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1-05
刘成龙,马慧如,马玉鑫,张亚南,刘安龙,代世玲
(黑龙江省第五地质勘查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6)
佳木斯地块结晶基底古老变质岩多具有孔兹岩系的特征[1,2],石墨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区内出露地层主要是佳木斯地块前寒武纪基地的古老变质岩,为中-新元古界兴东岩群大盘道岩组(Pt2-3dp),是主要含石墨矿地层[3]。地层多呈俘虏体及透镜体状分布,被新元古代花岗岩包围。地层整体产状南西,倾角多在45°-65°之间。主要岩石类型以片岩、片麻岩、变粒岩类为主,其中,石墨石英片岩、石墨片岩、黑云石墨斜长片麻岩、含矽线石黑云石墨片麻岩等为主要赋矿岩石。
侵入岩主要为新元古代花岗闪长岩(Pt3γδ)、新元古代二长花岗岩(Pt3ηγ),呈岩基状产出,为中、深成相岩类[4],与地层呈侵入接触。主要岩性为中细粒花岗闪长岩、细粒石英闪长岩、细中粒二长花岗岩、中细粒正长花岗岩。岩石多较新鲜,蚀变弱,局部见绿帘石化、钾化、碎裂岩化。浅成相脉岩有闪长玢岩、花岗斑岩、伟晶岩、灰绿玢岩、煌斑岩、石英脉等。
区内次生断裂发育,多为北东向和近东西向,宽度在0.1m-1m之间,规模小,断裂两侧可见岩石比较破碎,并夹杂断层泥,部分裂隙被碳酸岩脉充填。局部探槽中可恢复多个背向斜褶皱构造,褶皱宽度在数米至十余米之间,褶皱轴向北北西向,与地层走向方向一致。通过深部验证,地层深部均恢复为单斜构造,对矿体延伸影响小。
图1 锅盔山石墨矿1区自然电场特征
图2 锅盔山石墨矿2区自然电场特征
普查区分为2个工区,自然电场大面积处于负值背景场(图1、图2)。以-400mV等值线衡量圈定自然电位异常7处。异常呈条带状北西向分布,与地层分布方向一致,经槽钻探工程验证多由石墨引起,且自然电位值小于-600mv地段多由石墨石英片岩引起,-400—-600mv地段多由黑云石墨斜长片麻岩引起。
矿区整体可划分石墨矿带1条,矿体群3处(图3),矿体32条。矿体呈透镜状、层状或扁豆状,走向北西,倾向南东,倾角在45°-65°之间,局部较陡达到70°左右,产状与地层产状一致。成矿带内石墨矿体整体表现为由东南向北西部,石墨矿体厚度变小,品位降低,夹石增多。其中Ⅲ-8号矿体为区内规模最大矿体,矿体长约2500m,穿越矿体最大厚度达358.42m。
图3 锅盔山矿区地质图
矿石的矿物成分:矿石矿物为石墨,脉石矿物由石英、黑云母、白云母、钾长石、斜长石、矽线石、石榴子石、电气石、方解石等。另岩石中有较多的黄铁矿、磁黄铁矿、钛铁矿、黄铜矿,少量方铅矿、闪锌矿等金属矿物。
图4 锅盔山石墨矿区固定碳品位分布直方图
矿石的结构构造:片状变晶结构、鳞片粒状变晶结构;片状构造、片麻状构造。
固定碳含量变化情况:对全区固定碳含量进行统计,主要集中在2.5%-9%之间,其中又以3.5-5%和5-7%最为集中,含量大于9%部分只占5.1%(图4)。
矿石的岩石类型:可分为片岩型、片麻岩型两种类型,以片岩型石墨矿为主,二者渐变过渡,无明显界线。石墨、云母、矽线石等片柱状矿物定向分布,片理、片麻理发育,矿石固定碳含量一般为2.5-9%,最高达25.17%。
石墨矿体呈层状、扁豆状赋存在兴东岩群大盘道岩组上部结晶片岩、片麻岩中,主要受地层岩性控制,产状与地层产状一致,固定碳含量稳定,矿体顶底板与围岩界面清晰。矽线黑云石英片岩、石墨石英片岩、细中粒矽线白云母钾长片麻岩等岩石的存在,反映了原始含泥炭质的沉积环境后经区域变质作用形成。根据上述特征,本区石墨矿床属沉积变质矿床。
地层:中-新元古界兴东岩群大盘道岩组的上部层位含石墨地层。
物性标志:电位值小于-400mV的地段,是寻找石墨矿体的有利部位。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