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1-06
伞志强
(辽宁省有色地质勘查总院有限责任公司,辽宁 沈阳 110013)
矿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柴达木~华北板块(Ⅲ)华北陆块(Ⅲ-5)辽东新元古代~古生代坳陷带(Ⅲ-5-7)之辽吉古元古代古裂谷以东,鸭绿江北东向断裂带的西侧。
区域出露地层主要为元古界辽河群、中生界白垩系、新生界地层。辽河群古老变质岩系,呈北西西向展布,底部为陆源碎屑岩沉积建造、中部为碳酸盐岩沉积建造、上部为陆源碎屑岩沉积建造,自下而上为里尔峪组、高家峪组、大石桥组、盖县组。中生界白垩系分布在西南部,分布范围极少,主要为小岭组流纹岩、砂岩[1]。新生界第四系主要分布于河床、沟谷低洼处。
矿区位于鸭绿江北东向断裂带西侧,褶皱构造与断裂构造发育。区域见北发磨子沟-东石门沟-侯家堡子向斜,该向斜构造由里尔峪组、高家峪组、大石桥组为两翼,盖县组为核部的一个水平直立褶皱[2]。区域断裂构造以北东向鸭绿江断裂为主,低序次断裂非常发育。北东向大断裂及其有共生关系的东西向、北北东向断裂,其交汇部多控制金多金属矿床的产出[3]。
岩浆岩在区域上大面积出露。主要为燕山早期中侏罗世侵入岩、燕山晚期早白垩世侵入岩和辽河群受侵入岩体的边缘混合岩化作用形成大面积的混合岩、混合花岗岩及多种脉岩。
矿区内出露的地层较简单,主要为下元古界辽河群盖县组及第四系。辽河群盖县组在矿区中部零散分布,在大面积的混合岩、混合花岗岩中呈残留体状产出,地层产状走向300°~340°,倾向北东,倾角30°~50°,厚度200m~500m。主要岩性有黑云片岩、黑云变粒岩。第四系分布在区内鸭绿江江岔的河谷中,厚度0.5m~10m,主要由腐植土、粘土、亚粘土和砂石砾石组成。
矿区位于北东向鸭绿断裂带内,受次级构造影响,区内发育近东西向、北东向断裂。这些断裂控制着区内金矿体和部分脉岩的产出。其中F1号断裂延长2000m,延深大于270m,幅宽0.50m~11.0m,沿走向幅宽出露变化较大,走向近东西,倾向南,倾角60°~75°。控制区内Ⅰ号矿化蚀变带的分布。F2号断裂延长800m,延深大于150m,幅宽0.2m~10.0m,与F1断裂平行产出,间隔450m~600m,走向近东西,倾向南,倾角50°。控制区内Ⅱ号矿化蚀变带的分布。
矿区内岩浆岩主要为大面积出露的辽河群混合岩、混合花岗岩,北东部出露的燕山晚期早白垩系二长花岗岩以及分布广泛的多种类脉岩。其中见石英脉9条,广泛的分布在工作区的中,总体呈近东西向脉状产出。石英脉中见黄铁矿、方铅矿、褐铁矿等副矿物。
矿区标本测定结果显示:视电阻率上,混合岩与花岗岩平均电阻率高于其他岩性,而混合岩与花岗岩视电阻率均值上比较接近,但混合岩因其成分及含量复杂,其视电阻率值波动范围较大。视极化率上,全区大面积出露的混合岩及花岗岩,其视极化率都比较低,其中混合岩的视极化率有随暗色矿物含量的多少而呈高低起伏的趋势;黑云片岩比黑云变粒岩极化率略高,也是因为前者黑云母等暗色矿物含量较高。
通过激电测量,全区共划分出5条低阻异常带、4条高极化异常带,推测为构造发育硫化物富集所致。其中D1、D2低阻异常带与F1、F2断裂控制的Ⅰ、Ⅱ号金矿化蚀变带位置基本吻合,推测异常由硫化物富集引起。
矿区内的辽河群混合岩、混合花岗岩中共发现金矿化蚀变带2条,含金石英脉1条。
Ⅰ号金矿化蚀变带位于矿区西北部苏甸村附近,围岩为辽河群混合花岗岩,受F1断裂控制。蚀变带延长1000m左右,幅宽8m~15m,倾斜延深大于270m,近东西向展布,整体倾向南,倾角50°~65°。蚀变带发育硅化、黄铁矿化、方铅矿化、褐铁矿化、高岭土化、钾化等。蚀变带内见金矿体1条,矿体延长80m左右,宽1.5m,倾斜延深大于270m,品位Au 0.28×10-6。
Ⅱ号金矿化蚀变带位于矿区的西北部,围岩为元古代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受F2断裂控制,与Ⅰ号金铅锌多金属蚀变带平行产出。
由地质简测控制点控制,蚀变带延长700m左右,宽4m~10m,近东西向展布,整体倾向南,倾角50°。蚀变带发育硅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高岭土化等。
Ⅲ号含金石英脉出露在矿区的东部上河口村,围岩为辽河群混合花岗岩。石岩脉延长430m左右,宽3m~8m,倾斜延深未知,倾向330°,倾角60°。石英脉内品位Au0.50×10-6。
3.2.1 矿石组分
矿物成分简单,金属矿物主要为自然金、黄铁矿、磁铁矿。脉石矿物为石英、长石、黑云母等。
3.2.2 矿石结构、构造
矿石结构为他形粒状结构,粒状片状变晶结构。
矿石构造为致密块状、浸染状构造,呈细粒状、脉状等特征。
3.2.3 矿石类型
矿石类型为石英脉型。
区域岩浆热液作用形成以脉状为主的金铅锌矿体,主要蚀变有:硅化、褐铁矿化、黄铁矿化、钾化、绿帘石化、绿泥石化。其中硅化、黄铁矿化与铅锌银成矿关系密切。硅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与金成矿关系密切。
下元古代辽河群在区域上沉积。其特点是:下部为里尔峪组、高家峪组碎屑岩建造,中部为大石桥碳酸盐岩建造,上部为盖县组火山碎屑岩和陆源碎屑岩建造。其中大石桥组碳酸盐岩建造和盖县组碎屑岩建造金微量元素有较高的背景值,为金成矿提供最原始的物质来源。
燕山期早期岩浆岩活动、构造活动强烈,温度升高、压力加大使得部分岩浆岩与辽河群地层发生混合岩化作用,生成本区大面积出露的混合岩、混合花岗岩。金成矿物质进入混合岩中并在局部进一步富集形成初始矿源层。后期的断裂构造活动中成矿物质提供运移通道或赋存空间、含矿热液沿断裂上移定位成矿。
(1)构造交汇部。区内发育的北东向、东西向断裂构造交汇部,是寻找金矿化富集的有利部位。近东西向的断裂是控矿构造,控制着金矿的产出。
(2)物探电阻率、极化率异常带。本区物探激电测量干扰较少,异常多由深部硫化物富集引起。本次工作对物探异常带的深部验证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效果。因此物探异常带有较好的指示作用,为找矿的重要标志。
(3)石英细网脉。区内金铅锌矿体以两种形式产出:①破碎蚀变岩型。②石英脉型。本区石英脉单条宽0.30m~7.00m不等,多呈网脉产出,并伴随发育黄铁矿化、褐铁矿化、方铅矿化等。因此石英细网脉有较好的指示作用,为找矿的重要标志。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