英片岩为主,分布于矿区西北部,夹杂白云母石英片岩和二云母石英片岩。

(2)第四系(Q)矿区内第四系有上更新统冰碛、洪积物(O。1~l)和全新统冲洪积物(OPl),分布于各沟谷及其两侧。

构造矿区大地构造属南昆仑向斜褶皱带,位于沙里阔勒复背斜次一级之阿克贝利背斜的北翼,塔什库尔干大断裂与红其拉甫一克勒青大断裂之间。区域上构造复杂,但在矿区范围内却很简单,矿区地层呈单斜层,没有褶皱,断裂亦不发育。矿层中没有断层,但有层间滑动,滑动规模均很小,对矿层无明显破坏作用。在岩层和矿层中,节理、裂隙不发育。

岩浆岩矿区内出露的岩浆岩主要为燕山期的黑云母斜长花岗岩(y13),伴随着岩浆活动,矿区内发育有相应的脉岩,主要为石英闪长岩脉等中酸性岩脉,一般规模不大,呈顺层或穿层贯入于变质岩及菱铁矿层中。

铁矿区岩层所出现的变质作用,会使得原岩出现因为碳酸盐作用而导致的大范围碎屑,变质岩原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通过地质作用后,库台岩体通过区域动力逐渐侵入出现大范围变质。该变质岩,围岩腐蚀质变在铁矿区并不突出,以单项变质的绿色岩相为主,多见绿泥石、绢云母、硅单质、菱铁矿以及碳酸盐主要的腐蚀化,且以菱铁矿和硅单质对铁矿的影响明显。

(3)矿体规模、形态:矿区内发现2个矿体(I、IⅡ号矿体)。I号矿体共圈定10条矿脉,其中I-5、I-8号矿脉规模较大。Ⅱ号矿体由2条矿脉组成,其中Ⅱ-2号矿脉规模较大。

矿体总体走向近EW,倾角一般在35°~65°之间,矿体形态呈似层状或透镜状,矿脉与围岩整合接触。

主要矿脉:I-5号矿脉:矿脉长900m,呈似层状,矿脉产状350°-30°,∠45°-58°,是I号矿体中规模最大的矿脉,该矿脉走向上厚度变化大,形态复杂,矿脉向深部有厚度变薄、品位变低趋势。矿脉平均真厚度14.29m,单工程TFe平均品位33.49%~46.89%,矿脉TFe平均品位40.95%。

I-8号矿脉:矿脉长600m。呈似层状,矿脉产状345°-5°,∠35-50°。矿脉形态较为复杂,特别是深部厚度变化较大,矿脉向深部品位变高,矿体变厚。矿脉平均真厚度13.09m,单工程TFe平均品位为30.81%-46.44%,矿脉TFe平均品位40.17%。

图1 契列克其铁矿矿区地质简图

3 形成矿床的原因

(1)地质环境控制矿石的影响。地质环境与矿区内环境在构造类型上位于西昆仑褶皱带西侧,接壤木斯山褶皱带和塔什库尔干褶皱带。该铁矿区在古生界时代经历了漫长的沉降,逐渐出现浅海盆地地貌特征,包含着非常多的含铁量高的矿石运输到浅海海盆区,加之浅海海盆当中遍布各种碎屑岩石和碳酸盐,导致海盆区出现持续性海潮涨退情况,在漫长的时间中逐渐形成菱铁矿。

菱铁矿的形成还与岩浆岩的作用有关,岩浆岩以侵入岩和喷出岩为主,对菱铁矿的形成均出现了不同的作用。原生沉积的菱铁矿形成表现有两点,一是由于喷出岩的作用,使得尚未变质的碎屑岩和火山岩共同作用,导致矿区菱铁矿中的铁充分作用,进一步发展成填充系矿石,二是因为岩浆岩在形成过程中出现的大量岩浆使得菱铁矿中的铁进一步发展成次生矿石,且这一猜测已通过考察得以验证。矿区矿脉经过岩浆液的高温作用,形成了高质量矿石,且对比性强烈,至今扔较好的保存。

在矿石形成过程中,矿石区的变质作用和矿脉区域性变质的共同作用下,使得原生沉积的菱铁矿逐渐发生变化,形成重结晶,且随着时间变化,在形成菱铁矿的时间段内,同步沉积的其他矿石以及矿土和碳酸盐系逐渐反应,形成了白云母、石墨等成分。矿区经过长期变质,导致区域内出现与围岩石相同的褶皱带,在矿石内部不断移动,致使变质作用影响进一步扩大,最终形成质量稳定的岩石矿区。

(2)经搬运作用形成的矿石。矿石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时期,在逐渐的沉积过程中慢慢形成了海盆地形,这其中含有大量的浅海系碎屑岩以及碳酸盐系成分,再经过漫长的时间以及各种自然环境变迁,逐渐形成了菱铁矿矿石。铁矿的主要成分铁在形成时,与悬层胶体和碳酸盐系、泥沙共同沉淀,经过时间的演练,形成了成分稳定的铁矿矿石。虽然铁矿石成分稳定,但环境的作用并非一成不变,浅海海盆海水的涨熄与海底地貌的变化使得矿石逐渐出现分层,再经由岩浆液的高温作用和流动作用,导致区域内岩石分布均匀。再经过一定时间作用,各种矿石不断变化,出现结晶,保证了区域内地形地貌的稳定存在。综上所述,契列克其铁矿矿床的形成主要依靠沉积变质作用。

4 寻矿标准

岩石成分标准:铁矿石表层出现的褐色矿石是菱铁矿存在的重要依据,可依据此寻找沉积菱铁矿。

岩石分层标准:矿石的产生来源于碳酸盐和碎屑岩及其他泥砂等的共同作用,也就是说碳酸盐并非百分百的单一成分,而是包括沉积碳酸盐在内的包括泥砂等的众多成分共同作用。可根据这些特征寻找菱铁矿矿脉。围岩腐蚀变质标准:矿石区表层的围岩腐蚀状况明显,腐蚀矿石种类较多,有矽卡岩石、高岭土、绿泥石、磁铁矿石、碳酸盐系矿石、硅单质矿石等多种成分,其中,以矽卡岩石和磁铁矿石为主要判别方式。地面特殊地质成分判断标准:若该区域内出现大范围矽卡岩石,且已与周围风化严重的岩石形成鲜明的对比,就足以说明,该区域内存在大面积的菱铁矿矿脉。除此之外,地面土壤颜色的差异性赤红色也能表明该区域为矿脉区。借助外物探测标准:由于菱铁矿具备很高的磁性,因此可利用磁铁磁性探测器在地表进行细致探测。若该区域存在大量菱铁矿,则地表的磁性要远高于普通地区,通过磁性强弱检测矿石存在是现代技术的普遍运用,若矿石掩埋较深,则可使用缓慢感应测磁器进行检测,寻找矿脉。

5 结语

总而言之,契列克其矿区铁矿化明显,存在大范围、高品质矿脉,对其他地质条件差的地区而言具有相当大的开发价值。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